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周
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特別是生病這種事情,沒有人願意經歷,但有些意外似乎沒有人能夠避免。如果只是感冒發燒,倒還好,但是如果一旦生了一場大病,昂貴的醫療費用無疑給很多普通家庭帶來巨大壓力。我們都知道,長期以來,對於很多城鎮居民來說,只要是職工基本都是會有五險,而這其中就包括醫療保險,這也為城鎮居民看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對於農民來說,「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更是突出,困擾了農民很長時間。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鄉村常住人口還有約5.5億人,如果再往前幾年推移,人數更是龐大。因此,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2003年時,我國就正式推出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將醫療保險覆蓋到了農村地區,使農民們也能看得起病。
而「新農合」也是我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而進行大規模投入,真正使全民享受到了醫療保險。毫無疑問,自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以來,只要農民按時繳納保險,看病就能享受到大量的報銷,費用負擔也大大減輕。
每年一到10月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的相關問題就開始宣傳了,到11月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也就正式啟動了,村幹部一般也都會挨家挨戶提醒大家儘快繳費。事實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剛開始實施時,在是非常受到歡迎的。畢竟,一年只有10元錢。
然而,近幾年來,不少農民都反映,新農合繳費越漲越高,有些地區甚至高得離譜,不少農民都表示自己快負擔不起了。據了解,2020年新農合最低繳費標準再次上調了30元,變成了每人每年繳納280元,就目前的人均收入而言,一年繳納兩百多似乎不高。
但事實上,280元只是國家規定的最低支付標準而已,不同地區之間都是存在很多差異的。就山東威海來說第二檔繳費金額為540元,浙江嘉興更是達到了610元。如果一個家庭有4口人,那麼也就是2440元,這一數字並不是小數目,從2003年的10元,到17年後,這個數字增長了28倍。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新農合繳納的費用雖然有所提高,但其福利也越來越好。在新農合繳費標準提高的同時,各項補貼也都在上漲,2007年的時候,我國的新農合人均政府補貼只有40元,但是到了2019上漲到了520元,2020年又增加了30達到了550元。從2021年起,又將有幾項重大變化,可以說農民朋友有福了。
1.報銷門檻降低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城鎮醫療保險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只有醫療費用達到規定的標準,才能按比例報銷的。在過去,新農合的看病費用至少要到兩三千元才能報銷,這對與不少人來說作用其實並不大,一般也只有生了大病可能才能用上。不過在2021年的新農合的改動中,這個最低報銷標準降低道路當地人月均收入的50%。也就是說如果某地的人均月收入為2000元,那麼新農合的報銷門檻就變成了1000元。
2.報銷範圍擴大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是一種用來報銷醫療費用的項目,但其報銷範圍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能讓農民能夠提供更多的醫療保障,國家近年來也一直在調整報銷範圍。其中,慢性病一直都很多患者的痛處,不僅長期痛苦,而且治療費用也需要常年花費,對於很多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為了解決許多病人的負擔,在202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範圍將擴大到許多慢性疾病,如哮喘、風溼、高血壓、高血糖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藥物,按50% ~ 70%的比例報銷。
3. 報銷比例增加
實際上,報銷比例才是省錢的核心,現在其實可以報銷很多了,看一場病,自己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如今2021年報銷比例再次上升,醫保報銷在2021年也將提高至70%,其中重疾大病的報銷比例提高到了60%,門診報銷提高到了50%,這樣一來,在看病這一方面,就能為農民省下了一筆不少的費用,這無疑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特別是對生了重大疾病的人來說,例如原來需要花一萬元的,如今報銷下來就只需要4000元了。
4. 免除特殊群體的新農合費用
雖然新農合改革後其條件已經非常優厚了,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群體來說,這筆錢仍然是一筆「巨款」。例如,貧困家庭、五保戶、低保戶、孤寡老人、孤兒等弱勢困難群體。他們並沒有錢繳納新農合。因此,考慮到這些特殊群體,202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免除這些特殊群體的費用,他們不需要繳納同樣也能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福利。
隨著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將越來越多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雖然繳費的金額在上升,但同時福利也越來越多,完全是非常值得的。所以不能因為其費用上漲,為了省一時的錢就不繳納,實際上這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惠民福利。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