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迫在眉睫,國家「坐不住」了,年輕人到底怎樣才願意生娃?
推薦語:還記得在爺爺奶奶那一代人裡,一對夫妻生個三、四個,甚至五、六個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那代人的眼中,他們普遍認為孩子多是件好事情,至少在將來自己的養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多生幾個孩子,哪怕是「打概率」,也能有機會實現「家族逆襲」,從而改變命運。
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國內資源還比較匱乏,生娃太多導致的後果比較嚴重,因此國家實行了「計劃生育」措施,鼓勵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但是大家怎麼也沒想到,我國人口出生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三連跌困境。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我國的新生兒數量分別為1723萬、1523萬、1465萬,人口出生呈現了大幅下降的趨勢。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國已經逐步踏入了老齡化社會,據官方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65歲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7億,老齡化+出生率連年下降,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我國人口會迅速減少,未來經濟發展難免受阻。
對此很多人也感到納悶,為什麼生活條件差的時候,大家生孩子反而積極得多。而如今條件好了,大家卻不喜歡生娃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此前,《中國生育報告2019》就明確指出,導致生育率低下的三個因素分別是住房、教育和醫療,其中,光是高房價就已經讓不少夫妻不敢生育。
有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17年,房貸的收入從17%增長到44%,這給撫養孩子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
先拋開一二線城市不說,看看現在國內很多的三四線城市,100平米的房子動輒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一套,普通家庭根本支撐不起。
其次,孩子的教育支出問題,也是最令家長們頭疼的。
除了「學區房」的困擾外,孩子的教育支出更是表現在各種各樣的課後補習班、課外興趣班等方面。
以前的人生娃,很少會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但現在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總而言之孩子不參加補習班、不參加興趣班,無疑是「掉隊」的表現。在此情況下,家長是硬著頭皮也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後,醫療消費高昂,也是年輕人不敢生娃的重要原因。
現在去醫院看病,孩子就連小感冒不花個百來塊錢是「搞不定的」,如果出現更嚴重的疾病,那麼一個家庭無論多富有,最終都會被拖垮。
雖然這幾年醫保的不斷改增強了人們的看病信心,但從普遍的反應來看,醫療消費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
因此,雖然近年來我國北京、河北、山西、四川等多地相繼出臺了「鼓勵生育」政策。從生育保險費的支付到延長產假,各種福利措施應有盡有,但卻仍無法有效改變出生率迅速下降這一現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只有解決眼前這「三座大山」,才能徹底根治年輕人不生娃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