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我想大家都聽說過,比如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人說我要跟周公約會去了。或者是晚上做了什麼夢,早上起來總會周公解夢一下。那麼周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
首先歷史上確實是有周公這個人,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原名叫姬旦(雞蛋)。這麼說的意思是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楚地記得周公這個人的原名。在歷史上周公其實是一名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那麼和周公約會這一說法,其實源於孔子的一句話:「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意思是說:我衰老的很厲害呀!我已經好久沒有再夢見周公了。周公是孔子最敬佩的古代聖人,據記載,周公是西周時期大概公元前 1100年,孔子是公元前551年,兩人相差500年左右。當時孔子遊歷各國,處處碰壁,最後不得不返回魯國,當時的孔子已經年邁,說這話的情況正是在憂愁的時候,內心對周公和自己的差距簡直無法言表,所以只能這麼說。
再來說說孔子,孔子在年輕的時候,一心想推行周公之道,人們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也成了孔子的夢想,所以在夢中經常能夢到周公。歲月不饒人,孔子到了年老體邁,精力不足的時候,雖然還是有復興東周,恢復周禮的志向,但是無奈「時不利兮」,夢不見周公,也可以說是睡不著覺,做不了夢,因此孔子傷感不已。
說到周公解夢,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相信周公解夢呢?而且還有很多人覺得周公解夢特別準。
那是因為,自從有孔子不復夢見周公這一說法之後,周公便與夢產生了無形的關係,從古流傳至今,別有了周公解夢這一說法。事實上周公也不會解夢。我們現在所依賴的周公解夢,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覺得準呢?
既然有了周公解夢這一說法,自然會有人去研究這方面的學說,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夢,會有很多種解釋,那是因為解說的人,其實也拿捏不準到底是哪個意思,而我們現在的做夢人,已經形成對周公解夢的依賴,即使夢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我們也會生搬硬套,往周公解夢解說出來的方面去思考,多數情況下,總會有那麼一點點解說裡的相像。
現在知道為什麼周公解夢不準了吧?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理作用。與可惜沒有任何依據。所以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