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將華夏大地大一統的人,從秦王嬴政時期開始,嬴政就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只不過當時的嬴政受到很多限制,沒有實施。要說秦國一統天下的決心,可以追隨到秦莊襄王時期,總的來說,秦國早就有了一統天下的決心。只不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了嬴政這一代人,才終於一統天下,建立了秦朝。
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因此秦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即使是漢朝的史書對秦朝的評價不高,但是秦朝的功績也是無法否認的。秦始皇開創了華夏大一統時代,從秦朝之後,歷朝歷代都以大一統為最終目標。歷史上的宋朝就是如此,只不過從宋朝建立,一直到宋朝滅亡,都沒有成功的大一統。
人們常說的「唐宋元明清」,雖然是大一統王朝,但是宋朝沒有將燕雲十六州收復,因此不算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話說回來,秦始皇作為華夏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很多方面開創了第一。比如說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第一位建立封建王朝的皇帝等等,總之秦始皇的功績與秦朝是相同的,都是不可分人的事實。
即使是後來人們對秦始皇的評價不高,但是秦始皇的功績是無法否認的,更是有很多人贊同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不可否認的是,千古一帝一詞,就是因為秦始皇而產生的。後世的皇帝是無法與秦始皇相提並論的。秦始皇作為古代第一位皇帝,他的皇陵修建的是非常龐大的,即使是現如今,想要建造這樣規模的建築,都是非常不易的。
古代的時候沒有大型運輸設備,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建立秦始皇陵,肯定是不易的,原因就是所有的工程全部是靠人力完成。因此,秦始皇也有暴君的評價,但是關於秦始皇暴君的評價,歷來是存在爭議的。1974年的春天,在陝西省臨縣驪山腳下,挖出大量瓦人殘體碎片,經考古工作者研究後發現,這些殘片正是秦始皇陵。
更準確地說,這些殘片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兵馬俑被發現後,立即被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保護了起來,其後人們開始對並沒有進行研究。要說兵馬俑的一個奇特之處,就是所有的兵馬俑全部都是單眼皮,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古人是沒有雙眼皮的?一時間,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展開,到底為什麼兵馬俑全部都是單眼皮呢?
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後,針對各種制度大規模的統一、廢除和改進,同時還不忘改進禮樂制度,建立樂府,廣泛搜羅民間樂舞。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後,在各個方面全部進行了統一。不僅僅是在土地方面,即使是在文字、計量單位等各個方面,全部進行了統一。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統一。因此秦始皇的功績不可否認。
秦始皇不斷的完善樂府機構,並與原先的宮廷雅樂相結合,使一些新的舞蹈形式不斷湧現。每有精妙絕倫的歌舞,便宴請朝中大臣共同欣賞。單件秦俑至少是由十人組成的工作小組完成,製作周期不少於兩個月,秦俑身上刻的應該是組長的名字。也就是說,兵馬俑的製作是具有很高製作工藝的。秦俑的軀幹則是一次塑造成型的,所以秦俑是空心的。
大部分秦俑看上去都比真實的人要高大許多,而且雕刻精細,仔細觀察秦俑的身體形狀的話會發現,不同地位的兵俑會因相應的體態有不同的精神氣質、肢體動作。兵馬俑全部都是單眼皮,並不是說古人沒有雙眼皮,而是當時的模特都是單眼皮。兵馬俑既是藝術品,又是寫實的,之所以都是單眼皮,說明當時的人物原型或者說模特就是單眼皮。這就牽扯到人的生理結構的問題,兩千二百多年前,秦人秦國所統治的西北地區,人種是東亞蒙古人種,相對比較單一,這個人種的生理結構就是單眼皮,就是有『蒙古褶』。
「蒙古褶」在醫學上叫「內眥贅皮」,也就是內眼角的上眼皮蓋住下眼皮,常見於東亞和東南亞民族、但各人種都有可能出現這個特徵,不限於「蒙古人種」。兵馬俑之所以成為國之瑰寶,它讓人著迷的地方之一,就是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兩千年前秦國人的樣貌特點,從樣貌特點中,甚至還可以解讀出當時挑兵選將的一些細節。
在兵馬俑中,除了單眼皮外,臉型、五官比例,身高臂展等等,秦俑們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特點,千人千面的秦俑們集中體現了秦國時西北地區人種的特點。通過對兵馬俑的研究可以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座人類歷史文化的寶庫,還有更多的奧秘和財富等待人們的發現和繼承。兵馬俑在製造過程中,的確都是以真人模特為原型的,兵馬俑都是單眼皮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秦朝士兵都是單眼皮。
也許在歷史的發展中,人們的眼皮經過了變化。之所以兵馬俑都是單眼皮,就是因為當時採用的模特都是單眼皮。根據中國傳統雕塑三分塑七分彩的說法,工匠將雕塑出的單眼皮,再通過勾畫出雙眼皮的立體感。值得一提的是,兵馬俑的出土,秦俑身上的顏色都脫落了,雖然這些失去顏色的秦俑就像是失去了活性一般,但還是精神飽滿的,自然雙眼皮就脫落成了單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