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作家、歷史學家。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是繼魯迅之後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主要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蔡文姬》等。
二、故事背景
1921年,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面對這樣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並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這種情況下,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理解詞義
1.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2.定然:必定。
四、問題歸納
1.「天上的明星現了」,詩中的「現」字有何表達效果?
形象地表現出「明星」出現的情形,表達了詩人看到星空時的驚喜之情。
2.「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寫出了天上怎樣的生活?
從街市上陳列的物品都是世上沒有的珍奇來看,天上的街市是繁華富足的,天上的生活是無比美好的,在詩人的想像當中,「天上」有比「地上」 更美好的世界。
3.「不信,請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在表達上有何妙處?
本題運用品析字詞表達效果法。「朵」字用得絕妙。我們知道「朵」字作為量詞使用,通常用於雲、花等,如「一朵白雲」「一朵鮮花」,很少有人說「一朵流星」。但詩人沒有寫「那顆流星」,而是寫「那朵流星」,不但使人自然地聯想到「流星」猶如鮮花、白雲般美麗可愛,而且陡然降低了流星的速度,使它可與「走」同步。
4.「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詩人在想像中,又巧妙地引入了「燈籠」,將「流星」比喻為「燈籠」,既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由和幸福,也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
5.詩人筆下的牛郎織女與神話中的「牛郎織女」有什麼區別? 詩人這樣寫有何用意?
神話中的牛郎織女原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這一天團聚;而在詩人的筆下,牛郎織女團聚,過著「在天街閒遊」的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
詩人這樣改編「牛郎織女」的故事,表明它是理想中的生活,與現實構成鮮明的對比,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憎惡黑暗現實,追求光明幸福的熾熱感情。
6.詩中四個「定然」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定然」是一定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語氣.四個「定然」表明了詩人堅信有這樣的理想世界存在,表達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五、課文主題
通過對天上的美好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對光明、自由、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的嚮往,激發人們為創建這一理想世界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