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
如今,我國的軍事裝備發展速度不斷提升,除過眾多新型號的三軍裝備之外,一些受到改進提升的裝備同樣受到關注。其中就包括產量不斷提升的預警機。大家都知道,我國目前在預警機領域的發展已初見成效,空警200,空警500,空警2000等型號已經成為國產預警機的中流砥柱。2018年,空警500的加油型號被曝光,並預計將在機頭部位改裝增添受油管。在此之後,空警500均以「黃皮機」的形象出現,而加裝受油管的空警500也是在近期正式列裝部隊。讓人不禁疑問,一根看似簡單的受油管,何以花費如此久的時間呢?
眾所周知,空警500是以我國國產運輸機運9型號為搭載平臺的,而運9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空中受油系統,也沒有將其列為標配,這就讓空警500同樣不具備空中受油的能力。如今,空警500開始步入量產,而加裝受油功能就顯得尤為必要。當然,對於這樣的新改型,此項技術對我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不過並不是無法完成的,只是需要耗費時間的問題。要知道,我國 空軍具備空中加油大型飛機經驗的,便是轟-6N這一型號。
作為空中指揮平臺,空警500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增加續航能力的問題,還專門改進了空警500的內部設計,增加載油量,保證其至少8小時以上的續航能力。不過對於這樣一款作戰效用的平臺來說,續航能力無疑是越久越好。很多人認為,我國的空警2000本就具備的空中加油系統,將技術移植在空警500上不就行了。事實上,空警2000的確是轟6N受油機的參考對象,不過卻不能在空警500上照搬硬套。
在運20加油機還未發展成型的情況下,我國一直缺少合適的大型加油機,伊爾78算是唯一款可進行空中授油的平臺。由於轟-6N龐大的外掛,空警500明顯的大盤子,引進的伊爾78不得不進行大改,將中央加油點換位兩側加油點,這種位置可更利於和受油機的對接。如今,我國的轟6K和空警500均已經裝備了看似不起眼的空中受油管,這種改進極大地提升了兩者的續航能力,使其能在搭配戰鬥機梯隊作戰時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大家更為關注的還是我軍的艦載預警機空警600,空警600目前才完成首飛,至於是否加裝受油系統還不得而知,但提升空警600的海上作戰續航能力同樣是有必要的。美軍曾花費200萬美元加裝受油管便能將其艦載預警機E-2D,滯空的時間增加一倍,讓一架機實現過去兩架機才能完成的任務量。這種改進顯然是值得認可的,我軍同樣效仿不是不行。在空警500已經有了前車之鑑的情況下,我們花費2年時間打造的受油管完全可以讓後續機型同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