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個月已經過去了大半,「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的說法在民間一度被炒的熱火朝天。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明年的年景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便有了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而東漢時期的《論衡》中已經記載了與現代相同的12生肖。12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後輪轉而行,便有了牛年和龍年。
在幹支紀年中,2021年屬於辛丑牛年,而民間有關幾龍治水和多少牛耕田的說法又與其農曆正月的辰日和丑日的推算有關。辰日和丑日其實都不過是天幹地支紀日法中的某一天而已,辰日和丑日也都是每隔12天出現一次。
不過,在具體的幹支紀日上,辰日又分為戊辰、庚辰、壬辰、甲辰和丙辰等五個周而復始;丑日又分為乙丑、丁丑、己丑、辛丑和癸丑等五個來回輪轉。
按照民間和天幹地支紀日的說法,辰和醜在五行上同屬於土,但戊辰的納音五行為大林木,庚辰為白臘金,甲辰為佛燈火,丙辰為沙中土,只有壬辰日才是長流水,而辰日又被視為龍日。所以,每年正月最早出現的壬辰日是初幾便被民間認為是幾龍治水。
而在不同的丑日中,乙丑是海中金,丁丑是澗下水,己丑是霹靂火,癸丑是桑柘木,只有辛丑才是壁上土,適合醜牛耕田的說法。民間認為,正月裡的首個辛丑日出現在初幾,便是幾牛耕田。
從日曆上推算出來的2021年公曆2月13日是農曆的正月初二,也是第一個壬辰日,而公曆的2月22日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一屬於正月的首個辛丑日。
因此,也便有了2021年是二龍治水和十一牛耕田的說法。在民間有說法是,二龍治水水會比較服帖,但十一牛耕田天氣可能會偏旱。而這樣的民間說法好像與現代科學的研究和預測也是比較相符的。
國家氣象中心曾經會同水利部信息中心對我國明年春天的氣候趨勢進行過聯合會商和預測,結果認為:2021年3月—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會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華南中東部、江南南部發生冬春連旱的可能性較大。
不過,現代農業是有科學的預警、預測以及科學的調控、保障措施助力防範和規避氣象災害,確保農業生產免除和減輕自然災害影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如何,我們都期待,2021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