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什麼窮?怎樣才能擺脫貧窮?怎樣才能成為富人?

2021-01-08 賺知道

1

曾經有本暢銷書叫《窮人為什麼窮》,總結的原因是窮人懶、虛榮、空想、膽小,貪圖享樂,執行力差……羅列了一百多個窮人的劣根性。

這樣的批判,初看好有道理。稍微思考一下,會發現富人其實也有這些毛病,甚至可以說,這些劣根性,是全人類的通病。

如果思考得更深入,會發現這樣的羅列,一點價值都沒有。告訴了你一百個原因,不是總結,是抱怨,王大媽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窮人為什麼窮,美國學者英格爾斯用一個詞回答——「心理貧困」。

什麼是心理貧困?心理貧困指的是不利於擺脫貧困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

說通俗點,貧困是一種心理疾病。

我第一次明白這個道理時,相當震撼。

此前,我聽過有一種說法,說貧困是一種愚蠢。

我不喜歡這種說法,這樣的說法,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充滿了對窮人的辱罵、欺凌,只有情緒,沒有理性。

簡單的把財富歸結為智商問題,稍微想想都不可能。

貧困是一種心理疾病,就不一樣了,人都會生病。但大多數病,可以找到原因,找到治療方法。

貧窮是一種心理疾病,窮人首先會陷入一種稀缺心理:緊盯著自己缺少的東西,而忘了思考原因。

比如,窮人會認為自己缺錢,於是就節約再節約,甚至節約吃飯的錢,造成營養不良,健康問題。

窮人還會陷入隧道效應,通俗點說就是視野變得狹窄了吧。

心理貧困還會導致「抱負失靈」,又是一個概念,其實習得性無助,破罐子破摔。

心理貧困還會導致「行為失靈」,就不解釋了,聽名字就知道意思,哎,學者就是喜歡發明概念。

2

我們不研究概念,說實際的,窮人怎麼才能擺脫貧困呢?

心理貧困的研究,很多是在政府支持下做的,想要解決的是全世界的窮人問題。

有一種方案是,既然窮人的問題,是沒錢導致的短視,那麼直接發錢,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你別覺得可笑,很多左派,都是這麼想的,包括著名的扎克伯格。

發錢不僅有誰出錢的問題,也會導致另外一個問題:有的窮人,會把貧窮當成一種產品,長期販賣給扶貧的人。

這樣越扶貧,越窮。

還是中國古人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怎麼授人以漁?

既然貧困是一種心理疾病,那就需要心理幹預。

怎麼幹預?窮人首先要明白,貧困是一種心理疾病,但不是愛滋,也不是癌症,有得治。

貧困表面上看,是個經濟學問題,經濟學的底層,是心理學。所以從心理上找原因是不會錯的。

為了避免陷入「稀缺心理」,就是缺什麼,就盯著什麼,我們得明白,表面上的缺,和背後的缺,到底是什麼。

比如,窮人表面上看,缺錢。就要問,缺錢到底是掙錢太少導致的,還是亂花錢導致的?

再比如,打一份工掙一份工資,那打兩份工,掙兩份工資,是不是就發財了?

這樣的思維,會讓窮人累死。

表面上是缺錢,實際上是缺掙錢的方法,表面上缺時間,實際上是缺高效掙錢的方法。

怎麼擺脫「心理貧困」,「隧道效應」,「稀缺心理」,「抱負失靈」?有具體的思維模型,有可執行的方案嗎?

有。

我覺得專家們的概念太複雜,我要建一個更簡單的模型。

3

我們先畫一條時間線,一端叫可積累,一端叫無積累。把我們幹的事,放在時間的緯度,去審視。

窮人的問題,首先是感受不到時間和變化。

窮人志短,以為事情今天是這樣,明天還是這樣。

就像一隻在花盆邊緣爬行的毛毛蟲,眼中只有一條線,周而復始的重複相同的動作。

窮人最喜歡掛嘴邊的詞是「現實」。

窮人的工作和忙碌,都在沒積累的事上。

窮人真正應該幹的事,是在保證現在不餓死的情況下,專注於有積累的事。

比如,日復一日的掃大街,並不會讓一個人擺脫貧困,因為這是一件沒積累的事。

積累的另一種叫法,就是大名鼎鼎的複利。

複利現在講的人太多了,特別是一些勸你投資和買保險的。很多人說複利,實際上想騙你的本金。這個我們以後做視頻聊。

但很少人認識到,我們幹的工作,有的有複利,有的沒有複利。有的還有負複利,幹得越多,本金越少。還有的,隨時歸零。

比如,擺地攤不會讓人變得富有,因為城管來了,前面所有的努力,就歸零了。

比如,做網店的,天天研究黑搜技術,就沒有複利和積累。因為這是和平臺是零和博弈,平臺調整一下算法,所有的努力都沒了。

而把時間花在研究產品本身,卻可以持續的複利。管他TB,PDD,DY,KS,他們永遠需要好產品匹配給消費者。

好了,如果認識到了時間的力量,假以時日,你就不會是個窮人。

最起碼,你也能掌握一門技藝,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吃香。

4

僅僅擺脫窮人身份是不夠的,我們得繼續探討,怎麼成為富人。

時間的坐標我們有了,我們需要空間的坐標。

我們再畫一條縱坐標,上面叫可複製,下面叫不可複製。

在時間中複利,在空間中複製。沒錯,就這麼簡單。

富人為什麼是富人?答案是複製。

每個人都是24小時,不多一分,不少一秒,為什麼有人那麼有錢,有人那麼窮?

答案是,富人把自己的時間,複製出去,賣了很多份,窮人往往只賣一份。

比如,只把自己的時間賣給老闆一個人,老闆便成了我們的五指山。

怎麼把自己的時間複製出去?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虛擬物品,天然可以無限複製下去。

比如老師,面對了多少學生講課,就是把自己的時間和工作,複製了多少份。

電視,錄音機,網際網路發明之後,歌星、影星、網紅能把自己無限複製出去。

要注意的是,虛擬物品正因為可以無限複製,所以,更容易贏者通吃。能看易中天寫的歷史書,為什麼要看我寫的呢?

虛擬產品是一種最簡單的空間擴張方法,如果你正好有觀點、歌聲、形象等等,不要錯過,這是最快的發財方式。

80年代初,你知道誰是中國首富嗎?李連杰,這是他接受採訪親口說的。我相信,因為當時的企業經營還沒全國化,影視作品全國化非常快,所以他成了首富。

還有什麼可以在空間中複製?

產品,實物產品。和虛擬物品不一樣,實物產品,每一次複製,都有成本。所以,實物產品更具有多樣性。

花半年時間開發一個產品,比如說一碗麵,一個味道,後面每賣出一碗,只有複製成本,沒有研發成本,開發成本純賺。

鑽研產品是普通人逆襲的最好方式。

產品就是發財之道,其他營銷什麼的,都是花哨的術,好產品自己就會營銷。

好產品能把你的工作複製一千份,一萬份,甚至一億份。

有人說,騰訊沒有戰略。那是因為他不懂,好產品就是永遠的戰略。

第三種複製方法:管理。

一個人理論上來說,只能管好7個人。為什麼有人卻可以管理幾萬人的公司呢?

因為他管理的人,再去管別人。也就是,他組建了一幫人,去管別人。

這樣一層層管下去,就把自己的工作和時間,複製了出去。

不管是一個大公司,還是一個帝國,都是這個道理。

5

好了,我們把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放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個坐標系。

有四個項限:

第一項限,有積累,可複製:誰都知道,這個象限最好,最牛。

第二項限,無積累,可複製:很多違法的事,就屬於這一類,比如,趙東的場外交易,早晚要出事。你想,那本來就是灰色地帶,在法律的邊緣,幹的時間長了,墨菲定律總會生效。

不是二代,就別相信那句話「賺大錢的,都寫在刑法中。」沒有baohushan,你就是炮灰。

還比如,fandu,複製不難,還很賺錢,但隨時會清零,甚至讓你丟了性命。

第三項限,無積累,不可複製:掃大街就是這樣的事。可能被機器替代,導致沒有未來,人的體力和時間有限,不可複製;

第四項限,可積累,不可複製;網紅就是這樣的生意。如果你是網紅還可以,但你想管理無數網紅,很難。你看,明星富得流油,華誼兄弟卻要破產。這個生意,網紅幾乎可以帶走所有價值。

真人明星對公司的價值,就不如卡通明星,不好管還職業生涯短。唐老鴨現在還在為迪士尼貢獻收入,難怪迪士尼超越了所有好萊塢的真人影視公司。

優先級一清二楚:

優先級一清二楚:第一項限(有積累,可複製)>第四項限(可積累,不可複製)>第二項限(無積累,可複製)>第三項限(無積累,不可複製)。

一定要做那些可積累,可複製的東西和事情。在時間中積累、複利,在空間中複製、擴張。

做到了,你就是富人,甚至是富豪。

我們普通人,成為富豪的可能性小,但經常用這個坐標系審視自己手中的事,你會更清楚,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拒絕那些不該做的事,摒棄那些無意義的社交。

你還能回答,那些表面上和你一個水平的人,為什麼等幾年,越來越好,你卻還在原地踏步。

用時間和空間的坐標審視自己,就不會變得短視、盲目、急功近利。

未來也清晰了,心中再也不慌了。

最後重複一遍,貧困是一種心理疾病,治療的方法是「在時間中複利(積累),在空間中複製(擴張)」。

相關焦點

  • 十二星座會是怎樣的窮人,水瓶座遮遮掩掩的,其實是真的窮
    窮人和富人有什麼區別?你若是要問我這個問題,我要說無非只是生活上物質的區別,你可能會說我是酸,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只是窮人,富人是什麼樣的還真沒體驗過。而且在生活中很多人看著很窮,可實際並不窮,有些人看著很富,實際並不富,有些人窮得可伶,那才是真的窮。
  • 窮就是「窮酸」嗎?不是所有的窮人都仇富
    以上雖然是一個段子,卻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這個段子的確揭露了部分人的心理,貧窮的人總是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卻沒有想過,自己的貧窮可能是自己一步步選擇累積的結果。當大家有幸碰到一個富人,如果大家仇視他,那麼大家永遠也富不起來,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成為自己蔑視的對象,如果大家向他學習,那麼大家一定會受益匪淺。
  • 農村俗語:「窮人越燒香越窮,富人越拜佛越富」,說的啥道理?
    農村俗語:「窮人越燒香越窮,富人越拜佛越富」,說的啥道理?在農村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習俗,而燒香拜佛就是最具代表的一個民俗。要是大家去過五臺山,就可以發現那裡有很多的寺廟,整天香火旺盛。到了某些重大節日更是人山人海,人們都在虔誠地燒香禮佛,甚至還有一些人磕長頭。
  • 《寄生蟲》太震撼:窮人活得像蟑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毫無尊嚴
    嘗到甜頭的兄妹兩一合計,通過陷害、欺瞞等手段,使得父親基澤成為富人的司機,母親忠淑成為富人家的金牌保姆。就這樣,一家四口通過非「常規」手段成功打入富豪家,貪婪地享受著不屬於他們的「財富」。然而,矛盾就在富人和窮人的日常相處中達到高峰,窮人與窮人之間相互掙食、內鬥,窮人與富人之間相互不理解、嫌隙,最終導致相互殘殺的悲劇。
  • 富人和窮人區別在哪裡?
    家庭出身貧窮的人,他們從小都是窮人。這種情況下要成為富人困難是相當多。他們本身就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需要加速度才能追得上。 據BWCHINESE中文網報導, 很多時候,人們都想著要做一個富人。一個人能否成為富人,有很多因素。聰明的人,成為富人的機會相對高一些,但是聰明並非等於能夠賺錢比別人多。
  • 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區別只有這五個!
    這兩年網際網路科技快速擴張,一大批互聯公司都賺的盆滿缽滿,馬雲的阿里巴巴與馬化騰的騰訊就是領頭羊,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這和他們的眼光是分不開的,馬雲曾經說過窮人和富人有5點區別,只要你學會了你也可以功成名就。
  • 富人會借雞生蛋,窮人只會坐吃山空,句句扎心!
    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為可怕。昨天看了馬雲的一個視頻,講的是「窮人為什麼會一直窮」,雖然這不是一個絕對性的話題,但是也代表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富人越來越富,窮人不會越來越窮,但基本不會大富大貴。
  • 「未窮先窮,永世不窮」,這兩句對於貧窮的忠告,字字都是經典!
    然而,財富的到來對於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天生就富有,這個不能比,有些人找對了方法,走對了方向,財富的得來就顯得容易了很多,而有些人,不論怎樣付出,怎樣努力卻始終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些人便構成了貧窮的群體,始終無法躋身富有的行列。自從有了社會經濟,世間便有了貧窮的群體,我們的祖輩先烈對此也是一直都有話講,眾多的名言警句,慷慨而又勵志,是我們學習的方向。
  • 如何從窮人過渡到富人?有這6個賺錢邏輯!(經典好文)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是什麼?窮人生窮,富人生富嗎?除了憎恨富人,我們還能做什麼?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成為富人還是窮人,為什麼?根據經典的80-20法則,世界上80%的人是窮人,20%的人是富人,而20%的富人控制著世界上80%的財富。
  • 越是窮人,這3方面表現得越「大方」,反而會越來越窮,你別不信
    不管你是窮是富,都可能和你的習慣有關。貧富並不是生來就註定的,但是為了生存,富人掌握了更多的賺錢方法,也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貧富觀念的差異,導致了窮人窮,富人富起來。有錢人不僅僅擁有大量的開放源碼資源,相反,許多大老闆的生活很簡單,他們在這三方面都不慷慨。越窮,這三條就越大方,反而會越窮,不信你看。
  • 富扣窮大方,我們對窮人和富人的誤解和偏見,應該反思了
    一日上網搜資料,突然看到一個人提問題,說為什麼一些人越有錢越吝嗇?有的窮人反而更大方?江陽沽酒客突然有些觸動,倒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有多深刻,而是有點遺憾,提出這樣的問題,大約是受了一些富人給予的委屈,當然這種委屈有可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在我國傳統裡,關於窮富有很多民諺和俗語,它們相互牴觸,相互矛盾,都有道理,又常常經不起推敲。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導語: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和命運,上帝是公平的,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惱。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但是萬事不可強求,社會上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居多,而且你現在的富有並不代表子孫的富有,現在的貧窮並不代表後代的貧窮,在俗語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說的就是一個人的現狀是代表不了愛孫後代的狀況的,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用三六九這三個數字呢?
  • 農村俗語:窮不交二人,富不去三地,有道理嗎?三地指的是哪裡?
    常懷平常心,日子才能過得順,不然會活在糾結和懊悔中。富貴時不要驕傲,貧窮時不要懊惱,努力奮鬥的人最可愛。俗語:「窮不交二人,富不去三地」意思很簡單,貧窮時不要和兩類人交朋友,富貴時不要沉迷三地。這些都是老祖宗生活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不然就會貧者愈貧,富者敗家,慢慢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情。
  • 過得窮的人,身上有這三大惡習,不改,日子難過好(老祖宗智慧)
    窮人的窮,並不是天生的,通過後天性的努力。多多少少都能夠擺脫貧窮的現狀,讓自身和家人過得好生活。許多 窮人,拼搏了大半輩子,依然是過得貧困潦倒。並不是他們能力有限,也不是他們眼光狹小,關鍵就源於身上的一些惡習。惡習,通俗化點來講,便是一些不良習慣。老話常說「習慣決定生活」,鬼谷子智慧:一個人之所以過得窮,離不開自身的不良習慣。過得窮的人,身上有三大惡習,不改,日子難過好。
  • 為考驗女朋友,富二代把法拉利換成奧迪,假裝窮人:富人對貧窮的想像...
    就有些人吧,你聽她說話就忍不住羨慕,到底是多麼順風順水的命格,才能鑄就如此天真懵懂的靈魂!  沒有反諷的意思,是真的很羨慕。  作為一個拮据家庭長大的女孩,我從小就沒有掙一分花一分的命。  打從我掙第一分錢起,就知道自己要掰一半攢著,以備不時之需。
  • 不要嘲笑窮人,其實我們已經拼盡了全力
    想奔個小康都難,更別說成為有錢人了。底層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處於上層梯隊的人其實並沒有切實的感受。也因此,魯豫在訪談節目中才會問沒有菜吃的女孩:那為什麼不吃肉?這像極了歷史典故「何不食肉糜」。底層人的生活之苦是他們難以想像的,即使真的有媒體人想反應底層人的生活狀態,更多的是將底層人的傷疤揭開吸引大眾,以此換取利益。
  • 窮到什麼程度才能讓人感到絕望?
    人這一輩子,有三樣東西是喬裝不了的:咳嗽、愛情和貧窮。你永遠也想不到,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人們都說:「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算事情。」可問題就在於:明明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是因為沒錢,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的含義和出處是什麼?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又何況一幫說相聲的呢?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
  • 任澤平:過去幾年富人通脹窮人通縮,三大因素告訴我們一個現實
    最近,任澤平團隊的報告提出:過去幾十年全球範圍的「低利率、低通脹、高泡沫、高債務」不僅是經濟金融問題,更是深刻的社會治理和收入分配問題,「消費降級與消費升級並存」「底層通縮,高層通脹」「窮人通縮,富人通脹」。並被簡單地理解為是指「富人通脹、窮人通縮」。
  • 是什麼讓窮人受困難翻身?|3方面淺析《寄生蟲》裡的「窮人思維」
    影片講述了一個略顯荒誕的故事:窮人家的孩子,因為朋友推薦得以進入富人家打工,卻意外發現了「地下室的秘密」,於是無意中捲入了一場失控的戰爭……故事的結局,可以說是個徹徹底底的悲劇。而仔細分析悲劇的背後,引發這一切的,恰恰是最可怕的「窮人思維」。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模式。是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導致了兩家人的貧窮與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