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
莊周夢到的為什麼一定是蝴蝶?
關鍵點是要抓住兩個詞:「有分」和「物化」。我們先看「物化」,這個詞是理解莊子齊物思想的鑰匙。
《莊子鑑賞辭典》中解釋為:「物化,指一種泯滅事物差別,彼我渾然同化的和諧境界。」有分」就是有分別。
莊周夢到蝴蝶,蝴蝶「夢到」莊周,既「有分」,又「物化」,「有分」才會有大千世界,「物化」才會使人走出偏執,達到萬物齊同。
莊周夢蝶,是莊子精神升華到一個層面的標誌。從此以後,他就真的由喧囂人生走向了逍遙之境,如蝴蝶一般栩栩然不受約束,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莊子》一書中,蝴蝶的形象就是莊子的形象:自由快樂的,物我兩忘的。
莊子的「蝴蝶夢」中卻有著充滿魅力的變形美,表達了人類思想史上異化最早的夢想,蝴蝶象徵著人性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本質。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他認為真正自由之人,不被自己的本能欲望所控制,順應自然之變化,不受名利的誘惑,不喪失自然本性,就如同化身為一隻蝴蝶,自由不羈,擺脫社會加在個人身上的各種「身份」束縛,生如蟻而美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