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宇宙的盡頭,今天,我將與您分享10個天文小知識。在廣闊的宇宙中,每個天體的存在都是特殊的,或者可以說是獨特的。每個天體都有自己的特徵。就像我們人類一樣,天體具有自己的屬性,例如可以發光的,不能發光的,具有高引力的和具有低引力的。在許多學科中天文學相對不受歡迎。您對天文學知識或常識了解多少?今天我們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簡單討論一些。
第一,太陽的真實顏色是白色,而不是我們每天看到的金黃色,因為當太陽發出的光穿過大氣層時,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光要麼被大氣層吸收,或在被散射,僅剩下黃光和部分紅光,因此我們眼中的太陽只能是黃色或與落日一樣的紅色。如果離開地球的大氣層並觀察太空中的太陽,您會發現太陽的本色是白色。
第二,太陽系中具有最高表面溫度的行星不是水星,而是金星。儘管水星最靠近太陽,但水星的表面溫度在白天只能達到427攝氏度。金星有一個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密集大氣,這會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其表面溫度能達到500攝氏度以上,晚上也有400攝氏度以上,使金星的平均表面溫度達到400攝氏度以上。順便說一句,由於水星的夜間溫度可以降至零下183攝氏度,因此水星是太陽系表面溫度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和黑夜之間的表面溫差高達600攝氏度。儘管水星離太陽最近,但NASA在2014年將其發送到了水星號探測器「信使」在水星北極的一個火山口附近發現了冰。
第三,「度日如年」的行星,金星。金星的公轉周期為224.7地球日,自轉周期為243地球日,這意味著金星的日比年長18個地球日。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金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相反方向旋轉的行星。旋轉的方向是從東向西,就是說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第四,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比您想像的要大,可以放下銀河系其他的7個行星。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000公裡。這個距離在天文尺度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這個幾乎可以忽略的很小的距離上,它足以放下太陽系中的其他七個行星,這足以表明我們的宇宙有多空曠。
第五,照在你身上的陽光可能是在人類歷史之前形成的。我們都知道,光從太陽表面傳播到地球需要超過8分鐘的時間,但是從太陽內部產生的光子到達太陽表面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太陽是巨大的等離子體團,在太陽中心產生的光子向外傳播時無數的原子電子和太陽中的其他帶電粒子相互作用,只有到達太陽表面,它才能以光速獨立傳播。平均而言,太陽內部的光子到達太陽表面大約需要一百萬年。也就是說,您現在看到的陽光很可能是史前產生的,古老的陽光。
第六,天王星是躺著的。我們知道地球的自轉軸有大約23度的傾斜角,但是天王星的自轉軸的傾斜角高達98度,將近平行於太陽的軌道平面。 ,這意味著天王星是躺著運行的。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天王星目前的姿勢很可能是由一顆較大行星的碰撞形成的,由於巨大天體的撞擊,其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了如今的運行方式。
第七,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小足以作為我們的盾牌,足以容納太陽系中所有其他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它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木星的庇護所,地球很可能早就被隕石撞擊的毫無生氣了。
第八,最大的已知恆星盾牌座UY,盾牌座UY可以容納45億個太陽或2億個地球。如果將其放置在我們太陽系的中心,那麼太陽,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小行星帶(包括我們的地球)將只能在它的肚子中運行,八顆行星中的五顆將被他吞下。即使以光速繞著這顆恆星繞一圈,也要花費9個小時以上,這不是很令人震驚嗎?
第九,星系合併不是罕見的現象。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一直在吞併其他矮星系。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銀河系自數十億年前形成以來,曾與12個星系發生過碰撞。在過去的120億年中,銀河系與12個大型星系和三個較小的星系合併。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大約30億年後,銀河系將與附近的仙女座星系M31合併,不知道到時地球還是否存在。
第十,光年是距離單位,而不是時間單位。鑑於真空中光速不受慣性和參考系的限制並且是恆定的,因此人類將光速用作測量距離的工具。當前對光速的準確測量是每秒299,792,458米,大約每秒300,000公裡。一光年是光傳播一年(365.25天)的距離,一光年的準確距離是9460730472580800米,大約是9.46萬億公裡。
實際上,這些都是一些基本常識。關於天文學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但興趣得一點一點培養,知識也得一點一點積累,多知道一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