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發揮好邛崍市羌族文化資源優勢,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傳承意識,2020年11月21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邛崍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邛崍市委宣傳部、邛崍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邛崍市南寶山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年南寶山羌歷新年慶祝活動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南寶山鎮直臺村羌寨舉行。
活動現場
展現非遺魅力 共慶羌歷新年
此次活動分為羌族傳統藝術展演、「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授牌、非遺活態展示三個部分,以羌族民俗節慶禮儀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羌文化的獨特魅力。據悉,此次活動得到省市各級的大力支持,來自南寶山鎮木梯村、直臺村共計200餘名羌族群眾、演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上午10點30分,村寨的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的盛裝,邁著虔誠的腳步,前往祭祀廣場進行隆重的祭祀。在一陣吆喝和鼓聲震天的熱烈氣氛中,身披羊皮襖、手持羊皮鼓的隊伍在釋比老人的帶領下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以獻羌紅、獻祭品、祭山神等方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國泰民安。
祭祀過後,羌族女子群舞《嘞花爾花》拉開了活動序幕,與此同時,身著民族盛裝的羌族同胞為來賓獻上了炙熱的羌紅。《思念羌山》《羌族沙朗》《吉祥神鼓》等豐富多彩的羌族原生態文化藝術表演讓人目不暇接,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現場的觀眾真切感受到了羌文化的無限魅力。同時,現場進行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授牌。非遺項目《川劇變臉》、西南民族大學《戰馬奔騰》等節目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
中午12點,羌族群眾在直臺村擺起了壩壩宴,特別邀請嘉賓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與他們一起共同品味滿桌的羊肉湯、月亮饃饃等羌族傳統美食,共同慶祝羌歷新年。
現場帶來精彩的非遺演出
攜手文旅 大力構建羌文化生態
近幾年來,邛崍市南寶山鎮一直堅持以「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依託非遺保護成果展暨羌文化旅遊節、藍莓採摘節等主題活動積極探索「農商文旅」發展模式,助推第一三產業互動發展。通過近幾年來的發展,邛崍市南寶山鎮目前已建成羌文化特色農家樂150餘家,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收入1000萬元以上。
後期邛崍市南寶山鎮將以羌文化展示和體驗作為鄉村旅遊的核心內容,全力塑造「天府羌寨·雲上南寶」品牌形象。按照邛崍市「產業功能區+特色鎮+林盤」發展定位,打造西部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康體運動旅遊小鎮,以「黨建引領」為主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
現場帶來精彩的非遺演出
奮進十年 安居樂業換新顏
邛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民間文學、民間舞蹈、傳統音樂、傳統手工技藝等方面,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1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即竹麻號子、瓷胎竹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項,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邛陶燒造技藝、夾關高蹺;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項,即孔明燈製作技藝、平樂古法造紙技藝、花秋貢茶製作技藝、固驛春臺會、邛茶手工製作技藝。
近年來,依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三五期間,邛崍市成功舉辦了第六屆、第七屆非遺節邛崍分會場活動,先後獲得了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委會「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太陽神鳥』優秀展覽獎」、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織工作先進集體」、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功舉辦作出突出貢獻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屆、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等表彰。(圖/文 邛崍市文明辦)
【來源:成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