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存在很多因果關係,因為一個人從小如果順應家長的意思,滿足家長的要求就會獲得獎賞,聽從老師的要求會獲得老師的表揚,到了職場以後給競爭對手打小報告,諂媚上級會讓自己更安全。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把人最終往歧途上指引。不論是什麼人都會把責任推給社會,說社會就是這樣。難道社會也會犯罪嗎?
現在提倡注重高情商的培養,而實際上體現出的卻是對「情商」的誤解。高情商指的是情緒的自我管理意識,其中包括了:情緒管理、心情自我調節、識別他人情緒、改善他人不良情緒。
總是能保持正確心態去面對周圍事物才是高「情商」的表現。所以提倡了這麼多年情商培養,結果如何已經一目了然了。人們更喜歡把那些會來事兒,有眼色,會拍馬屁以及逢人說人話的市井之人定義為高情商,目標價值導向偏離了正軌,同時也帶著一大群人往這個方向前進,結果太可怕恕我不敢細說不能細想。
跟現代流行的高情商與之相對立的是不顧及他人感受,凡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無責任無擔當的另一類群體,造成如今這種局面的實際上是教育的源頭出了問題。那麼關於教育家長和老師應當注重的點分別有什麼呢?
教育本位失當的問題
縱觀我兒子幼兒園的家長們,很多人對於孩子學業的教育很有一套,早早就開始幫老師分擔學業教育的工作,孩子從小就開始認字、寫字、做算術題、思維訓練、才藝培養甚至諸如右腦開發等一系列偽科學範疇。
孩子處於不同年齡,在心智方面都會伴有相應的變化,針對這種認知變化,家長首要的任務並不是提早去諂媚老師的教育價值觀,而是應該更多地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成長。比如自我安全意識,生命體系認知、健全的人格。
現實中偶爾會聽到一句罵人話的內容是「人格缺陷」,形容一個人自己懂得不多卻總愛指責別人,處處與人樹敵,把跟人做對當成一種追求,同時還缺乏自己我行為的約束。網上常常報導學生自殺或者校園暴力事件,這些都是人格缺陷所導致,所以家長們請冷靜思考一下,一個很會學習但是卻從小伴有人格缺陷的孩子對你來說真的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嗎?
教育的終端是什麼
知識是無止境的,就算是翰林院的大學者也不可能是請老師來繼續教自己知識,人到了十九至二十五歲的年紀,自我教育體系逐漸完成。任何教育的最終指向都會不約而同指向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帶給一個人未來的身心健康成長,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生命健康意識的領悟,情感的正確表達方式;學校教育則帶給一個人探索真相的冒險精神,包括正確的學習態度、有效的學習方法,不畏懼困難的精神;社會教育則會給一個人帶來素養的快速提升,包括心理素質、抗壓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所有教育階段的最終指向應當是圍繞孩子將來的自我教育體系,獨立思維能力的形成,而不存在家庭教育一定是給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做鋪墊一說。
高情商也是自我教育成功的體現
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出身富貴,但不代表世界上所有窮人都不配擁有華麗的人生,古今中外貧民逆襲的事例有很多,雖然當我們去了解真相的開始,總被誤導為僅僅是運氣好而已,但仔細分析就會得出天底下的每一次成功都絕沒有偶然。
誠然X光、青黴素、火藥、鑽木取火都是偶然間發現,但仔細想想真的是偶然嗎?科研項目的所謂偶然必定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並且朝真相不停做著鋪墊。古人因為發現圓形的物體比方形更加平穩,於是在發明軸承之前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別人可以傳授知識以及道理,但如何正常運用還得看個人如何理解。最後希望看到今天內容的朋友別再曲解情商的定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