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作為一種虛擬的生物,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這或許會讓人感到好奇,它的依據來自哪兒,世界上真的會有龍嗎?百年前,同樣有一則消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1934年,遼寧的營口市,這裡已經被日偽政府做佔據,然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生活還得繼續,在7月初,營口卻出現了一則傳聞,在田莊臺上遊,一群人發現了一條的活龍,它擱淺在田岸邊,奄奄一息。
為此人們用蓆子給它搭建涼棚。寺廟僧侶為其做法超度,在第二天暴雨後,它就消失了,這讓不少紛紛趕來的記者失望而歸,等到1934年8月初,《盛京時報》卻寫下了一篇名字叫做「龍降釀災」的文章,裡面詳細敘說了7月28日,有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了3隻小船,卷壞了工廠房子,導致9人死亡、還掀翻了火車的事情。
當時造成的傷亡並不假,但是至今為止人們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雷暴天氣或者龍捲風所導致的,而《盛京時報》作為當地最大的報紙,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根據性。
營口人和龍的事件,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根據《營口市志》記載,1934年8月8日的午後,營口河灣的鴨舌島附近,一個農民在葦塘附近又發現了一具和傳說中龍極其相似的骨骼,它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
這個消息立刻轟動了整個東北,當時的偽營口六警察署將它運送到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了數日。盛京時報立刻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並且用「天降龍」等字眼,配以照片,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
很多城市中的人紛紛呢前往營口參觀,甚至導致前去營口的火車票一度緊張並且漲價,後來這具龍骨去了哪裡呢?它被警察署交給了當地的師範南校進行保管,然而隨著戰爭爆發,社會秩序混亂,龍骨也不知所蹤。
根據一位東北老人孫證仁回憶,1939年16歲的他來到大連給人做管家,當時女主人的丈夫是營口商會會長的弟弟。孫證仁深得主人的賞識,1941年離開大連時,女主人把一段「龍」骨當作獎賞給他。根據女主人介紹,這是曾經在營口展覽過的龍骨,到了21世紀,孫證仁將自己保存了63年的龍骨交給了市史志辦公室,希望有關部門鑑定一下。
這一起營口墜龍事件雖然是奇觀,但是很快淹沒在戰爭的風雲當中,而戰爭結束後又慢慢重新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後世為了研究它,cctv10的《走進科學》欄目還專門出了一期節目。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遺留的骸骨是否能證明龍的存在呢? 不少專家並不同意龍的傳說,而是認為它很有可能是一頭誤入河道,潮水退去後死在岸邊的鯨魚,而人們又將其骨頭拼錯,從而誤認為龍,至於孫證仁老人手上的骨頭,經過考察認為它和已經滅絕的野馬化石高度相似,從而又有不少人判斷,可能營川發現的龍骨是上古時期的化石。
但是這些學說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而它也不能證明龍就真的存在過,這也成為了一個永遠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