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段離評述2012年3月10日凌晨,三架私人飛機的編隊落地貴陽龍洞堡機場,飛機上,是人和老闆戴永革的貴賓親朋,他們是來看中超開幕式的,而飛機起飛的地點,是北京。
三年後的12月21日,人和降入中甲,遷往北京;再五年後的11月21日,人和降入中乙。
人們不明白,一個當年要和恆大扳手腕的球隊,為何淪落如斯。
戴永革沒錢了,這是外界的普遍猜測,但在2020胡潤百富榜上,他的家族,以155億人民幣排在第350位,比去年多了20億,黑龍江第二富豪,雖然比不上許家印、張力和王文學,但比國安老闆周金輝(65億),多的多。
只是, 戴永革的身份,已變成了「地利」老闆,而他發家時的「人和」,已經被「放棄」,一起被放棄的,還有那支球隊。
「老闆不玩足球了,如果玩的話球隊早就保級了。 」人和降入中乙後,內部有聲音說,「現在球隊到中乙了,不會玩下去了。 」事實上,球隊遷往北京,就是戴永革放棄足球的開始,現在,球隊再降一級,完全可以按照「不良資產」,進行清理。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有想法的時候,可以籤孫繼海,打蘭帕德的主意,可以為了一個足協杯冠軍,砸下6000萬獎金; 沒想法的時候,可以欠薪幾個月不給,甚至連投資俱樂部的公司,都被法院認定「失信」。 那什麼決定了戴老闆的「想法」和「興趣」呢? 足球於戴氏家族是完全的個人喜好或者情懷嗎?
答案大家都懂,玩足球,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富人希望借足球走向足球之外的某處「寶藏」。如果已經證明此路不通,老闆們為什麼還要每年幾個億的往下砸呢?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投入,必要有產出。足球自身無法產出,足球之外也無法產出,這個輸血的鏈條自然可以瞬間崩裂。
中國的職業俱樂部,就在老闆的好惡間,忽上忽下,忽冷忽熱——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許家印,現在的廣州足球,也許還處於「鹹菜」時代; 如果王寶軍還有錢,遼足,也許不會丟掉67年的番號……
輸掉甲級保級戰後,老將萬厚良接受採訪,不禁嚎啕大哭,讓人心酸,但資本冰涼,沒有錢的職業足球,註定難以走下去。
中國足球職業化,號稱始於1994年,但26年過去了,中國的職業足球,其實很脆弱,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基礎——沒有文化基礎,也沒有群眾基礎,更重要的是,沒有經濟基礎。
一句話,中國的俱樂部,幾乎沒有獨立造血功能,所謂門票和周邊收入的幾千萬,還不夠一個外援的年薪,多數開銷,都來自投資人的口袋,所以,心情好,有需要,就多投,否則,就控制,可以今天鮑魚,也可以明天白菜,甚至「餓死」——這絕對是一條脆弱的生命之線。
今年5月,幾番掙扎,幾次妥協後,還是有16家俱樂部退出,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原因多數是「欠薪」,也就是,玩不下去了,或者,沒必要玩下去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一些球員隱忍,足協也不想深究,恐怕退出的俱樂部數,會更多。 甚至有人士預測,2021年,可能還會有一批俱樂部退出。
當時,有人說,這是職業足球的「寒冬」,但如何度過,答案不明。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的做法是,推出「進一步壓縮投資」方案,簡單來說,就是繼續「降薪減投」,在他看來,聯賽要想健康有序,必須財務健康。事實上,這也是他上任後一直強調和力主的。
陳戌源的做法,只是節流,如何開源,得俱樂部自己想辦法—— 想不出來,人和的今天,也許就是你們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