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真正的詩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有著與庸常寫作者迥然不同甚至大相逕庭的抒情方式和審美特質。
陳家聲生於酒鄉,長於酒鄉,工作於酒鄉。觀其酒量,有千杯不醉之豪氣;觀其為人,有古名士熱誠爽朗之遺風;觀其詩作,有率性隨緣天然雕飾的俊逸之美。
俊,本指人的才智出眾,又指人的容貌清秀。用以指稱詩歌,是指詩歌藝術風格有清秀之美。逸,本指馬脫韁奔跑,是超越絕俗的意思,用以形容人,是超群之義。以逸稱詩文,乃是自由奔放流暢之文風。清秀之美加豪邁奔放,陳家聲部分詩歌就具備這樣的特徵。
陳家聲作品中為數眾多的詩篇直接或間接與酒相關,如《紫藤下飲酒》《詩與酒》《月下獨斟》《黃楊與老窖的故事》等等,故他的讀者(評者)總愛拿酒說事,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情到濃時非關酒。探尋一個詩人的審美特質不能從表象開始,而應深入探尋其內在的本質的文學質地。被貼上「酒都詩人」標籤的陳家聲,其詩酒淵源恰是一種表象,潛隱在詩語層深的,是其內蘊價值的超脫凡俗。
出人常想的獨特立意。
在《撲燈蛾》,詩人一改「飛蛾投火自取滅亡」的貶損之意,而是說「與其黑暗中蟄伏千年\莫若跳進燈眸\閃爍歸去」。「燈眸」一詞用語新奇,蘊含豐厚。飛蛾在光明而炙熱的眸子裡涅槃重生,已經脫離了庸常生命的卑微。接下來「打不爛也撞不碎\燧人氏一直高舉\招魂神器」則升華了主題,讓微不足道的小小飛蛾的勇敢行為剎那間攀升到令人仰視的精神領地。
《與一棵狗尾巴草共飲秋風》,但看詩題,我猜想一定是詩人獨立寒秋,對野興嘆,懷古今憂思,悲世事無常之類。倘若按這個思路寫,不免落入「春恨秋悲皆自惹」的庸常臼窠。但詩人宕開一筆,寫海市蜃樓中的「那個可心的美人」,寫妄想中的「張牙舞爪的許多虛偽」,寫自我設置的精緻陷阱」,最後讀者通過「冥冥中多想再聽一次\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讀懂詩人所要表達的,原是兩情相悅卻又求而不得的持久對峙。立意可謂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中。
再如《雨中》,先按尋常思路寫雨中水的澎湃、草的亢奮、魚的激動,然後展現了父親雨中牧牛圖。如果詩到此擱筆,並無新意。難得的是,詩人突發聯想:「他\如一個迷路的稻草人\手中緊攥著\那根滴水的麻繩」。「迷路的稻草人」長期遭受風吹日曬雨淋,歷盡艱辛苦楚而有難言之隱,正是生活重壓下沉默而迷茫的父親形象。他手中滴水的麻繩則是某種執著信念的牽引。此詩結句於豐厚意蘊中升華題旨,拓展想像空間,韻味悠長。
凝練典雅的古風流韻
「春風醉\花染蹊\穀雨時節布穀啼 能不思后稷\湖水碧\映桃李\鶯穿柳浪燕銜泥\怎不忘歸期」。繪景生情令人陶醉神往。由迷人春光引出酒都佳釀,抒發鄉情鄉思,勾人魂魄。詩語淨潔典麗,韻律諧調,深得唐詩宋詞洗鍊脫俗、託物情深的遺風雅韻。
《霜降》則借古人心緒體證詩人對時令的慨嘆。他將蘆葦放置在「潯陽江頭」,自己的一襲青衫被琵琶雨淅瀝得透溼。寂寞塵封的記憶,是在寒流的「金戈鐵馬」圍剿之後的往事。「蒹葭蒼蒼\百鳥歡唱\日月天地醉芬芳」(《夢裡酒鄉》);「你健碩的肩膀\挑著江南\米蘿旖旎\扛起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那聲駝鈴安穩」(《青青子衿》等,懷舊而用典,寄情以託物,蘊涵豐富而含蓄深沉。
直抒胸臆的縱情語言
詩歌是一門含蓄的藝術。但在特殊情況下,用語直白,胸臆全出也能寫出佳作。
詩集《守望》最後收錄的歌詞,大都具有流暢奔放,直抒胸臆的詩語特徵,彰顯陳家聲的創作個性,有返樸歸真之美。比如
「來尅酒嘞——尅酒要尅雙溝酒\看景就來醉猿州·······古鎮老酒味濃稠\千杯不醉那個酬知己\保你一次尅個夠」。
口語化的縱情表達淋漓酣暢,字裡行間湧動著酒鄉漢子呼朋引伴廣迎八方賓朋的豪爽自信情懷。詩人作為霸王故裡人,酒都東道主,以磅礴奔湧的豪情招徠天下知音,也只有用這樣酣暢淋漓的語言才夠勁道,否則,一味講求含蓄朦朧,曲裡拐彎,甚至晦澀難懂,則其表達效果將大打折乃至扣索然無味。
由此可見,語言是由內容決定的。好的語言是能夠與具體抒情語境完美統一的語言。清人吳喬論詩說:文是米做的飯,詩卻是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只有洋河雙溝這樣的名酒之鄉,才能涵養出陳家聲這樣爽勁憨直卻又不拘一格,敢於大膽突破詩歌語言藩籬的酒仙詩家。
蒼涼幽微的生命感喟
作為歷經人生憂患,看遍世態萬象的詩人,陳家聲有太多發自肺腑的生命慨嘆。《被抹去的村莊》寫故土鄉思,《我和我的父親》抒親情懷念;《儲藏室的老姐姐》表達對鄰裡的關切;《站在瓦礫上的獨白》發平凡人生的解嘲。組詩《夏日小微寫真》則借螞蟻、蚯蚓、蜻蜓等微小生命託物詠人,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精微獨到的看法。
年屆花甲仍筆耕不輟的陳家聲,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並以其俊逸之美徵服讀者,贏得了海量粉絲。
近年來,儘管陳家聲還是那般豪飲而健談,時見激情澎湃,但其詩風多漸趨沉穩、成熟。從其近期創作的大量詩作可以看出,他的詩摒棄了外在的浮華和內心的浮躁,冷峻沉鬱,顯示出內斂的光芒,以及對身邊風物深入肌理的觀察與體悟。經過漫長時光的淬鍊,他以更加細微通透的靈視之眼抵達詩境的自由與自在。
從詩人對詩歌題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透過現實鏡像窺視詩人深邃廣袤的精神密境。近段時間,陳家聲反覆吟誦的主題、意象多與秋冬季節有關。立秋、秋雲、秋蟬、秋聲、拜訪秋天、打秋風、蒲公英在深秋裡、白露、桂香、落葉、荷塘蓮蓬,寒露寫意、一棵樹的冬日、冬夜雷·····這些秋霜拷打過、冬風鍛造過、歲月淘洗過,在詩人心上刻下深深印痕的事物,經由詩心發酵,無不成為值得品味珍藏的佳釀,令人回味懷想。
作家詩人是世界的代言人,無論季節多麼蕭索,詩人心裡依舊藏著對美的期待,渴望世界成為它原本應該成為的樣子。「懷揣愧疚的代言者們\一直在岸上\等待一朵雪的紛飛\一顆心的晶瑩。」 詩意棲居讓詩人的每一天都染上花香。從這一點說,陳家聲的詩酒人生多麼值得豔羨!
最後有一點想法不揣冒昧跟家聲兄提個建議。今後再出版詩集,不妨按照文學創作規律和藝術審美價值,自己先當評委,將詩歌數量再精減一些。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最後用《守望》中的兩句話結束全篇:
「生命因守望而美麗
生活因守望而滋潤」
願我們都像陳家聲葆有一顆靈異的詩心,讓生命之樹因守望繆斯女神而青春永駐······
寫於庚子之夏
改於辛丑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