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一輩的思想中,總是希望兒孫滿堂,因此,他們對於家裡添丁這件事,總是很在意。正因如此,我們的父母會有不少兄弟姐妹,可是,現在隨著年輕人生育思想的轉變,很多老人「多子多福」的想法,難以輕易被實現了。
過去,很多家庭即便是條件不怎麼好,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也不會「吝嗇」。由於大家可生,導致我國的生育人口也達到了很高的一個水平,後來,為了出生人口的數量保持合理性,於是,出臺相關生育政策。
而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比過去更有能力思考生育問題了,可是,很多年輕人對於生孩子這件事,卻提不起興趣了,甚至連一個孩子也不願生。而且,國家對於生育這件事,也從「限制」轉變為了鼓勵,可是,年輕人似乎還是無動於衷。
在2016年,我國全面推行了「全面二孩」政策,這段時間,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出現過短暫上升。從2017年開始,人口出生率再次步入下降通道了,在2019年,我國人口出生率降至10.48‰,這是1949年以來最低水平了。
出生率一降再降,意味著,不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國家也開始了「花式催生」,比如延長產假、給予生育補助等等。另外,還有專家也不斷提出生育建議,甚至有人建議開放三胎,可見,現在真的是「求人若渴」了。
出生率一降再降,年底「嬰兒潮」也失約了
近年來,生孩子這件事,不斷被提及了,原本,很多人對於今年的出生率非常看好,認為在今年年底會出現「嬰兒潮」。由於今年年初,不少人成為了「宅男」、「宅女」,甚至有報導稱,不少「計生用品」都被搶購一空。
所以,在此情況下,有人認為年前的「造人運動」,會在年底帶來「嬰兒潮」,出現一波生育高峰,可是,現實情況似乎和預期不同。在前不久,有媒體採訪了上海的一家產科醫院,發現預想中的生育高潮並沒有到來。
據悉,該醫院的分娩量及孕產婦建卡數量較去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大多在10%-20%之間,並且,相關數據也表示,預計年底會出現的「嬰兒潮」,目前並無明顯跡象。
雖說,單靠這一數據,並不能概括全國的生育情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國人對待生孩子這件事上,確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孩子越生越少,這一點在出生率上已經有所體現了。
年輕人為啥害怕生娃了?
在出生率降低的背後,除了一些根本原因,比如育齡婦女減少之外,還有一些「現實原因」,比如生育成本太高。過去,很多人願意生孩子,都抱有「一個孩子也是生,兩個孩子同樣養」,而現在,很多人在面對生孩子這件事上,更加「謹慎」了,希望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給孩子高質量的生活。
可是,現在生育一個孩子,成本真的是太高了,有人曾算過一筆帳,從懷孕時期算起到產後,以及孩子學習期間的各類費用,最起碼百萬起步。所以,年輕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並非是「意願」做主,而是有更多的現實考慮了。
因此,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使很多人對生孩子望而卻步,「生育成本」或許也成為了「阻止」孩子出生最大的原因了。或許,在具備了經濟情況沒有後顧之憂的條件之後,年輕人才能更好地考慮生娃這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