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遺願實現在望:「突破攝星」飛行器即將「乘光」飛往半人馬座α星

2021-01-15 前瞻網

今天離人類首次踏上月球,已經隔了近50年之久,科學家們也早已定下了下一個目標——探究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在遍尋太陽系未果後,這群人類精英把目光轉向了太陽系外。

在霍金生前提出的「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中可謂群英薈萃,俄羅斯億萬富翁出錢、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出人出力,2個互相不待見的國家,難得地在涉及全人類未來的大事上攜手合作。

他們把首個目標放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繫上,準備向其發射數百個微型太空飛行器,檢查上面是否有生命跡象。這個星系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有時候僅憑肉眼,就能看到從這裡發出的星光。即便如此,這仍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挑戰,需要在太空飛行器設計、推進和通信技術方面取得巨大飛躍。如果說這是個長途旅行,Space X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嘗試,就和在小區散步差不多。

(各星系、星球間的距離,注意下方單位,圖片來源於Futurism)

但如果「突破攝星」成功,大概在30-40年後,我們就能收到4光年以外陌生星系的快照,這大致相當於我們前往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6800次。

「這是在解決人類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是孤獨的嗎?」項目執行董事、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負責人沃登(S. Pete Worden)表示,「如果我們在附近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一顆有生命的行星,將成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屆時,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生命在宇宙中是多麼稀有珍貴。

和人們熟悉的、動輒要靠載重數十噸的重型火箭發射的探測器不同,「突破攝星」並不會動用這些龐然大物。例如,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星際探測器重達半噸多一點。取而代之的是,「突破攝星」計劃使用一個巨大的地基雷射陣列,推動超輕型宇宙飛船的艦隊達到超快速度。這些宇宙飛船的直徑可能只有3到12英尺,相較於NASA準備發射的半噸重「新地平線」星際探測器,它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計。

它們的速度更是快得瘋狂,一艘「突破攝星」宇宙飛船可以以光速五分之一——1.34億英裡每小時——的速度飛行,僅需在20年多一點,就能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3顆恆星範圍內。相比之下,「新地平線」要花9年半的時間,才能到冥王星。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這些飛行器將瘋狂拍照,然後用4年多的時間傳回地球。

在1962年雷射技術出現不久時,科學界就提出了「突破攝星」的技術構想。物理學家福爾斯(Robert Forward)提出,可以用雷射照射反射帆來推動宇宙飛船前進。而到了8年前,日本的Ikaros宇宙飛船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測試了光帆推進,儘管太陽光的光壓只能提供0.1G的加速度。

該項目之所以突然引人注目了起來,是因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科技電子產品的微型化研究,讓科學家看到新型航空器研發的希望。他們計劃製造一種「納米儀器」,質量只有1克,和一枚回形針差不多。,但是這足以將光帆、相機和傳感器等組件容納於內。這些傳感器可以測量磁場,從而保護行星不受輻射的影響,還可以探測到可能表明存在生命的特定波長的光。

根據初步計劃,這些飛船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3顆恆星之一的比鄰星,在其周圍相對溫暖的宜居帶尋找1顆行星。不過,詳細計劃將隨著實際發射日期的臨近而調整。

「突破攝星」計劃最初設想,在一個1-4米寬的平板光帆上布置微型電子裝置,不過,研究人員改變了注意,轉而研發一種大小相近、鑲嵌著電子器件的球形光帆,直觀來說,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桌球,配備有計算機,還裝有朝著不同方向的攝像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種飛行器採用先進的雷射光壓作為動力,解決了人類探索太空面臨的最大問題。現在的火箭載重越來越大,但它們載的最重的東西,其實還是自重,其中,燃料重量就佔了很大一部分。想像一下,你打算驅車6000英裡穿越美國,路上卻沒有加油站,你需要一個巨大無比的油箱,一次性帶上所需燃料。但是,油箱越大、載油越多,車輛行駛時需要的動力就越大,耗油也越多。這是人類星際旅行面對的主要問題。

「突破攝星」繞開了這個問題,圍繞地球運行的母船放出納米飛行器後,將由地球上射出的雷射將推動飛行器的光帆,讓它們高速衝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使用地球光束的美妙之處在於,宇宙飛船完全不用攜帶燃料,」科羅拉多礦業學院教授索爾斯(George Sowers)說,作為「新地平線」探測車運載火箭阿特拉斯V號的總工程師,他對此深有體會。他說,雷射發射可以把你從「火箭方程式的暴政」中解放出來。

雷射系統將大量的光集中照射在一艘納米飛行器上,只需幾分鐘,就能賦予它驚人的60000G加速度,之後,其飛行速度將遠遠超過人類建造的任何其他飛行器。以這種速度駕駛飛機,飛行員能在三分之二秒內繞地球赤道一周。

該項目已經渡過初期階段,主要資金開始集中在將物理學理論成就轉化成工程結果。沃登和哈佛大學天文系主管、突破攝星顧問委員會領導人勒布(Avi Loeb)都認為,在任何一架納米飛行器飛向太空之前,有3大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工程人員需要造出功率夠大、價格夠便宜、相互緊密又足夠連接的雷射陣列,使數百萬臺設備可以像單臺一樣穩定;在短暫的功率輸出巔峰,總功率需要接近1千兆瓦,大約相當於1000座核電站的發電量。幸運的是,雷射設備成本正不斷下降。「雷射功率每20個月翻1番,成本每34個月減半,」勒布說。不過,預期的雷射陣列成本仍達到了約100億美元。

第二個挑戰是尋找到合適的光帆材料。巨大的雷射束能夠推動飛行器高速飛行,意味著其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接收光束的光帆,將率先經受能量衝擊。研究人員需要確保,這種材料在被擊中時不會當場灰飛煙滅。「即使只吸收到百分之一的雷射能量,它也會燒起來,」勒布說。

第三,將納米飛行器上的電子組件微型化,固然降低了重量,卻又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功率太低。研究人員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讓飛行器用低功率雷射器向地球發回信息。目前,「突破攝星」人員給出的方法是,利用加速納米飛行器的雷射陣列,接收返回的雷射信號——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納米飛行器的信號在經過漫長的距離後會變得十分微弱。

好消息是,既然納米飛行器又小又輕,每次發射就能發射多架,信號數量的增加可以部分彌補信號強度的下降。「一旦你搭建好了基礎設施,就可以每天發射一個飛行器,」Loeb說。「可能有成百上千的飛行器被送往不同的方向。」

當然,這只是3個主要的障礙。除此以外,「突破攝星」團隊還密切關注著其他20多個挑戰,比如星際塵埃等。當你以五分之一的光速前進的時候,碰到一個氫原子都是大災難。「可以想像成被一顆微型核彈擊中了,」勒布說。

不過,在利用得當的情況下,塵埃造成的溫度差實際上可以為納米飛行器提供能量,而塵埃存在的前部溫度較高,而後部的溫度較低,太空飛行器和天然氣管道傳感器已經使用這種技術,稱為熱電發電機。

另外,鑑於雷射技術的先進性和敏感性,政治問題也是不得不考慮的,而且不僅是國際政治,還可能牽涉到星際政治。為「突破攝星」飛行器提供能量的雷射,足以將通信衛星蒸發,因此不可能交到某個單獨國家手中。沃登預計,國際科學界應該會專門成立一個組織或會議,任何國家都可以對可能損害飛機和衛星的雷射發射進行否決。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思考,向宇宙發射雷射,是否會無意中向潛在的敵對外星人宣布我們的存在。沃登表現:「在我一開始擔任軍官時,通常在發射任務之前,我會先試圖提前弄清楚那裡有什麼。」當然,在理想情況下,如果外星科技並未超過我們很多,那他們也很難捕捉到以五分之一光速前進的微型納米飛行器。

值得一提的是,「突破攝星」和其他大型太空項目最大的不同在於資金來源。該項目最初的1億美元啟動資金來自俄羅斯符號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在成為一名成功投資人之前,米爾納學習過理論物理學。大金主對科學的熱情,可能讓「突破攝星」項目避免重蹈超導超級對撞機(superconductor Supercollider)的覆轍。如果1993年國會沒有撤出資金,它可能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在紐約城的一號樓觀景臺,我和尤裡·米爾納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 (Breakthrough Starshot),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該計劃的董事會,為『突破攝星』助一臂之力。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突破攝星』旨在研發出一臺『納米飛行器』—— 一臺質量為克級的自動化太空探測器——並且通過光束把它推動到五分之一的光速。
  • 霍金聯合富豪啟動"突破攝星"項目:飛去半人馬座
    摘要:」  「原則上,過去二十年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將使(星際探索)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成為可能,」霍金補充道。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突破攝星」旨在研發出一臺「納米飛行器」 —— 一臺質量為克級的自動化太空探測器—— 並且通過光束把它推動到五分之一的光速。
  • 霍金:「星晶片」可達光速1/5,20年到達半人馬座α星系
    「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在有生之年,將能看到我們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α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當天,霍金在WE大會的開場報告讓現場千餘名觀眾踏上了星際旅行乃至太空移民的想像之旅。「縮水」的地球「如何才能確保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人類的未來儘可能完美?為什麼要考慮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α星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不過,這終究只是小說的設想,在真正的半人馬座α三星系統中,由於半人馬座α星C,也就是俗稱的比鄰星質量太小,和A星、B星的距離也太遠,不存在相互捕獲的問題。因此,半人馬座α星本質上是A星和B星構成的穩定雙星系統,加上一顆圍繞它們公轉的比鄰星,是三體問題的特殊解。家園?
  • 帶你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該計劃項目名為「突破攝星」,試圖在20年內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到底是個什麼鬼?半人馬座α星是一個三體星,距離地球約4.3光年,所謂三體星就是這個恆星系有三顆恆星,我們的太陽系只有太陽一顆恆星。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 星 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不過,這終究只是小說的設想,在真正的半人馬座 α 三星系統中,由於半人馬座 α 星 C,也就是俗稱的比鄰星質量太小,和 A 星、B 星的距離也太遠,不存在相互捕獲的問題。因此,半人馬座 α 星本質上是 A 星和 B 星構成的穩定雙星系統,加上一顆圍繞它們公轉的比鄰星,是三體問題的特殊解。家園 ?
  • 異想天開的計劃——飛向半人馬座
    目前,人類飛行器到達最遠的距離是太陽系外圍。然而我們目標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也就是劉慈欣小說《三體》中的三體星系,這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系,相距約4.37光年。這段距離,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船都得走上7萬年。想要飛出太陽系,拜訪其他世界,從距離上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 半人馬座α星(4.24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應該很多人了解,那就是半人馬座三星,也被稱之為半人馬座α星,這個星系中有三個恆星圍繞在一起運轉,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是比鄰星只有4.22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
  • 美國計劃2069年發射飛船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半人馬座α星系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圖片來源:NASA)科技日報北京12月27日電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在線版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已開始計劃在2069年,即「阿波羅11」號發射一百周年之際發射飛船去探索太陽系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半人馬座α),這一計劃的資金來自於2016年美國預算案。
  • 「網紅」霍金欲20年內抵達距太陽系最近星系 扎克伯格加入
    霍金宣布了一項外星探索計劃,他和他的團隊將製造可達到光速的五分之一的「納米飛行器」,在未來20年內抵達最接近地球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尋找類地行星。臉書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該計劃。這項宏偉的計劃到底是什麼?能否實現?  「今天我們開啟了宇宙探索的偉大一步,因為我們作為人類,天性就喜歡飛翔。」
  • 去半人馬座去找「地球的兄弟」(組圖)
    發射母體太空船,將數千個「納米飛行器」帶往近太空  進入太空後,這些飛行器將展開數米長的光帆  光束槍將光束聚焦在光帆上,  驅動飛行器數分鐘內加速到1 /5倍光速  為什麼  飛行器花約20年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附近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  它在大約4.3光年(40
  • 剛剛的騰訊 WE 大會上,霍金聊了聊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殖民外星?(附...
    事實上,霍金先生在最初註冊微博的時候,就帶來了他本人與矽谷著名投資人尤裡·米爾納一起共同宣布的「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計劃: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突破攝星」旨在研發出一臺「納米飛行器」
  • 「突破攝星」計劃繼續推進!人類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
    要說二十一世紀以來地外生命搜尋上最大的展望,其一必須是系外宜居行星的發現,其二則是從虛無縹緲的SETI轉向了生物印記的探測,而在兩個展望中加入的一個Breakthrough Initiatives(突破倡議)則更讓人思緒萬千,因為突破系列中包含一個人類將向半人馬座三星系發射探測器的計劃,它將以光速20%的速度衝向比鄰星!
  • 「三體」星系半人馬座-α統可能存在神秘類地行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將注意力轉移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尋找潛在的外星生命。依據一項最新模擬實驗,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評估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中雙星軌道的一顆行星持續存在10億年,那麼它將潛在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 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
    這個星團是我們銀河系光暈下的200個左右已知球狀星團中最大最明亮的一個。雖然大多數星團都是由相同年齡和結構的恆星組成,但是神秘的半人馬座ω星團卻包含具有不同年齡和化學組成的恆星群。    實際上,半人馬座ω星團可能是小星系被銀河系吞併後所殘留的星系核。這幅精彩的影像之所以呈現出如此多的恆星是因為它使用了高動態範圍成像技術,並結合不同曝光時間的影像。
  • |半人馬座α星|超巨星|...
    最近的是半人馬座α星,距離我們4.3光年。最遙遠的是仙后座V762,大約有16000光年之遙。絕大多數已經存在的恆星都是質量較低、壽命較長的恆星,但最亮也最容易看到的是巨星和超巨星。巨星是一類晚期恆星,在演變成超新星或行星狀星雲後不久就會消亡。超巨星是最短命的恆星,其總壽命不到1000萬年。
  • 今晚,如果您看到角宿一,那就離半人馬座歐米茄星團不遠了
    恆星角宿一,半人馬座歐米茄的導航星在四月和整個五月,就讓閃耀的藍白之星角宿一幫你找到著名半人馬座歐米茄星團吧。在四月中旬,角宿一和半人馬座歐米茄星團會於午夜時分(夏令時凌晨一點,美百國夏令時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2個小時)到達至高點。中國可以時間什麼是半人馬座奧米茄星團?
  • 新行星「獵手」瞄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NEAR是安裝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上的熱日冕儀,旨在於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內尋找潛在宜居的外星世界。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距太陽約4.37光年,由3顆恆星組成,其中A星、B星類似太陽,形成名為「半人馬座阿爾法AB」的二元系統;C星名為「比鄰星」,是一顆小而昏暗的紅矮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約4.2光年)的恆星。
  • 霍金留給中國最後的聲音:他和TFboys聊了聊未來
    去年,我與企業家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內,我們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 半人馬座比鄰星!我們來了!
    六個月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聯合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宣布投資1億美元,啟動「突破攝星計劃(Breakthrough Starshot)」。霍金在聲明中將這一計劃稱為人類「邁向宇宙的一大步」。突破攝星計劃「突破攝星」計劃的原理非常簡單——建造一個由大量高強度雷射器組成的陣列,通過鎖相(phase lock)裝置匯聚為功率高達100千兆瓦的單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