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婆婆這樣告訴想要離婚的兒媳:不合適就早點離婚,與其相互折磨,不如放自己一條生路,也放對方一條生路。我們家最重每個人的意願,我們也不是不講理的家庭。當初你們結婚我們贊成,也沒什麼,現在,你想離婚,可以,你不想提離婚,我們來提,壞人讓我們來做。你們離婚後,我不會對外人說是你鬧離婚的。
希望你以後記住:不想將就,就不要輕易結婚,不然結了婚又離婚?圖什麼呢?你應該把時間放在去找一個你真正滿意的男人上面,而不是浪費在結婚又離婚上,女人青春有限,希望你好自為之。
這個婆婆是個明事理的婆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婆婆很少見。
婚姻若不是到了相互折磨的地步,這位婆婆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是什麼讓兩個人的婚姻維持不下去呢?
有人說,婚姻中三觀決定了兩個人合不合適,而三餐決定了兩個人是否穩定。
一個人的家庭,成長環境,教育背景造就了一個人的性格,在不同社會階層生活的人是很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的。
在婚姻中就要找與自己三觀相合的人,古人說,門當戶對,首先從宏觀來說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層次上的人。如果,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結合在一起,最後只是一個結局,相互折磨。三觀不和的人生活在一起,不會有共同的話題,甚至,連吵架都不在一個軌道上,我說東,你道西,我問南,你回北。
一個離了婚的女人說道,他們的三觀不合直接導致無休止的爭吵,他永遠不懂她的想法,不關心她的處境,不會為她做出任何的改變,兩個人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就這樣過著過著就散了。
婚姻中也不是不需要爭吵,而是兩個人每一次吵架過後,都向彼此邁進了一步,需要包容與理解。凡是能包容彼此的,都不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會攜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著。在人生的道路上相輔相成,相互取暖,相互偎依,彼此的鼓勵。
婚姻想要穩固,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
不管怎麼說,還是先找一個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