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七星:中國人最信仰星系,帝王最愛紫微星,道教稱為七星君

2021-01-07 時事面對面

當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對星系、山河、動物等都有自己的崇拜對象。在外太空中,人類首先崇拜的是萬丈光芒的太陽,其次是詩一般的月亮。而北鬥七星也是古老中國最崇拜的星系。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也以北鬥來命名,可看北鬥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很深的情緣。

在中國各種的相術、文學作品、道家文化、神話傳說故事等載體中,都有很多相關北鬥星的描述,很多故事總是與它們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北鬥七星是由天樞、天璣、天權、玉衡、天璇、開陽、瑤光七星組成,根據其分部位置的形態,古代中國人把這七星構想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

七星構成古代舀酒的鬥形

北鬥七星在中國遠古時期就有所認識,並掌握它們的運行軌跡。在歷史文化中,北鬥星在古代屬於帝星,北鬥位於北方俯瞰著滿天星鬥,好像皇帝俯瞰自己的河山一樣。故此皇帝以北鬥自比。而北鬥除了道教應用以外,別的人應用都是不赦的罪名。在古代歷史名著《史記》的《天官書》中記載:輔星明近,輔臣親強;斥小,疏弱。」明朝何景明的 《告咎文》描述:「又使北鬥以振紀兮,命輔星以佐之。」

在道教文化中北鬥眾星之母紫光夫人,她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一個春天她在花園遊玩有感悟,生下了九個兒子,大兒子成年後成了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二兒子成為紫微大帝。其它兒子出生時,並非胎形,而是七顆明星,生落地來,即自動排為鬥勺之狀,柄指一方。排列成形後,方才化為胎兒的模樣,他們長大了以後,修成正果,才回歸星位成為了天上的北鬥七星君。

北鬥星在太陽系中,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在《三國演義》諸葛亮乃設七星燈,終日步罡踏鬥以禳之,司馬懿仰觀星象,知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領兵探之。不料魏延誤認劫寨,匆匆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踏滅。土家族十分崇拜九皇,每年九月都舉九皇會,屆時不售葷食,全市遍插三角黃旗。皆與道教九皇信仰有直接的淵源關係,並受到了道教設燈儀祭拜北鬥七星和授籙的影響。

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考古中,在崖巖畫中都可能有祭天的場面。在仰韶文化中也發現了三組用蚌殼擺成的龍虎圖也距今6400年前的傑作了。第一組龍虎圖位於45號墓中,墓主人的左右兩側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出一龍一虎,龍虎的頭均朝向北方。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開始崇拜北鬥。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北鬥七星君」指的都是誰?
    道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它擁有龐大的神仙體系,其中有先天之神,有後天之神,也有自然宇宙之神。而道教研究過宇宙的奧妙,比如天文曆法,宇宙起源等等。古人研究宇宙就離不開對星星的探索,他們把北鬥七星神化為北鬥七星君,以表達對自然的崇拜。
  • 道教人物:五星七曜星君、北鬥七星君
    道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給以姓氏、服色,賦予威權職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擬人神表徵而崇拜之。道教以日為大明之神,稱為日宮太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陽為飾。 以月為夜明之神,稱名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為飾。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北鬥七星化作的七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
  • 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北鬥
    原標題:舉頭望北鬥編者按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篇章。北鬥,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的星辰名字,北鬥七星信仰,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它連接星空與人間,成為中國人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指路明燈。
  • 道教神話中的「北鬥七星君」,除了文、武曲星君,你還認識哪些
    對於天文學,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基本上只認識太陽、月亮,雖然時不時也會說起北鬥七星,但其實我幾乎找不到它的蹤影,所以天上除了日月之外,其他的都統稱之為,星星!而這些讓人分不清楚的星星,很多在古時候都是神明的象徵,分管著世間許多的事物,比如我們常說的文曲星,就是來自道教的北鬥七星君呢。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北鬥七星化作的七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這些星君有些在民間廣為流傳,比如文曲星君,在古代每每有神童出世,人們都回形容那位神童是文曲星轉世。
  • 北鬥七星:北鬥七星由什麼組成?
  • 玄之又玄的文學:北鬥七星那點事兒
    在眾多玄幻小說中,出現了大量與北鬥七星相關的詞彙,例如:《扶搖皇后》出現了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等名稱;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還把瑤光比作了上神,在創作者的筆下,北鬥七星變得越來越有傳奇色彩。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自帶玄幻光環的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君
  • 漢族的北鬥信仰起源於什麼時候?月份的確定和這個有關係
    根據自然科學對左、右樞等早期北極星的測算,中國人自覺去觀測北鬥星的歷史的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 到 40 世紀.而北鬥七星的崇拜信仰見於書載則出現於先秦時代,甲骨文記載了先民頻繁的祭祀北鬥的活動,《尚書舜典》亦有明確記載:「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班固在《漢書.李尋傳》篇中論七政指春、夏、秋、冬、人文、地理、天文。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古人將「北鬥七星」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舀酒的鬥形,因此稱為北鬥,它在不同的季節出現,古人方位來確定季節 北極星是七個星辰當中最亮的,古代也是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 春季時,北極星在東,古代要巡視天下,往往都是從東方開始,《易·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鬥七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幾千年來北鬥七星還衍生出了不同的神靈,道教中衍生出了北鬥七星君即:貪狼、巨門、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漢代「北鬥七星」:上曜星月、下安物望——談談北鬥對漢代的影響
    中國北鬥七星6月23日上午,我國北鬥三號導航衛星成功上天!北鬥導航的名字來源於「北鬥七星」,寄望著衛星像北鬥一樣能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北鬥導航系統的命名,有著鮮明的中國色彩,彰顯著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漢朝時期,由於古人對星象的崇拜和北鬥變化規律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北鬥信仰在民間和宮廷盛行,尤其最被道教所重視。
  • 北鬥七星中最黯淡的一顆,或來自其他星系,它侵入銀河系要做什麼
    筆者:三體-小遙每當夜幕降臨,抬頭仰望晴朗的夜空,人們總會看到北方的天空中有一組勺子狀的星星,它們被形象的稱為「北鬥七星」,千百年來指引無數人找到正確的方向,在佔卜學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夜觀天象,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認識到北鬥七星的「導航」作用,並且發現各個天體的位置變化規律。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天文愛好者仍然會對北鬥七星格外關注,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驚奇地發現,北鬥七星中存在「入侵者」。
  • 「北鬥文化」如何演變「北鬥信仰」?看漢代古人的星空崇拜與發展
    而北鬥七星的形狀仿佛一個勺子,在夜空上又十分明亮,這給了古代人民啟發,他們決定按照其北鬥的形狀規律來定時進行農業等傳統活動。同時,北鬥七星的活動也很有規律,它的鬥柄旋轉一圈正好為一年四季,這為古代先民創造曆法奠定了基礎。我國最古老的天文曆法文獻《夏小正》就提到了以北鬥為觀星計時的工具:正月初昏,鬥柄懸在下,六月初昏,鬥柄正在上,七月,鬥柄懸在下,則旦。
  • 北鬥七星小知識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比較崇敬自然,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對星鬥的研究。上古時期,人們便學會用太陽、月亮、和星星來辨別方向,指導農業生活,也將人間禍福與星象聯繫到一起,更給星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著名的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的名稱與含義
    古人認為北鬥七星各有所指,《晉書天文志》 說北鬥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       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 【北鬥七星君】玉雕七枚組合扳指,究竟有何用意?
    那麼北鬥七星的地位在古人心目中有多重要呢?《天象列星圖》:「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鬥。」簡單來說,北鬥七星,調理綱紀,統御乾坤,可判斷世人生死禍福。
  • 中國古代神話——北鬥七星君
    北鬥七星君北鬥七真君又稱作鬥齋,北鬥星神
  • 北鬥七星之玉衡星 七星中最亮的一顆星
    玉衡星時北鬥七星裡面的第五顆星,它時鬥柄的第一顆星,也是北鬥七星裡面最亮的一顆星,雖然時一顆二等星但亮度已經極其接近一等星的亮度了。它的位置也極其重要,它時連接鬥柄和鬥勺的一顆星。玉衡星距離我們大約有81光年。
  • 成都發現「北鬥七星柱」遺址
    經多方走訪和考證後,文管所發現三根石柱竟然立於清代,並且是當年的「北鬥七星柱」的遺蹟,為發現和研究成都文化歷史,尤其是道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標本。  奇怪:三根怪石柱哪兒來的?  解密:北鬥七星柱立於清代  金所長告訴記者,弄清這三根柱子的來歷還頗費了些周章。根據石柱上「?上玉皇本行集經」字樣,工作人員判斷應為道教經典《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的殘文。通過查找資料,工作人員發現附近的青羊宮可能與此相關。原來,上世紀五十年代,青羊宮山門還未拆除時,正對著青羊橫街,由望仙橋連著河對岸的望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