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朝政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崇禎皇帝上臺後,為了「興明」,展示了幾個好的特長:一是果斷,他一上臺就除掉了禍害朝政的「攝政王」魏忠賢。二是勤政,他每天通宵達旦地審閱政務,處理國事。三是重賢。他提拔有真材實能的官員到高位,為家服務。
然而,儘管他改革創新,勵精圖治,以圖拯救大明帝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寒,再加上崇禎皇帝本人才情平庸,再加上老天不作美,天下四處鬧災荒。崇禎皇帝為了擴大軍需,竟然不顧百姓死活,加收賦稅,使得百姓食不果腹之下,揭竿而起。同時,他還生性多疑,導致數次貽誤戰機,最後局勢變得無法收拾。
公元1644年,明朝面臨內外夾擊的「生動劫」,外有滿清八旗虎視「關中」,內有闖王李自成兵臨「京城」。這時,民歌、謠言四起,都是「亡明」的徵兆。
此時崇禎皇帝無力回天,只能眼看著明朝滑向滅亡的深淵。這時,李自成率義軍已經逼進了京都。
這天,無心吃晚飯的崇禎憂悶之來了個微服私訪,他走著走著看到一面小旗,上面寫著3個字:活神仙。天下居然有活神仙,在好奇心裡的驅使下,他便上前讓這個「活神仙」算命——他想測一測大明的國運,是否能逃此劫難?於是在桌子上的字寫了一個「有」字。
那「活神仙」長得童顏鶴髮,問崇禎道:「請問是問家事還是國事?」
崇禎答:「國事!」
「活神仙」掐指算了一番,說:「『有』字是『ナ'和『月'組成,分別是『大』和『明』的一半,大明失去一半,這不就代表大明江山快要亡了嘛!」
崇禎聽了很不是滋味,於是笑道,「剛才寫錯了,我想測這的是『友』字。」
「活神仙」算後眉頭一皺,說「這『友』字是『反』字出頭,這不正意味著反賊有出頭之日了嗎?」
崇禎聽了有些晦氣,只好又說:「不好意思,我太糊塗了,我測的不是這個「友」字,而是「酉」字。
「活神仙」看了,嘆道:「『酉』字是『尊』字去掉頭和腳,而『尊』就是指九五之尊,也就是皇帝了,皇帝都不在了,大明這是要亡國了啊!」
崇禎聽了心中一顫,倒後退了幾步,才又再上前幾步,將「酉」字打叉,說道:「我其實測的是『尤』字。」
「活神仙」頭搖得象潑浪鼓:「這字最不吉利,『尤』是『龍』字少一撇,龍脈都斷了,明朝江山氣數已盡,龍也是真龍天子,龍少一撇,這是皇帝要亡的節奏啊!」
崇禎皇帝連續測了「有、友、酉、尤四「個字,結果都一樣:明亡。崇禎很生氣,但又不好發作,只好裝著很大度地讓隨行的太監給算命錢。
哪知,太監一時疏忽,竟然沒有帶錢。
崇禎皇帝又不想欠人錢財,情急之下便將自己的長袍咬了一口。「活神仙」見了,卻笑道:「算了,您這個就當免費算卦。」
崇禎好面子,非要給,「活神仙」一臉正經地說:「我們業內有個規矩,給死人算命錢不要錢。」
崇禎一聽,龍顏大怒,讓太監將他抓起來,本來就憋著一肚子氣,結果算命先生說:「啊呀,剛才您口咬衣襟,這個口下一巾,不就是『吊』字嘛!難不成你要上吊?」
崇禎被氣得差點暈倒,等他抬起頭再看前面時,「活神仙」竟然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後來,「活神仙」的算命字字應驗,1644年3月18號,李自成率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因受算命的影響,早已失去信心,不理朝政,他最終遣散了宮人,殺了家眷,最後落得個煤山自縊的下場。
據說,這個「活神仙」便是李自成的開國大軍師宋獻策扮的。他在李自成之義之初,便編撰了 「十八子主神器」 的神奇讖語。李自成大軍兵臨北京城下之際,李自成憂慮北京城牆高壕深,怕是一時半會攻不下來。宋獻策便想出了這樣的法子,扮成算命先生混入京城,然後以「算命」的方式,徹底「瓦解」了崇禎皇帝的鬥志和信念。崇禎最終落得城破人亡地步。
當然,正史並沒有「崇禎測字」的記載,只是民間一個傳說,或許是們臆想出來的,而不是真實存在的。但不管怎樣,崇禎測字還是體現民眾對暴明和崇禎皇帝的不滿和憎恨。失去民心的明朝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