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電子菸第一股」思摩爾國際(06969,HK)(以下簡稱:思摩爾)在港交所誕生。
上市當天,思摩爾股價暴漲150%,市值一度達到1780億港元,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這家被稱為「電子菸行業的富士康」的巨無霸公司,在2019年利潤已達到20億。
龍頭企業的上市,讓這個沉寂已久的行業再一次受到關注。
不過,電子菸行業的監管也再度收緊。7月14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以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更加嚴厲的治理手段,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電子菸售賣。
7月18日,一位電子菸「微商」告訴紅星資本局,以前都是在朋友圈賣電子菸,而如今,準備下半年花8-10萬,在重慶開一家電子菸線下門店,「以前顧客多,現在不多,不過有線下門店,怎麼也要安心些。」
年賺20億,思摩爾是如何實現的?
龍頭企業上市、監管政策趨嚴,電子菸行業的風口會再現還是難再續?
上市首日暴漲150%
子公司曾是新三板第一家「10倍股」
實際上,這不是思摩爾第一次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
天眼查信息顯示,2009年,深圳麥克韋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克韋爾」)成立,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退市。摘牌前,麥克韋爾曾達到85.3億人民幣的市值,最後一個交易日,報134.8元人民幣。
掛牌新三板時,麥克韋爾的發行價為11.8元,4年時間,麥克韋爾也成為了新三板的第一家「10倍股」。
如今,在股權關係上,麥克韋爾是思摩爾的子公司,95%的股權歸屬後者。
即便2019年是電子菸輿論爭議的關鍵之年,但彼時從新三板退市後,思摩爾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了赴港IPO的計劃,且仍然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到了今年,在招股階段,思摩爾引入10家基石投資者共計認購達26.36億港元,錄得115倍的超額認購,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7月10日在港交所以每股12.4港元的發行價掛牌後,當天股價就暴漲150%,收盤31港元,市值達到1780億港元。
根據招股書,思摩爾的業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通過OEM/ODM模式為企業客戶提供封閉式電子霧化設備和電子霧化組件的設計、製造,以及向零售客戶銷售自有品牌的電子霧化設備。
其中,為企業客戶代工的營收佔2019年總營收比重達86.3%,是思摩爾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也是思摩爾「電子菸中的富士康」這一稱呼的由來。
思摩爾公司總部
電子菸中的「富士康」
年利潤達21億
與其在資本市場受到的關注度相匹配的,是思摩爾的盈利能力。
根據其招股書,在2016至2018年,思摩爾國際營收分別為7.07億元、15.65億元、34.34億元,年內溢利分別為1.06億元、1.89億元、7.34億元。到了2019年,更是營收、淨利雙雙翻倍:營收達到76.11億元,淨利達倒21.74億元。
這麼能賺錢,思摩爾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市場的持續增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電子菸市場空間從2013年94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19年的367億美元,6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5.5%。電子菸滲透率也2013年的1.4%提升至2019年的4.2%,預計2024年將達到9.3%,市場空間為1115億美元。
然而在這塊持續增大的蛋糕中,思摩爾又分到了電子菸製造商中最大的一塊。
根據招股書中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超過1200家電子菸製造商,前五大參與者的收入佔市場總額的30.6%。而作為2019年全球最大的電子霧化設備製造商,思摩爾國際佔了16.5%,是剩餘四家的總和。
在為企業客戶生產代工產品的賽道中,思摩爾幾乎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所布局。根據招股書,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一次性小煙、換彈式電子菸、加熱不燃燒電子菸等品類,思摩爾都有所涉及。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全球前十大菸草品牌中超過一半跟麥克韋爾有合作關係。包括日本菸草,世界第二大菸草上市企業英美菸草公司,美國第二大菸草公司雷諾茲等。
目前國內主流電子菸品牌RELX悅刻,也是麥克韋爾的客戶之一。
此外,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營收高增長背後,思摩爾近幾年的設備單價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2018年和2019上半年,思摩爾面向企業客戶銷售的電子霧化設備平均售價分別為3.6元、5.7元和7.9元,電子霧化組件的平均售價則為4.5元、4.7元和7.5元。
行業監管趨嚴
思摩爾上市同日開始「專項檢查活動」
電子菸行業的市場監管也愈加嚴格。
7月14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以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更加嚴厲的治理手段,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電子菸售賣。
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
根據通知,專項檢查行動自2020年7月10日始,至2020年9月10日止,為期兩個月。全面清理中小學周邊、少年宮等未成年人集中區域電子菸自動售賣機,嚴肅查處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菸行為。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上述《方案》披露後,作為國內電子菸品牌的龍頭,悅刻迅速在7月17日北京一家專賣店中舉辦「萬名店主守護未成年人再動員大會」。
據官網的消息,悅刻號召線下門店深化執行《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下稱《通告》),表示要配合各地展開的「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
實際上,上述《通知》是在2019年11月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的,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
此外,還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菸網際網路銷售網站或客戶端,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
強監管之下
2019年成電子菸「分水嶺」
也正由於強監管的到來,市場普遍認為,2019年是電子菸市場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在那之前,電子菸是最火的投資風口,數以千計的新品牌和新項目橫空出世要佔領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生產了全世界90%的電子菸。
錘子科技001號員工朱蕭木在2019年1月推出品牌「FLOW」,幾個月後羅永浩也加入戰場,以合伙人身份推出電子菸品牌「小野」;網紅「同道大叔」蔡躍棟、滴滴前高管汪瑩……都一頭扎進了電子菸的戰場。
但《通知》以後,國內電子菸市場迅速冷卻。
彼時,正臨近「雙十一」,阿里發布聲明,為配合監管合規要求,下架電子菸相關產品、禁止電子菸相關產品的銷售及廣告投放。隨後,各大電商平臺都已經看不到電子菸的身影。
到了如今,紅星資本局發現,不僅是電商平臺,大眾點評、百度地圖等APP上搜索「電子菸」等關鍵詞,也已經沒有任何內容出現。
7月18日,一位FLOW的用戶告訴紅星資本局,在這之前常通過微信在微商、店員處下單購買電子菸,而7月中旬以來,只能在線下門店裡買到。
一位電子菸「微商」對紅星資本局說,以前都是在朋友圈賣電子菸,今年下半年準備花8-10萬在重慶開一家電子菸線下門店,「以前顧客多,現在不多,不過有線下門店,怎麼也要安心些。」
利好監管並存
電子菸還是風口嗎?
龍頭公司上市且股價暴漲150%的利好與監管趨嚴幾乎同一時間傳出,電子菸市場的未來會怎麼走?
對於這一問題,資本市場也直接表現對電子菸的不確定。
7月10日之前,電子菸板塊曾迎來大漲。愛普股份(603020,SH)、盈趣科技(002925,SZ)、田中精機(300461,SZ)、集友股份(603429)、華寶股份(300741)在7月7日曾一字漲停,順灝股份(002565,SZ)、東風股份(601515,SH)等個股也紛紛上漲。
不過,7月10日以後,電子菸概念個股則開始分化明顯。
電子菸概念個股分化明顯
但紅星資本局發現,基於對市場規模的判斷,大多數券商都對電子菸行業的潛力表示了肯定。
山西證券研報稱,目前的禁令皆在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對霧化型電子菸影響大。但總體來說,我國菸草行業規模巨大,電子菸目前滲透率低,行業有望快速發展。
「我國菸草行業銷售額約1.45萬億人民幣。而中國電子菸滲透率較低,不到1%,較發達國家20%+的水平有較大發展空間。在法律明確、電子菸減害得到廣泛認可後,我國電子菸產業有望形成3000億市場規模,當前我國電子菸市場僅90億左右,增長空間巨大。」
興證國際證券認為,全球電子霧化設備商2019年市場規模為67億美元,隨著電子菸滲透率提升,預計未來5年複合增速27.7%,至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227億美元。
開源證券也稱,中國吸菸人口基數龐大,有3.2億菸民,但滲透率僅0.6%,電子菸市場空間仍然巨大。「隨著吸霧氣文化的滲透及菸民對健康的關注,中國電子菸市場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上述研報中也提到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由於電子菸的安全性在學術界和業內仍有較大爭議、青少年使用監管難度較大以及對傳統菸草利稅潛在的衝擊等原因,各國對電子菸的監管政策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並於近年出臺了一系列嚴監管政策。」開源證券研報稱。
紅星新聞記者 袁野 俞瑤
編輯 陳成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