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修墳立碑有什麼講究?
我是大夫覺成,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
01
修墳有什麼講究?
一、什麼時候需要修墳?
發現墳墓有凹陷、缺損、開裂等等,就要馬上修好。
否則,一是影響後人運勢,二是對祖先不敬。
如果是清明前後去上墳時,發現墳墓出現了應該修繕的情況,要馬上修繕。不必等到回去再擇吉日,可以立即修繕。
清明時節,陰陽相通,正是交匯之時,此時,調節陰宅,可事半功倍,興旺整個家族運勢。
清明前後各七天,動土、遷移、上墳等等事宜,都百無禁忌。
但是,如果是剛修建不到一年的新墳,是不能移動的。
如果工程較大,不能立即修繕的,可以回去商量之後,再選吉日、擇吉時,重新來修墳。
如果不是太急,又不在清明前後,那就要「選吉日,擇吉時」才能動土修繕。
二、修墳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1.修繕時要準備香、紙錢、蠟燭、水果、酒、肉、菜、饅頭等貢品備用。
2.修墳添土,不能在墳墓百米內取土,不能掘地太深。否則,就會破壞墳墓的地脈。
3.全體人員嚴肅認真,不可嬉鬧、取樂,以示對祖先的尊重。
4.用蠟燭點燃三炷香,插入香爐中,擺上各式貢品,貢品數目為單數。
5.修墳動土的時間要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之間進行,不能在陰氣較重的時間內進行。
6.小孩、孕婦、有病的人不能參加修墳。
7.女性經期不能參加修墳。
8.修墳時著裝不能豔麗。
9.修墳時忌諱觸碰別人家的墓地、墓碑。
10.有些地區修墳還要放鞭炮。
11.修墳回來要跨火盆。
12.修墳完畢,收工回家,不能回頭,更不能帶墳墓上的土回家,此是大忌。
02
立碑有什麼講究?
一、立碑的習俗從何而來?
漢末訓詁學家劉熙在《釋名》中記載:碑,被也。此本葬時所設也。施轆轤以繩被其上,引以下棺,臣子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以為名焉。
「碑」,一開始是下葬時用來架設轆轤,附以繩子,將棺材引入墓坑之中用的。
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有後人或者臣子將墓主人的功績美德,篆刻在這塊碑上,用以彰顯墓主人的功德。
後人因為這個作用,將墳前立的這塊功德記錄板稱為「碑」,放置「碑」的過程,就叫「立碑」。
二、立碑有那些講究?
立碑要講究「立向」,碑的朝向非常重要。
「碑」,本身就有坐標、指向的作用,看墓碑的方向,就知道墓穴的朝向,特別是後人祭拜,或者晚輩去世後再建新墳,不至於弄錯方向。
墓穴的朝向15°為一個大的朝向,碑的朝向一定要和墓穴保持一致,角度不同,會影響後代的運勢、命運和人丁興旺。
再有,立碑還要看墓穴的坐山,朝向,地勢,風向,水勢,樹木長勢。
三、碑體的選材
碑體的材質,一般有木質、石質、銅質等等,木質易損壞,銅質不僅價格高,而且極易丟失。
只有石質最經濟合理。而且,質地堅硬,取材方便。特別是花崗石碑體,質地堅硬,紋路均衡,不含雜質,是做墓碑的上佳之選。
四、篆刻碑文有什麼講究?
1.碑文字體的大小有講究
大字10cm或者10.5cm,10cm進寶,10.5cm納福。小字3cm或者4cm之間,3cm旺財,4cm登科。
2.碑文字數有講究
碑面中間的字體稱為「中榜」,中榜字數對碑文的吉兇有影響。
判斷碑文吉兇有兩種方法:「生、老、病、死、苦」五字法,「興、旺、敗、絕」四字法,用它們循環來數,最後的字落到哪個字上,就代表哪個意思。
落在「生、老」二字上,或是「興、旺」二字上,都為吉,落在「病、死、苦」「敗、絕」幾個字上,都為不吉。
中榜若是17個字,就會落在「老」字或者「興」字上,就比較吉利。
所以說,字數不對就要想辦法在意思不變的情況下,用虛詞進行找補,做到用數吉祥。
3.寫碑文有講究
碑文有兩種,碑正面的叫「墓碑」,碑背面的叫「墓志銘」。
「墓碑」「墓志銘」都由三部分組成:「抬頭」「正文」「落款」。
「墓志銘」還要有「標題」,標題一般是由逝者名字和文種名組成,比如《某某某墓志銘》。
1、書寫「墓碑」的講究
①「墓碑」的「抬頭」一般書寫逝者生前的職務、職業、出生年月、卒於何時。
②「墓碑」的「正文」一般書寫立碑者與逝者之間的關係,以及逝者姓名。也稱為「中榜」。如「顯考某某某之墓」「顯妣某某某之墓」等等。
③「墓碑」的「落款」一般書寫立碑人與逝者的關係,以及立碑時間。
2、書寫「墓志銘」的講究
①「墓志銘」首先要寫「標題」,《某某某墓志銘》。
②「墓志銘」的「正文」一般要寫逝者的生平簡歷、社會評價、功績成就,以及立碑人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③「墓志銘」的「落款」一般書寫撰文者的姓名、成文時間。
03
結束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修墳立碑都是大事,既是對逝者的尊重,又是生者對逝者的緬懷,更是對子孫知孝敬的一種教育,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個人觀點,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共同學習提高。
一首詩流傳千古,作者就是名人嗎?
有哪個歷史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詩句可以代表你的家鄉?
「人盡可夫」的主人公是誰?「人盡可夫」有什麼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