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興趣愛好不是天生的,大部分都在於家長的培養。而小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繼而堅持,更多在於崇拜。
"好酷啊~"
"看起來好厲害的樣子~"
"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擊劍對於小朋友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擊劍服一換上,瞬間有範兒
大有一劍在手,天下我有的氣勢
因為這樣的吸引力,而讓小朋友可以專注於一件事,是所有家長喜聞樂見的吧。所以擊劍運動受到了越來越多小朋友的喜愛,更成為了酷爸辣媽們的熱門選擇。
當被人問起
「你兒子最近在學什麼呀」
「在學擊劍啊,我給你看他訓練的照片」
「右邊那個小可愛就是我兒砸!」
「帥吧~」
這瞬間高大上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莫名就覺得很驕傲呢!
那麼讓這個正太蘿莉又可愛又帥氣的運動除了酷以外,還能給小朋友帶來什麼呢?
越來越熱的擊劍班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美劇《權力的遊戲》中,臨冬城的小公主艾莉亞·史塔克年紀小小就開始學劍,因為作為名門淑女要保持形象,艾莉亞把劍術課掩飾稱為「舞蹈課」,把老師西裡歐也對外稱為「舞蹈老師」,確實,西裡歐與這位女弟子交手,每一個動作都優雅似舞蹈。
現代社會家長們讓孩子從小接觸擊劍這個運動項目,目的簡單得多——鍛鍊身體、增強自信。孩子們最小可以4歲開始練習擊劍,幼童學劍,方法與追貓的性質相仿,大多通過遊戲來鍛鍊身體的協調和靈活,其中有很多訓練辦法,家長平日在家裡與孩子玩都可以簡單模仿。
培養小劍客,四歲可起步
與足球、籃球這些體育項目相比,擊劍對於幼兒來說更安全,當然運動強度也沒有球類那麼大。
可能與體操、舞蹈這些活動相比,擊劍的運動量要更大些。運動能鍛鍊孩子的體能、消耗孩子多餘的精力,擊劍對孩子的專注力、觀察能力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孩子在實戰訓練的時候,需要去觀察對手的動作,還要及時作出反應。
歐洲是現代擊劍運動的起源地,擊劍在幼兒、少兒體育教學中非常普及,歐洲的兒童擊劍是有專門的教材的,到達哪一個階段需要練什麼、器材如何升級,都有非常詳細的教學方案。而我們現在的課程還是以普及為主。目前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擊劍職業競技的賽場上進步迅速,尤其是在香港,擊劍在青少年、兒童當中迅速普及,還進入了諸如浸會大學等高等學府的體育教學中。
像香港、新加坡這些地方,大部分練擊劍的都是從四五歲開始起步的,在香港有很多小朋友五歲就開始拿金屬劍。從我們做了那麼多教學實踐的角度看,經過孩童時期的培養,孩子在『劍感』上會表現得很好,特別是實戰中,感覺與對手的距離、做出反應,從小開始練擊劍的孩子非常有優勢。反而到了孩子上小學的階段才開始練擊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就會比不上早起步的孩子,劍感也會差點。
感統訓練,有趣又有效
兒童擊劍教學中,感統訓練是與實戰同等重要的,大部分兒童擊劍課程感統訓練的時間往往會花得比實戰訓練更多,這是為了給孩子練習擊劍打基礎。
所謂感統訓練,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提出的「感覺統合」理論發展而來,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輸入大腦,並作出適應性的反應。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從遊戲中進行感統訓練,其實就是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反應能力,還有對危險的防禦能力。
兒童擊劍課中也會由教練們向孩子們講解擊劍的基本知識,像擊中優先權這些成年的非擊劍愛好者都搞不明白的規則,課程中也會提及。
家長與孩子一同學習「騎士精神」
擊劍是一項讓人感覺高雅的運動項目。作為家長在旁觀孩子的擊劍課時也會深有感觸。第一是在剛剛開始學拿劍、實戰時,教練第一個訓練內容就是教孩子們做賽前向對手、觀眾和裁判致意的動作,還有比賽結束後與對手相互致意。這個動作教練要求孩子們練習到優雅地完成,而且每一次實戰前後都務必記得要做。
第二點是比賽中的觀賽禮儀。因為擊劍比賽需要聽裁判的口令開始,刺中了可以鼓掌、歡呼,但比賽進行中必須保持安靜。
這兩點要求,對於學習擊劍的孩子來說,是教育他們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和觀眾,在擊劍運動中,這些禮儀正是體現這個項目「騎士精神」的重要部分。
每個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
也許我們小時候也有過,可惜慢慢淡忘了
讓我們把孩子變成他心中的超級英雄吧!
所有的一切
都比不上孩子拿上劍發出光芒的那一刻
愛他們,就給他們一個不留遺憾的童年。
居正國際擊劍俱樂部
全國100餘家分館
期待您的加入
圓中國孩子們一個擊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