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略微有點超齡,常被母親責難的小朋友,向我求助;略有感觸,跟大家談一談第一種親子關係中的邊際,催婚的家長。
我們身邊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跟外人相處的時候,大多能保持節制、禮貌;面對自己最親、最愛的家人,反而拉下了最後的偽裝,徹底發揮出了最兇、最醜、最惡毒的語言攻擊。
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反差,大致有打老婆的謙謙君子、罵老人家的成功人士、數落子女的虎媽鷹爸,當然還有其他的。
我常用一個俗語,「打無好拳、罵無好言」形容,既然開戰了,當然要挑最具有殺傷力的惡毒言語,要不然怎麼能觸及你的靈魂呢?
剛才提到的小朋友,大概二十七、八,母親嘮叨的一個常用語,再不結婚就成了「老姑婆」啦;有工作,就算是現在疫情當前,自養也是足夠的,還是會被說在家吃閒飯的。
有交家用,做家務,幫忙帶侄子侄女,也會被說是啃老、不思進取、長得太醜、沒人要。
有些人以為用比較重的語氣、嚴厲的態度,才能引起對方的重視,這其實一種典型的缺乏自信。
因為沒有下功夫去研究自己表達的內容,對方聽了之後的反應不如預期,就想用語氣和態度,強調一下自己身份,希望對方給予尊重。
可能一開始也曾經有過效果,過了一段時候,對方總是收到無效信息,自然會疲勞;不但削弱了表達者的權威,也會讓彼此的親密度下降。
表達者不知反省,無非是不斷加重語氣,加深態度,措辭嚴厲,再就到了口不擇言,彼此已經累計到致命傷害了,再加上一些意外的觸發,不可挽回的悲劇,大致上就是這麼引發的。
現如今社會發展到了這個程度,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現實情況;誰都知道要找個好人家託付終身,可是,並不是隨隨便便拉一個,就都是能夠長相廝守的好男人。
網上騙財騙色的新聞,已經不算少見了;去年還發生了殺妻騙保的慘劇。如果再不帶著眼睛、打著燈籠,到時候被人騙了,自己還樂呵呵地幫人家數錢呢。
家長關於子女的的未來生活,有要求、有看法當然是好的,這是關心子女的一個態度。但是,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家長們多是已經步入老年的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已經不是代溝能描述的,如果按照十年一代人的話,最少也是差了兩代人了,思想脫節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我們不能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對象,而且你又真的那麼愛子女,何必為了自己的著急,增加他們的負擔呢?
真的愛他們,就幫他們把後勤做好,讓他們能夠更加自由的發揮,找自己想要的對象;可以幫忙,但不要幫倒忙。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 )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3:21 )
老人家管好自己,就是對兒女們最大的支持了,這是我這些年來總結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沒有邊界的父母,只會讓親子關係緊張;都是一家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允許,讓孩子們專心對外,活得輕鬆一點,遠比你那幾句不一定對的話更加重要。
願上帝幫助大家!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