編輯:金明正
來源:老網關、基本面驅動、木爺說
2020年10月24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馬雲的發言十分勁爆,直指金融領域的各種問題,引起了激烈討論。
10月24號,外星人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說的一席話,吹響了吃瓜群眾的集結號。哥感覺,外星人的基本邏輯是:只有他/他們能參與進去的「系統」才算系統;他/他們已/想參與進去的「系統」 ,因為有了外星新元素,因此需要從業務到風控的「系統化」再定義。
基於這個基本邏輯,面對老巴巴(話說,從1975年巴塞爾協議實施到2006年巴3實施至今,巴巴也是四十多年的老巴巴了……),出於傳承、尊重或者慎重、謙虛,在幅度上,可以有商榷、揚棄、完善等等分寸可選。不過,在國內創(luô)新(bēn)和顛(rèn)覆(xìng)慣了,且多無往不利無堅不摧,降維打擊傳統行業如烹小鮮鮮遇險阻,正在乘風破浪向外擴張的螞蟻軍團,給出的態度是:新爸爸不認老巴巴……相形之下,被降維打擊成牛夫人們的昔日小甜甜們可以啞然失笑了,呵呵呵呵,而目睹了全部真相的吃瓜群眾禁不住高喊:螞蟻可以幹掉大象,但請留下真相!
外星人這一席話的標題和內容都夠震撼,業間解讀也豐富多樣。從視頻看,他是準備了講稿的,以螞蟻的傳播把控和公關能力,以及螞蟻軍團網羅的各類專業能力,當前又是螞蟻上市和雙11就來等重要節點,應該是深思熟慮有備而來,而非臨場發揮突發奇想。這麼看的話,似乎是研究透徹、氣息通貫、乾坤在握、穩取天下的咯。
如果在其「新系統」宏大構想中,老巴巴都要土崩瓦解了,那麼,繼碾壓和摺疊傳統大象們之後,曾經給發牌照的處長們,監也好,管也罷,自然也都不在話下了……從言必稱「創新」到滿篇兒「顛覆」,現在終於輪到「革命」上場了……試試各方反應也挺帶勁兒,有木有?呵呵呵……
話說,秋冬盛產除了盛產冬瓜,還有苦瓜呢,這瓜啥味?吃著吃著會不會變味?畢竟之前也有過線下不認毛爺爺的時候,嗯,當然後來又認了……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正此事古難全,呵呵呵……
馬老闆的發言,明顯是經過深度思考的。從他一字一句地念稿子可以看出這不是臨場即興發揮。應該說,發言內容有戰略高度,有思辨邏輯,觀點犀利,非常精彩。關於創新的大多數觀點甚至可以復用到非金融行業,這讓人不得不佩服。不管你贊不贊同他的觀點,他的這次演講絕對是高水平的,並且賺足了流量。
但具體到馬老闆對金融監管、巴塞爾協議、商業銀行的批判,就不是那麼經得住推敲了。這些論點有些是視角單一,有些是片面理解金融監管的實質。但說到底,所有的觀點都是符合螞蟻集團利益的。這也是被公眾熱議的一點。
1、螞蟻帝國,是網際網路精神加小微匯聚的奇蹟。
螞蟻集團過去3個月的估值節節攀高,根據媒體推測,最新上市市值可能超過3萬億,這個市值超過工(1.8萬億)農(1.1萬億)中(9500億)建(1.6萬億),四大行伴隨共和國的成長,在助力登頂世界第二的經濟體中立下汗馬功勞,螞蟻軍團依靠小微,只用10多年就超越了。
馬老闆自豪的稱螞蟻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IPO定價,這背後也是幾億韭菜炒出來的小微奇蹟。(ps.螞蟻自己賣基金、發基金,炒自己新發的股票不用利益迴避,類似這種好事,最好也別監管。)
群眾才是創造奇蹟的主力,誰為了群眾,誰依靠群眾。但是螞蟻服務小微,還是螞蟥吸血小微,這中間只有一字之隔。
2、說螞蟻集團是一家金融科技包裝下的高利貸平臺,雖然有誇張成分,但也不算太偏離事實。
根據披露的數據,螞蟻集團有10億+個人用戶,8000萬+商家用戶,數字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支付寶),微貸科技平臺貸款餘額中消費信貸1.7萬億經營者信貸4000億(花唄借唄等),理財科技平臺資產管理規模4.1萬億(基金餘額寶等),保險科技平臺518億(賣保險),此外還有創新業務,如區塊鏈、資料庫等。2020年上半年,從收入側以上幾部分比例分別為36:39:15:8,其中微貸科技平臺佔比高達39%,是其第一大營收來源。華泰測算螞蟻集團超7成利潤來自微貸。
以花唄為例,其最低利率是萬二,平均利率是萬四附近,人均貸款餘額是2000元左右。通俗的理解,沒有收入的大學生,如果要提前消費,找馬老闆借2000元,年化利息15%左右。馬老闆一手給胡蘿蔔(無抵押杪借),一手拿槍(不還錢計入芝麻信用讓你寸步難行),花唄的壞帳率極低,商業上堪稱精妙。
這裡面有一個自相矛盾,馬老闆昨天演講聲稱傳統銀行開當鋪要抵押,阿里依靠信用大數據無抵押,那螞蟻精準收回貸款,靠的是大數據剔除潛在不良,還是靠的芝麻信用及圍繞在周邊的購物基礎設施做威脅?
既然有信用大數據作為商業優勢,同時還宣稱要打倒銀行的壟斷暴利,要立志做小微普惠,那為什麼不能在做到精準畫像低違約率的前提下,給大學生類似建行快貸、招行閃電貸5-6%甚至更低的年化利率呢?為什麼要一邊慫恿大學生提前消費,一邊要從大學生那裡賺取暴利?
3、昨天的外灘金融大會上,馬老闆以俾睨天下的勝利姿態,大聲宣言了新金融對老金融們的革命,看似以攻擊創新不足開題,實際以要挾監管繼續開綠燈落腳。
孩子哭了,是因為奶沒吃夠,看看螞蟻如今的體量,已然碾壓四大行的規模,螞蟻不是孩子,螞蟻已經是巨嬰,一不小心會蛻變為吞金巨獸。
過去七八年,中國金融系統的創新尺度雖起起伏伏,但是全球創新的絕對高地,沒有對金融創新的足夠包容甚至監管機構的小心翼翼投鼠忌器,不會有P2P的坐大,不會有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市場。通過馬後炮下定義的方式做切割,說搞砸了的p2p貸款不是網絡金融,只有螞蟻貸款才是真正的網絡金融,將創新失敗的汙水潑給政府,創新失敗的代價留給社會,自己獨摘創新的最大勝利果實,一邊吃奶一邊罵娘,這種立場是不地道的。
3萬億市值如果尚且不令馬老闆滿意,螞蟻集團的野心是不是要30萬億,重演一遍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
4、螞蟻的幾乎所有營收都和金融相關,卻一直強調自己的科技標籤。
按照機構預測,2020年,螞蟻集團淨利潤可能超過320億元,如果3萬億市值,則估值高達100倍。目前四大行估值僅5-6倍,只有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才能掙脫金融股的估值束縛。
螞蟻的支付、貸款、理財、保險,分別屬於央行、銀監、證監、保監管轄,只有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才能徹底掙脫監管機構的牢籠。監管是規模的天敵,監管是速度的天敵。
銀政保需要牌照,科技不需要牌照。網際網路公司,跨界破壞,繞開牌照,沒有枷鎖,規模效應無敵,天生具有指數級成長的潛力,如果沒有監管的五指山,信不信螞蟻真能刺破蒼穹。
只要監管一路綠燈,3萬億市值不會是螞蟻的終點,GDP的體量才是他們的極限。比如,PK掉所有的銀行、基金、保險,甚至PK掉央行,以網際網路寡頭席捲一切的姿態,席捲傳統金融領地。
5、以貸款為例:
馬老闆周末怒斥的巴塞爾協議是做什麼的?
其中很核心的是資本充足率,通俗的理解是管控槓桿的,是做金融業務必須要有充足資本金做保證的,本金不足,業務規模有上限,風險也相應有了上限。
目前螞蟻最重心的貸款業務中,只有極少部分是自營放貸(網商銀行,以及浙江沒批而重慶給了他的小貸牌照等),由於限制了資本金,螞蟻要做大貸款規模只能拉正規銀行入場,做助貸,這中間由螞蟻集團和其它金融機構一起瓜分利差(例如裸貸輿情下的趣店)。
如果從了馬老闆的願望,巴塞爾協議滾一邊去,沒有了資本金限制,螞蟻可以一腳踢開全部合作銀行全部自己放貸,利潤率和放貸規模,都是爆炸式的,通過流量和渠道逼死全部銀行,才是螞蟻的邊界。
沒有資本金限制下,只要螞蟻借款一開閘,全國人民的負債率馬上翻倍都皆大歡喜(反正都是數字),螞蟻的利潤和股價譁譁的漲,螞蟻員工減持致富,至於全國負債率過高將來消費不足或者違約率暴雷這些負面影響,那都屬於身後的滔天洪水。
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社會必須承擔,社會必須寬容,與人家馬老闆何幹?
6、以支付為例:
馬老闆周末還特別提了數字貨幣,建議先別做標準,先做貢獻,先滿足未來需求。央行的DECP箭在弦上,潛在影響的對手就是現行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作為對比,支付寶儲備的區塊鏈專利世界第一。言外所指央行的DECP最好別急著推出來,討論的焦點可能並不是數字貨幣的發展理念之爭,而是利益立場之爭。
畢竟對岸的Facebook在折騰全球貨幣(Libra)了,為什麼支付寶沒這個權力。
進一步試想,如果央行徹底放開對螞蟻的監管會怎樣呢?螞蟻依靠其技術基礎、大數據積累(最大的生產、銷售、消費資料庫)和國民應用的流量優勢,能搖身一變迅速成為中央銀行,直接在支付寶裡印貨幣(是不是數字貨幣都不重要,本身貨幣就是符號),即便沒有「印」貨幣,支付寶依靠其現有的信用系統,能迅速「創造」派生貨幣。
M0、M1、M2……,只要給權限,每一個環節支付寶都能染指。
支付寶可以是人民銀行。
7、寡頭的終點,是網際網路巨頭主宰經濟的一切,螞蟻成為螞蟥,吸食每一個國民。
以《黑鏡》為例,喜歡科幻片的人,對未來的數字場景不會陌生,每個人都有一段代碼,決定了你的社會角色和全部個人財富。
如果發展無止境,未來這段財富代碼可能是由支付寶來撰寫。「要飯也必須有(芝麻)信用,沒有(芝麻)信用,連飯都要不到。」馬老闆說的。網絡寡頭即政府,代碼即社會規則。
螞蟻帶來的創新和便捷,社會自會感激,資本市場也給予了足夠的估值,馬老闆演講中對傳統監管和銀行體系的很多批評也是目光如炬,但挾創新以令天下,這背後失控的資本意志,作為投資人和消費者,都有必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