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
駱漢城 等著
政治信用關係到社會的信任乃至社會的穩定。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政府失信則會導致社會公眾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喪失。
泱泱華夏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政權的更迭始終不斷。封建王朝時代,「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官員的誠信僅僅是對上的愚忠。為了升遷,為了斂財,常常採用愚弄、欺詐等卑劣的手段,何談什麼誠信。對上是「為尊者諱」,明目張胆地欺騙;對下則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推行愚民政策。為爭取最大的利益,就是同級官員也不能相安無事,而是團團夥夥的黨派之爭,勾心鬥角,明爭暗鬥。
新中國成立伊始,劉青山、張子善一案給全體官員敲響了警鐘,幹部隊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良好的道德作風。但進入大躍進時期後,水稻畝產上萬斤的衛星一顆高過一顆,一些官員吃定了這股虛假數字浮誇風,借著沖天的「衛星」平步青雲。建國初期形成的良好的幹部隊伍道德風尚很快被浮誇風吹了個無影無蹤;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迎合時勢,批「老九」、批右派,為了明哲保身,沒被整倒的幹部,硬著頭皮批鬥那些被錯誤整倒的幹部,編造歷史、捏造事實,假話、瞎話一嘴毛,誠信機制完全丟到了一邊。
70年代末,黨和國家重新走上建設發展的正軌,市場經濟建設逐步推進,各項秩序得到恢復和發展,除了對被錯誤打倒的老幹部「撥亂反正」外,官員的誠信建設這項本應首要整頓的問題,始終少有人碰觸。在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虛報、浮誇,在工作外業餘時間大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汙受賄、欺上壓下……種種幹部隊伍中的不良行為,日益破壞著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分量。某些領導者在為民辦事中,今日許明日,明日復明日,「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不能拖就騙」,已經成為為官者的基本手段。誠信變成了官場中罕有的珍品。原人大副主任成克傑在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時,一邊大肆貪汙受賄4000多萬元,一邊卻在高喊著反腐倡廉,並假惺惺地說:「一想到廣西尚有700萬的百姓沒有脫貧,我這做主席的是連覺都睡不著啊。」
只剩神靈
很多人現在凡事都講究求神拜佛、卜問、算卦,求籤、佔卜、看相、金錢課,假半仙們靠著這些真真假假作著無本萬利的買賣。全國各地的道觀廟宇,近幾年的香火一年旺似一年,餐廳商店供奉財神爺,企業老闆在辦公室設佛龕供奉關公,如今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關公在歷史上與孔子一併被稱為「中華文武二聖」,如今香火最旺,首推關公。說關公不能不說到呂布,關羽千百年來被敬若賢明,奉為忠義的象徵,當時關羽雖然在三國中本領不是第一,卻受到了世人的敬重,曹操看重關羽的就是忠義誠信,多次誘之於金錢、美女和寶馬,並給予高官厚祿,這一切都沒有動搖關羽信守承諾、恪守誠信的堅強意志,都沒有背叛與兄長劉備、三弟張飛的桃園盟誓。在關羽死後,給予他厚葬的是宿敵曹操,並追封了關羽很高的爵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世人也都對關羽無比的崇敬,還有不少的朝代不斷的追封關羽以很高的爵位和封號。而呂布在三國中厚顏無恥、見利忘義,先是殺掉了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後又為了爭奪貂嬋而背信棄義,親手殺了義父董卓,純粹是一個不誠不信、唯利是圖的世俗形象,空有一身本領,卻落得四面樹敵,眾叛親離,連廣攬天下人才的曹操都說,如果呂布來投,要捉住殺掉。造成這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就是呂布不具備誠信的優良品德。
學子們競相拜奉的是孔子,拜關公最多的是商人,談笑弈棋中刮骨療毒,一生恪守忠誠信用,關公這些為人歌頌之處恰恰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業家、企業家們所最期望擁有的。求關公,拜關公,於商人言也就是盼著能發財,能誠信交易,能免於被欺詐。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