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導讀: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因為就孩子一個獨生子女,所以對孩子是呵護有加,什麼事情父母都一手包辦完成,慢慢的把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在家什麼事情都不做,連起床、穿衣、刷牙等最基本的事情,都需要父母催促。對於學習上的一些難題也是忽略過去,拖著不做,不願意去動腦筋。
孩子沒有耐心,懶惰,父母之過,如何糾正這種不良習慣?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懶惰無疑是一個不良的習慣,也反映了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狀態,缺乏主動性,什麼都要別人催促完成。懶惰的孩子做事情,常常有拖延時間的想法,明知道該立刻去做,可就是不願意去動手,就算去做了也是無精打採、墨跡拖延。可馨育兒說,而且對於父母的依賴性特別嚴重,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性,這樣性格的孩子在步入社會中是沒有競爭力的。
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性格懶惰的,主要還是因為父母教育方式的錯誤導致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1、父母平時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孩子小的時候探索欲和好奇心是非常強的,什麼都想要嘗試一番。但是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有危險,常常不讓孩子去做事情,將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遏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主觀能動性,養成了孩子懶惰的行為習慣。
2、就是很多父母對待孩子沒有耐心,卻又想教導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求的也不嚴格,造成了一些不斷重複的要求,慢慢的孩子對於父母的話,就不在乎了,也變得懶惰了。
3、就是父母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對孩子的問題不感興趣,就開始制止孩子提問題,或者父母過於積極,一點也不讓孩子思考,就把答案給出來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懶得思考。
孩子懶惰的原因還有很多,所有父母也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結合實際採用不同的糾正方法,改掉孩子懶惰的不良習慣。
一、 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孩子能夠做的事情,最好是固定的、長期的。而且在做事情的時候要給出完成的標準和相應的時間,完成之後可以設置一些適當的獎勵。這樣孩子經過長期的堅持做這件事情,能夠慢慢的減輕懶惰的習慣。
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做,可以孩子深入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做出相應的調整。總之,要讓孩子通過獨立去做事情,鍛鍊自己的獨立自主力,減去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培養孩子勤奮努力地性格。
二、 帶孩子多去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要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能夠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觸,協同合作完成一些遊戲和事情。通過這些活動,鍛鍊孩子的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也讓孩子能夠從其他小朋友身上取長補短。這樣孩子不僅能夠認識外面的世界,也能交到一些朋友,更能通過這些活動慢慢去掉孩子懶散的念頭。
三、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成就,每天就是讓孩子讀書做題,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只有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不在懶散。所以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合理的引導。
懶散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糾正的,所以在糾正孩子懶惰的行為習慣這件事上,父母要有恆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