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思數據陶建輝:我在49歲時開啟了第3次創業

2021-01-13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GGV紀源資本(ID:GGVCapital),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開源(Open Source),全稱為開放原始碼,用戶可利用原始碼,在其基礎上修改和學習,即把核心原始碼完全開放給程式設計師們之後,大家就能在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學習,修復你自己也沒有發現的漏洞。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一家餐館,突然把自己最熱門的菜譜貼在了門口供同行學習,切磋進步。良好的意願、開放的心態,和潛在的經濟損失將同時發生。

這種開放心態貫穿了全球領先的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濤思數據創始人兼CEO陶建輝Jeff的創業思路,也貫穿了他的人生——

TDengine在2019年7月份正式對外開源,目前在GitHub社區的反饋相當不錯,獲得的star接近12000,Fork數接近3000。而Jeff本人大學專業是天體物理,工作在摩託羅拉,曾經創辦了和信和快樂媽咪兩個完全不同的公司,現在又去做開源軟體,他的創業之路,似乎從不設限。

Jeff是如何做到的?GGV又為何持續看好濤思數據?來今天的《創業內幕》聽Jeff和GGV紀源資本的高級投資經理麥採堯聊聊物聯網大數據背後的那些事兒。

Lily:

先請Jeff介紹一下濤思數據以及您個人吧。

陶建輝Jeff:

我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創業者,今年已經50多歲了。我1986年考到中國科大,90年代初到美國讀天體物理,1997年起在芝加哥的摩託羅拉、3Com工作,2008年回到北京創業。我創辦的第一家公司叫和信,做實時消息推送,2013年這家公司被臺灣聯發科技收購了。2013年又創立了快樂媽咪,專門做母嬰健康平臺和智能硬體,這家公司在2016年年初被太平洋網絡收購。2017年5月份我再次出來創辦了濤思數據,專門做時序空間數據的實時高效處理。

濤思是一家專門做技術軟體的公司,專注物聯網大數據處理,它不依賴任何開源或者第三方軟體,我們開發了一個高性能、可伸縮、高可靠、零管理的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叫作TDengine。這個軟體能將資料庫的緩存、消息、隊列、流失、計算等功能完全融合在一起,而且針對物聯網大數據的特點做了很多優化。

Lily:

您大學時學的天體物理,工作在摩託羅拉,創辦的和信和快樂媽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公司,現在又去做開源軟體,可以看到您幾次創業經歷有非常大的轉型,每次轉型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陶建輝Jeff: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三次創業,因為我認為再美的風景都無法長留,連續創業也是這樣。比如我在安徽讀大學,但安徽的黃山再美,你都無法在黃山呆一輩子,你爬完黃山還想爬泰山,還想去桂林看看,看完中國的風景你還想看看美國的大瀑布和大峽谷,想一直看下去,直到走不動的那一天。你絕不能在一個地方長留,這個理念驅動我不停折騰,就想折騰著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我之前也和濤思的同事們說,你們要是覺得自己真是做技術的,就要在濤思數據做到最好,我希望你的程序在20年之後還有人用,那才是你真正值得自豪的事情。

說到創新,我認為最容易的創新叫跨界創新。

我在美國一直做無線數據的通訊設備、骨幹設備,和信實際上和這個通訊設備很像,但是在領域上有所不同,我跨出了半隻腳,但有一隻腳還是在通訊領域,因此這並不是完全的跨界。

我的第二家公司是快樂媽咪,當時公司已經被聯發科技收購,聯發科技是做手機晶片的,我對智慧型手機相當了解,所以要用智慧型手機來做健康數據的採集、分析。實際上我又跨出了半隻腳,但還有半隻腳在以前的領域裡。

第三家公司濤思數據,實際上再次跨出了半隻腳。因為快樂媽咪,我對物聯網、智能硬體的場景、痛點有了非常多的了解,這裡面有機會。同時,在技術上又跟第一家公司有關聯,和信做的就是消息的轉發,2008年我們就做了一個消息隊列,實際上時序數據的處理和消息隊列的處理很像。因此不能說是完全跨界,它算是跨了一點界,同時又進入一個新領域,這個時候的創新特別容易。Lily:

從2008年您回北京創業到現在,已經12年了,12年前的創業環境和現在的創業環境有什麼不同嗎?

陶建輝Jeff:

環境有不少變化,主要有三點。

第一,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更多了,風險投資的總量也多得多,這對創業者來說特別好。

第二,現在中國研發工程師的數量和質量和10多年前相比有了數量級的差別。2008年中國IT或者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可能只有現在的1/10,現在可能已經超過千萬人了。工程師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國內的IT巨頭,現在已經是全球巨頭,比如阿里、百度、美團等等。

第三,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在加速,網際網路已經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數位化和信息化也在大大提速,這次疫情也催生了整個行業的變化,會帶來更多的機會。Lily:

您1986年在中科大讀書,90年代又去學天體物理專業,您學生時代的個人願望看起來是想投身公共科研,為什麼後來決定進入企業?

陶建輝Jeff:

我1986年上大學的時候,有句口號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社會上宣傳的是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陳景潤這些科學家。當時覺得我們一定要拿到諾貝爾獎,因此那時候就選擇了中國科大,而且學了物理。當時的夢想就是做大科學家,那時候叫學部委員,也就是現在的院士,之後又到美國留學,繼續學物理。

我1994年到美國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興起,需要大量的IT人才。我雖然學物理,但我們天天在電腦前面寫軟體。當時我們接到工作offer之後發現,工資比我們天體物理的教授還高。那時候我們情懷還不夠,一下子就被錢誘惑了,加入了摩託羅拉。

我才工作了一年,就買了房,買了車,什麼都有了,如果我繼續念天地物理,那就只能做博士後了,而且還要繼續做研究——這還是一個很現實的選擇。Lily:

採堯,我相信Jeff可能是你目前職業生涯裡投資過的年齡最長的創業者,你關注的又是前沿科技方向。對於這個,你會不會有顧慮?

麥採堯:

創業分成兩層,一層是創業的態度,一層是技術本身的能力,Jeff在這兩點上都表現得特別好。按理說已經創業兩次,這麼成功的創業者再創業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懶散,但每次和Jeff接觸都覺得他是全身心、非常有熱情地投入到他做的事情裡。從態度上說,他和25歲、30歲的創業者沒有區別,甚至他更熱情、更投入,他是用最一流的創業者的態度在創業。

從技術上來說,Jeff一直在學習時代最新的東西。他目前做這個事情時,是把新東西和他以前對技術的積累結合起來了。說到技術創業,技術確實在不斷更替,但如果在更替的過程中,你能抓住新技術的同時,再結合以前積累的東西,那就能把東西做得特別好。Jeff發揮了他在經驗上的優勢,也發揮了他的學習能力,這兩點結合得特別好,所以我完全沒有在跟一個比較年長的創業者接觸的感覺,他各方面都是一個很新的公司,一個很新的技術。Lily:

Jeff,之前的快樂媽咪是to C,現在濤思是to B,你有感受到什麼巨大的區別嗎?

陶建輝Jeff:

To C和to B差別很大。to C更強調marketing,產品要做到極致,而to B強調的是資源。因此我在做濤思數據的時候,我知道我的產品是toB,但我認為我不擅長做大客戶,所以我做了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我把toC的方法和思路應用在了toB上,開源實際上是我的思路的延伸,之後我參加了很多活動、做marketing,包括我個人寫的文章,實際上都受to C技巧的影響。傳統to B都希望低調,不愛露面,而我做to B是拼命高調,到處張羅,因此我在用to C的方法來做to B。Lily:

說回濤思,請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物聯網大數據平臺?

陶建輝Jeff:

物聯網實際上就是各種機器、傳感器聯上網,聯網的目的是採集數據,我們的大數據平臺就是提供了一個工具,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存儲、查詢、分析和計算。

Lily:

官網上有一個概念叫物聯網時序空間大數據引擎,您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拗口的概念嗎?

陶建輝Jeff:

為什麼叫引擎?用飛機來舉例,飛機的發動機很重要,它就是引擎,但用戶看到的飛機並不是引擎,而是一架完整的飛機。濤思做的這個引擎也一樣,它不是最終產品,而是要集成到最終的應用軟體裡,用戶是看不見的,但應用軟體離開我們這個引擎就無法運轉,就像電腦離不開CPU,飛機離不開發動機一樣。

我們這個引擎是專門處理時序空間大數據的,為什麼叫時序空間大數據?因為物聯網採集的數據是按時間順序產生的,因此它是時序。比如智能電錶每隔15分鐘產生一條記錄,車聯網汽車每隔15秒鐘產生一條記錄。除了帶有時間戳之外,這些數據往往還帶有未知時間、空間信息,因此我們叫時序空間大數據。

Lily:

採堯,您怎麼發現這個領域的機會的?

麥採堯:

首先,基礎軟體一直是GGV非常關注的領域,我們在這個領域上做了很多投資,比如美國的HashiCorp、Kong,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中國的基礎軟體的機會。基礎軟體的定義就是跨行業、跨地域,每一個細分領域,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需要用的軟體,這個軟體是跑在一個非常底層的基礎架構上。這樣的基礎架構一旦技術做好,那它的商業價值是非常明顯的,所以這一直是GGV非常關注的方向。

第二,過去基礎軟體比較大的技術革新都發生在美國,包括大數據、雲平臺等等技術。我們在中國投資主要思考的是有什麼變量發生在中國,什麼領域中國比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更領先。比如雲環境,那肯定是國外領先一些,微軟、亞馬遜的雲平臺使用量、收入和用戶量都遠超中國。但是中國也有比較領先的地方,物聯網就是中國公司做得比較前沿的領域,所以物聯網的基礎架構一直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方向。

Lily:

濤思的TDengine選擇了開源模式,這會不會對收入造成影響?選擇開源模式背後的思考是怎樣的?

麥採堯:

不會,這個模式已經很成熟了。就像Jeff說的,這是從C端去獲取用戶,而它的用戶是工程師,如果通過開源的方式,就是讓全世界的工程師用你的產品。用起來之後,這樣的公司會設一些收費點,當一個大企業使用這個產品之後,免費版本就不能滿足需求了,所以企業會買付費版。這和C端APP先搶流量再收費是一個道理,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了。

我們在美國投的HashiCorp最新一輪估值已經幾十億美金了,在美國至少已經有五六家50億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有同樣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了。公司需要做的是在技術點上突破,做到全球第一,讓全球所有的大企業、小企業都使用這個產品。Lily:

您有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和年輕創業者分享?

陶建輝Jeff:

從技術創業的角度,我可以給年輕創業者分享兩個經驗。第一,作為技術出身的創業者,最大的好處就是開發產品容易,比如我自己,三家公司的原型都是我一個人在家裡做的,包括濤思數據TDengine,我待在家裡寫了兩個月程序,做出的原型就能演示這個產品比競爭對手InfluxDB好得多,這是我們技術人員創業的好處。

但在真正組建團隊之前,你一定要找客戶和VC談。如果談了幾十家客戶都沒人有購買意願,或者幾十家VC沒有任何一家願意給錢,那我的經驗就是千萬別去創業。因為所有鼓勵都是虛的,只有錢才是真正的試金石,只有人樂意掏錢,才能說明你做的產品有未來、有市場。做技術創業,就怕自己覺得自己改變世界特別了不起,沒有任何人買單的事情真的別做,不要浪費時間。

第二,很多創業者會忽略的一點就是對人才的渴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理想願景很重要,創始人可以畫餅,但它不能代替工資,無論你講得多好,你一定要掏最多的錢去請人才,這樣才能吸引到真正優秀的人才加盟。創業初期,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只要你掏得起,就一定要花最多的錢,請最牛的人來。Lily:

Jeff,我聽說您號召大家每周末在奧森跑10公裡,您為什麼會發起這樣的跑步文化?

陶建輝Jeff:

我跑步第一是因為年齡增大,不鍛鍊不行,我可能每天花12、14個小時的時間寫程序,所以一定要好好鍛鍊。2013年以前,我健身是打高爾夫球,但2013年之後就不碰高爾夫了,因為我開始做快樂媽咪了,to C的生意需要我接觸用戶,而普通用戶一般不打高爾夫,因此我發現到奧森跑步快走是最容易接觸用戶的方式,我曾經召集過很多孕媽一起快走。現在我們跑步也成立了一個Coding Running Learning Club,主要是想把程式設計師團結在一起,這還能幫我解決用戶和人才的問題。我不想做一個高高在上的人,我更希望和大家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聽到他們的需求,同時也能影響他們。

我現在是公司做市場最重要的人,跑步幫我贏了好幾單生意。我也在倡導一種理念,我說過跑步健身是一種新的商務社交方式,因為大家更希望有一種健康陽光的方式進行社交,實際上跑步就是我的一種社交方式。

Lily:

說到創業大環境和創業方向的選擇,最近幾年從風口論到賽道論,各種各樣的探討層出不窮。Peter Thiel也強調過「壟斷是最好的生意模式」,也就是說如果要進入一個行業,就要壟斷這個行業,但這和開源文化是相悖的,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陶建輝Jeff:

我特別贊成Peter關於壟斷的觀點。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只有壟斷企業才有利潤,才能生存,只要行業內沒有壟斷,就是打得頭破血流,利潤只會一年比一年差,而且在一個細分領域內,如果做不到全球前三,那企業生存都困難。我認為追求壟斷地位是每個企業需要追求的目標,包括濤思數據。

這和開源是不是矛盾的?不是,我開源也是為了追求壟斷。因為在時序資料庫裡已經有一些開源軟體,但做得不太好,我們時序資料庫的前身,有叫實時庫的,但沒有一個做開源。我通過開源的手段把競爭對手全滅了,我就告訴你,因為我們產品做得好,我還開源。當全世界只有幾家公司能生存的時候,那就是我們能賺錢的時候。開源幫助我完成壟斷地位,如果不開源我根本壟斷不了。

就像我們TDengine這個產品,它是工業網際網路裡所必需的,當世界上30%以上的企業的物聯網平臺都用了我們的軟體,那實際上我們就已經成為物聯網行業的空氣和水了。因此追求壟斷是必須的,而且是我們濤思數據的目標。

Lily:

您有沒有擔心過巨頭也會衝進來?比如京東、阿里、騰訊都有相應的布局,一旦巨頭進來,您會不會有壓力?

陶建輝Jeff:

我們不用擔心巨頭,研究創業擔心巨頭就不能搞了。我們要擔心的是在取得市場壟斷地位之前,自己的技術能不能持續保持領先。我們現在還如履薄冰,是因為我還沒取得市場壟斷地位,等我取得市場壟斷地位,巨頭也會沒戲。因此我們現在拼命努力,必須在技術上一直領先他們,這樣就不用擔心。Lily:

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就已經超過7500億,有人預測2020年這個規模會超過15,000億元,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裡勢必會產生海量數據,在濤思成立之前,這些數據都如何處理?

陶建輝Jeff:

物聯網數據量很大,大家一般都會使用一些通用的大數據處理工具,最有名的是Hadoop。因為數據量大,它需要特別多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比如,蘋果每天的數據量超過一個P,這麼大的數據量要消耗相當多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因此我在2016年就意識到,我們需要有一個專用的工具來處理這些數據,要大幅降低成本才行。現在大家都是用的Hadoop這樣的工具,但消耗的資源太多。Lily:

這其中涉及到的存儲量是非常驚人的,那麼這對帶寬和伺服器挑戰大嗎?這其中會不會涉及到大量的採購成本和費用?

陶建輝Jeff:

當然,數據量越大,就需要越多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而我們公司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我們的產品能大幅降低存儲資源和計算資源的消耗。因為我們的產品充分利用了物聯網數據的特點,這些物聯網數據和爬蟲、微博、微信的數據差別很大。物聯網的數據有幾個特點,比如物聯網數據按時間產生,它是結構化的,它的數據源是唯一的,它是不更新的,我們的創新就在於充分利用這些數據特點,創造了一個大數據處理專用平臺,把插入速度、查詢速度大幅提升,讓總應用成本大幅下降。Lily:

用了濤思的產品之後,客戶有沒有什麼數據上的提升?可以給我們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陶建輝Jeff:

舉個例子,和Hadoop相比,我們的插入、查詢速度至少提高了10倍以上,在很多場景中甚至能提高几十倍。同樣的數據量,用我們的方式存儲,大概需要的硬碟容量不到1/5。我們有一個企業客戶,過去他在Excel裡做按時間加權平均的計算至少需要三分鐘,用我們的軟體只需要不到100毫秒。他使用的工具是Hadoop這樣的通用方法,就像GPU和CPU的區別,通用的CPU當然也可以做人工智慧,但是GPU特別擅長AI算法。 Lily:

採堯,您認為以濤思現在的技術水平,在全球大概是怎樣的地位?

麥採堯:

我認為在濤思的細分場景上,它比全球同類的其他產品都要好。Lily: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麥採堯:

首先,技術也是一個產品,你要明確自己的客戶,明確自己的使用場景,明確自己的局限。濤思在整個架構上,它清楚自己該往什麼方向優化,所以它在架構上就有不同,它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產品,只不過這是一個技術產品,這是最主要的一個區別。

第二,在產品的定位上,他們的技術能力很強,在它定義的這個場景下,沒有人能和他們競爭。它需要提高的更多是在這個核心技術的基礎上,讓產品更穩定、更全面。

Lily:

我看到有報導稱濤思和華為達成了合作,正式成為華為企業渠道夥伴,華為雲解決方案夥伴,並且濤思的大數據平臺TDengine作為一款專為物聯網而生且開源的大數據平臺,率先入駐了華為雲市場。作為一個初創公司,濤思如何敲開華為這樣一個巨頭的大門?

陶建輝Jeff:

就是產品,任何一家初創企業與大企業合作的唯一籌碼就是產品。產品必須有亮點、有創新、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好談。而我們的產品和另外幾個開源時序資料庫相比要更加優秀,比如openGauss,InfluxDB等等。

而且我們這個「好」是一個大家都可以驗證的客觀數字,因為我們這種產品有幾個標準指標,比如數據查詢速度,壓縮比等等,這些客觀的數字跑完之後大家就知道了。Lily:

我知道您在公司、團隊的管理上非常有經驗,對於一些職場經驗不成熟的年輕人,您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怎麼和他們交往?

陶建輝Jeff:

我們團隊有三個90後,他們都很出色。我遇到的唯一的問題就是90後自尊心比較強,所以在相處的時候可能要更加注意,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指出問題。

我們公司倡導的幾個文化值得與大家分享,第一個叫做實事求是。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不容易,但我們在力爭做到,就是大家都按照紙面上承諾的或者代碼、文檔來說話,不會光憑嘴上功夫。

第二個叫做追求卓越。舉個例子,一般做開源軟體會強調代碼覆蓋率,這個數據達到80%就非常不錯了,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所以我對測試團隊的要求就是不能下降,必須進步,這才叫天天向上、追求卓越。

再比如Marketing,我們定下的考核指標叫銷售線索,那我就看銷售線索數量有沒有增長,追求卓越的標誌就是要讓銷售線索量每周都增長。

我們對研發的考核指標也特別簡單,就看有沒有按時完成。現在公司內部的獎金就讓大家自己算,這樣的話就比較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的好處就是不會有太多摩擦,他沒辦法跟你較真。Lily:

現在濤思的用戶都分布在哪些國家和地區?

陶建輝Jeff:

目前我們的用戶主要在中國,但免費客戶在義大利、西班牙、捷克、美國、歐洲和印度都有分布。

Lily:

新冠疫情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嗎?

陶建輝Jeff:

確實有一些,但我們仍然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籤下了好幾單生意,有兩個客戶從春節後了解我們的產品到最後付錢,我們雙方都沒有見過面。但還是有些影響,否則我們籤的合同會更多一些。 Lily:

現在多變的國際局勢,對我們這樣一家技術公司會有什麼影響嗎?

陶建輝Jeff:

還是有影響的,所以我們接受GGV、紅杉的投資,改成VIE架構,就是有這方面的考量,我們希望被當作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另外,我們更是一個技術型企業,這樣的話壁壘又會少一點,因為技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都只看客觀的數字,不會帶有很濃的地域性質。正因為我們是純技術的產品,所以進入海外市場的難度會稍微小一點。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陶建輝:通過技術「Leave a dent in the world」
    濤思數據創始人CEO 陶建輝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陶建輝初心未改,「堅信技術的力量,一定要通過技術『Leave a dent in the world』。」現在創辦「濤思數據」,經驗更加豐富,想明白後,做事會更準、更猛、更狠。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陶建輝第三次創業押寶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的細分賽道。根據Gartner報告,聯網的設備在2019年已經超過142億,預計2021年將達到250億,這些設備將源源不斷產生海量數據,數據處理將成為挑戰。
  • 快樂媽咪胎語儀陶建輝:不要叫我硬體商 我要造平臺
    圖片一快樂媽咪創始人陶建輝 母嬰領域近年成為創業者與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而資本市場對於這一「風口」的熱度迅速反應在了母嬰領域創業公司的融資上。
  • 陶建輝:智能硬體創業這一年
    陶建輝是我認識較早的智能硬體創業者,他很勤奮和富有激情,而且很有代表性,他2013年1月1日正式從其上一家創立的公司離職創業,整整一年。看看他這一年的智能硬體創業感受。作者:快樂媽咪創始人CEO 陶建輝一晃,已經是2013年的最後一天。與朋友中飯過後,覺得應該寫點什麼才行。2012年下半年,我在琢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方向,覺得應該充分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數據處理、人機互動和網絡的能力,來改造傳統的消費電子設備。與業內的很多朋友交流,覺得這是個不可阻擋的潮流。
  • 快樂媽咪陶建輝:胎語儀不再是個冷冰冰的儀器
    ,一個智能胎語儀;2008年時,他開發過一個叫和信的軟體(類似iMessage),於2010年被臺灣聯發科收購;到2013年1月,做了兩年的「傀儡」CEO後,陶建輝終於忍不住再次出來創業了,一個40多歲的老海龜,到底想給移動醫療帶來什麼呢?
  • 快樂媽咪陶建輝:從硬體到母嬰服務平臺
    快樂媽咪在3月2日宣布獲得來自太平洋網絡5000萬元的A輪融資,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藉此機會採訪了創始人陶建輝,他表示這筆錢將主要用於搭建一個母嬰服務平臺。具體來說將用在下面三件事:1、推出兩款新的硬體產品;2、團隊招人;3、市場推廣。基於數據的母嬰服務平臺快樂媽咪以硬體創業起家,產品是一款智能胎語儀,不過陶建輝表示公司不會局限於硬體產品,而是一家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目標是打造一個服務平臺。
  • 創業者陶建輝:不怕別人山寨你,就怕別人超越你
    創業者陶建輝:不怕別人山寨你,就怕別人超越你報導日期:2013-11-10   來源:加速Do所謂創業者沒有假期。我跟陶建輝陶總約在了周六上午十一點在他們公司見面,而當我到達那裡時,隔著門我也能聽到他仍在用著有點湖南腔的普通話激情澎湃的跟他的團隊開會。
  • |陶建輝
    現將去年10月我在公司內部的一篇博客分享出來,希望濤思數據的開源策略能給中國2B軟體行業以及開源社區一點啟發。 1:開源的目的 作為物聯網大數據平臺,TDengine屬於基礎軟體,可以劃到資料庫、大數據工具的範疇。
  • 陶建輝:智能硬體若不方便 智能就無意義
    網易科技訊 5月6日消息,在今日的GMIC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快樂媽咪胎語儀的CEO陶建輝在接受網易科技專訪時表示,智能硬體不能為了智能而智能,如果用戶使用起來不方便,再智能也沒有用。陶建輝:大家好,我們的胎語儀是監聽胎兒心音的設備,把數據搜集處理,獲得實時曲線,就知道寶寶是不是在正常狀態,同時我們還有記錄、分享、音樂的功能。網易科技:手機端除了記錄以外,還有沒有其它更網際網路化的功能?
  • 被嫌棄的程式設計師的35歲
    38 歲的趙可剛剛渡過「管理小白」的階段。加入一家創業公司 3 年後,今年年初,他被提拔到前端組負責人,手底下管著十幾個人。 開始管人後,要給團隊制定 kpi 和 deadline,以前習慣了和同事平級交流,趙可對「下命令」這事感到很彆扭。
  • 拉低C羅數據,拔高梅西數據,51-44變為47-49
    隨著這場比賽戰罷,巴薩只排名聯賽第6位,逐漸的遠離了西甲冠軍。對此,因傷無法出場的梅西也是十分落寞,搖搖頭離開了場地。現在,隨著這場西甲比賽結束,足壇雙驕梅羅也都結束了自己在本年度中的比賽徵程。如今,為了致敬梅羅,外媒權威媒體BR體育也是發布出了一張年終海報,該媒體計算出了梅羅在2020年時期的所有數據。
  • 19歲創業第1年賺20萬,29歲身價45億
    很多人都想創業,但他們似乎有一個同樣不創業的理由:我沒有錢,我要是有錢的話,怎麼怎麼樣……似乎只要有錢,他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可是馬雲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沒錢,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近年來,青年創業,無疑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給創業者們帶來了更 寬鬆的創業環境,令不少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躍躍欲試。伴隨著青年創業者的不斷加入,創業行業也變得更加有活力,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好。不管你從事那種創業項目,只要敢於去嘗試,勇於去堅持,一定會換來成功的青睞。
  • 13億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伊力特開啟「二次創業」新徵程
    在「十四五」開篇年之始,歷時2年、投資13億元的伊力特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伊力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智慷慨定調,直言「這是伊力特後發趕超的歷史起點、實現二次創業的全新起跑線」。那麼,在行業進一步集中、全國化入場券所剩無幾的激烈競爭態勢下,伊力特產業園將為「二次創業」打造什麼樣的通路?伊力特又將借道走向何方?投資13億,伊力特產業園有何亮點?據介紹,伊力特產業園位於可克達拉市,以伊犁河谷綠色、生態資源為依託,致力於打造集白酒生產、技術研發、文化展示、工藝體驗、莊園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4A級工業旅遊園區,形成功能性、體驗性、時尚性的酒業消費新業態。
  • 快播公司創始人王欣東山再起,出獄後二次創業,如今怎樣?
    在9月3日一次訪談中,主持人提及到用戶稱王欣欠一個會員時,王欣表示到:其實會員不欠他任何東西。用戶們喜歡的,或許只是他名字下的一種精神,而這種精神成為了其他人創業過程中對比的底線,每當遇到挫折時,就想一想王欣還活著,他還在面對著,還在折騰著,就沒有理由放棄了!
  • 鄒市明迎職業生涯第二戰 對手19歲次雛量級選手
    即將開啟自己職業拳擊生涯第二戰的鄒市明,現場向對手奧爾特加喊話:「都來自辣椒之鄉,看看我們誰的拳頭更辣。」細心人發現,與首秀相比,今天鄒市明的眼神裡雖殺氣不減,卻多了一份沉穩。  19歲的奧爾特加來自墨西哥,目前只打過4場職業賽,均為4回合制,戰績3勝1負,且對手都是菜鳥。
  • 8次核酸陰性!第9次陽性!
    2021年1月1日4時30分至12時到石家莊辛集市奧森鋼材廠卸貨,13時返回家中,16時前往藁城區張家莊鎮大豐華村菜店購物,17時返回家中;1月2日居家無外出; 1月3日11時30分自駕車從中姚村出發,於1月4日7時30分到達陝西省神木市大柳塔鎮,1月4日7時40分至14時45分於陝西省神木市大柳塔鎮煤場裝貨;
  • 濤哥5開號衝刺珍寶閣服戰隊
    大家好,我是如風,16年老玩家給你帶來關於夢幻的故事!策劃小奇愚人節6條動態虛實結合?昨天是愚人節,策劃小奇在大神中瘋狂發力,連續發了6條動態。如風仔細看了一番,這不僅僅是愚人節的玩笑而已,裡面的部分內容極有可能是真實的,或者說是正在研究的方向:1.鏡像戰場:我也想看看我的英姿!新增「翻轉場景」功能,讓三界俠士一睹自己的戰鬥風姿!玩家可在「設置」--「戰鬥設置」中選擇「翻轉場景」。開啟「翻轉場景」後,在戰鬥中己方將作為對戰方進入戰鬥。2.裝備銘刻:給我也整一個?
  • 不破不立,2020年的「甜」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的優異回報
    復盤2020 2020年乘用車終銷量大考在1月12日乘聯會公布數據之後,終於塵埃落定,長安汽車(乘用車)以全年零售942100輛的成績,達成同比2019年大增22.4%的數據。面對比車市寒冬更加嚴峻的2020年,在疫情和寒冬延續的雙重壓力下,長安汽車的逆市上揚就顯得更為難得。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釋氏稽古略》卷二-元代覺岸所著編年體佛教史書這部佛教史書所記載的南嶽思大禪師,正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高僧慧思,他十五歲出家,五十四歲時前往南嶽衡山後,告知其徒,他前生在此地修行,眾徒弟按照他指出的方位,掘出了舊殿地基以及僧人遺骸與用品,隨後建塔(衡山三生塔),慧思精修《法華經》,成為佛教天台宗的第三祖。
  • 90後說:創業一年半,我告訴你年輕人創業本來就很"蠢"
    前兩年,我們這類人挺吃香的,海歸、90後、創業,都是些流行詞彙,可是去年寒冬一來,我身邊的幾個年輕的創業朋友就都被架在了斷頭臺上。今天一個公司大裁員、明天一個破產、後天一個團隊分崩離析,其實創業中真正的問題不是這些,但是大家喜歡看這些,於是就在大家面前出現了這些。自己做事兒前前後後也有1年半了,別人再問我『創業咋樣?』或者是『什麼是創業?』這類的問題。
  • 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本次調研對象有87%的樣本量集聚於21-24歲年齡段,其中22歲、23歲和24歲分別佔33.20%、31.70%和14.30%。大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分別有1660人、11395人和683人。應屆畢業生樣本數據所在大學包納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重點高校、省屬重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