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老師。
去年河南南陽市一位考生,理科高考分613分,去年的613分相當於今年的655分,結果成功高分落榜了。復讀一年,他今年只考了589分,相當於去年的547分。
這個考生說起去年高分落榜的「輝煌」過往,那都是傷心的淚啊。
概括起來他總結的教訓有5點:
第一,指導思想不對。
他說,去年是應屆生,學習也比較好,那可是心比天高,眼裡只有名牌大學,一本批6個志願全是985高校,結果都是幾分之差不夠投檔線,一個都沒有出檔,一本徹底滑檔,二本又不願將就,只得回高中復讀。
這是指導思想不對,思路有誤,心比天高,雙腳不踏在地面,結果上下都夠不著,摔得很慘。怨誰呢?誰也不怨就怨自己。
第二,掌握信息不足。
他說,去年自己高考分六百多,填報志願的知識只有30分,基本上什麼也不懂,父母又是農民,也不懂,自己沒有掌握任何信息,譬如:自己的目標高校是哪個?學校的情況如何,每年的錄取線是多少,自己的位次又是第幾名,專業該如何選擇等等,一概不知,
要命的是,他不懂也不去學。仗著自己分數高想著報哪個大學報哪個學校,覺得哪個學校都會錄取,結果敗的那個叫慘啊。
第三,不聽旁人意見。
這個考生說,去年高考填報志願時,他的爸爸和班主任老師都曾勸他,不要過分追求名牌高校,還是選擇一個說得過去的高校,上一個好一點的專業,因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卻聽不進去。
認為父親什麼也不懂,在一個農民老爸的眼裡,隨便一個大學就好到天上了,光宗耀祖了,怎麼能聽老爸的呢?
他還認為老師也是坑他的,不想讓他考名牌大學,太保守。老師指導的幾個志願他一個都沒看上。
最後自己坑了自己。
第四,只填第一志願。
考生說,他填報志願時只看到第一志願,總覺得第二志願以下沒有用處,後面志願雖然填報了,那也是隨意得很,也不管分數高低,也不管有沒有梯度,隨便找幾個有眼緣的湊數,專業呢,也是都挑最熱門的,也沒有考慮專業級差,你說,這樣填報志願,落榜才是正常,不落榜才怪呢。
第五,鍾情外省院校。
河南高考生填報志願時,有一個現象,就是,一本批次的不管分高分低,大都不願意填報本省的學校,本二批次,特別是專科又都不願意去外省上學。
成績上了一本線的考生,就只盯著外省大學,不喜歡本省高校。覺得上大學一定要去外省,那才叫光彩。
這個考生也是這個思路,報的都是外省名牌大學,結果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至於他如何填報今年的高考志願,隨後再專門講。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