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對星系、山河、動物等都有自己的崇拜對象。在外太空中,人類首先崇拜的是萬丈光芒的太陽,其次是詩一般的月亮。而北鬥七星也是古老中國最崇拜的星系。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也以北鬥來命名,可看北鬥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很深的情緣。
在中國各種的相術、文學作品、道家文化、神話傳說故事等載體中,都有很多相關北鬥星的描述,很多故事總是與它們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北鬥七星是由天樞、天璣、天權、玉衡、天璇、開陽、瑤光七星組成,根據其分部位置的形態,古代中國人把這七星構想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
北鬥七星在中國遠古時期就有所認識,並掌握它們的運行軌跡。在歷史文化中,北鬥星在古代屬於帝星,北鬥位於北方俯瞰著滿天星鬥,好像皇帝俯瞰自己的河山一樣。故此皇帝以北鬥自比。而北鬥除了道教應用以外,別的人應用都是不赦的罪名。在古代歷史名著《史記》的《天官書》中記載:輔星明近,輔臣親強;斥小,疏弱。」明朝何景明的 《告咎文》描述:「又使北鬥以振紀兮,命輔星以佐之。」
在道教文化中北鬥眾星之母紫光夫人,她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一個春天她在花園遊玩有感悟,生下了九個兒子,大兒子成年後成了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二兒子成為紫微大帝。其它兒子出生時,並非胎形,而是七顆明星,生落地來,即自動排為鬥勺之狀,柄指一方。排列成形後,方才化為胎兒的模樣,他們長大了以後,修成正果,才回歸星位成為了天上的北鬥七星君。
北鬥星在太陽系中,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在《三國演義》諸葛亮乃設七星燈,終日步罡踏鬥以禳之,司馬懿仰觀星象,知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領兵探之。不料魏延誤認劫寨,匆匆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踏滅。土家族十分崇拜九皇,每年九月都舉九皇會,屆時不售葷食,全市遍插三角黃旗。皆與道教九皇信仰有直接的淵源關係,並受到了道教設燈儀祭拜北鬥七星和授籙的影響。
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考古中,在崖巖畫中都可能有祭天的場面。在仰韶文化中也發現了三組用蚌殼擺成的龍虎圖也距今6400年前的傑作了。第一組龍虎圖位於45號墓中,墓主人的左右兩側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出一龍一虎,龍虎的頭均朝向北方。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開始崇拜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