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媽媽
我報讀了一個2年的家庭教育課程。最近一期講的是性格與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正確認識孩子的性格,理解不同性格之間的差異,能夠更好地引領孩子揚長避短,少走彎路,成長得更優秀。
課程主要使用的性格測評工具是全球知名的PDP性格測試(行為特質動態衡量系統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PDP根據人的天生特質,將人群分為五種類型:支配型、外向型、耐心型、精確型、整合型。為了將這五種類型的個性特質形象化,根據其各自的特點,這五類人群又分別被稱為「老虎」、「孔雀」、「考拉」、「貓頭鷹」、「變色龍」。這個系統可以用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特質、活力、動能、壓力、精力和能量變動等情況。
很多世界500強公司用這套測試系統來評估人才,挖掘有潛力的管理者,強化他們的天賦,從而提高公司整體運營能力。這套工具現在也可以用在家庭生活、個人成長、兒童發展等諸多領域。
最近,我就給自己、老公和11歲的兒子都做了測試,並專門找了權威人士做了解讀。測試的結果讓我有很多意外。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小故事也讓我頗有感觸。
1、兒子的測試結果顯示多種預警信號,讓我一度不知所措
測試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但是有時候認識自己了,並不見得有多開心。因為很可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負面信息。比如說,這次PDP性格測試顯示,兒子是單考拉性格,考拉特徵值很高。考拉性格溫和,有耐心,但是目標感、執行力比較弱,對細節的把控能力也不是強項。這對於學習來說,並不是一種很有優勢的性格。
不僅如此,測試結果還顯示,兒子的自信心值比較弱,低於正常範圍,能量值也不是很高。從整個測試結果看,一共給出了4個預警信號。綜合各種情況來看,孩子的學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力。
這個結果出乎我們全家人的意料,包括兒子自己。我一直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比較關注。在我看來,兒子的記憶力很好,理解力應付小學這點知識也完全沒問題。我從來就沒有意識到,學習對他來說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但結果卻不是這樣。這的確會讓我們有些不安。小學期間就產生了這樣的壓力。到了初中,豈不是學習壓力更大?
測試之後,本著接納和理解的態度,我和兒子認真地討論了這次測試反饋出來的情況。我問了他兩個問題。
(1)你覺得學習壓力在哪裡?
我跟兒子把語文、數學、英文、科學……甚至連體育都列出來,一個個拆解,分析壓力源。我們用5分制來做兒子的自信心評估。對於英語、科學這些,兒子都給了4.5、4.8這樣的高分。但是數學竟然只給自己打了1.5分。
我知道兒子性格低調、內斂。他不喜歡把預期和表達都打得很滿。如果覺得一件事情能做到3分,他可能只會說2分。但即便如此,數學1.5分還是讓我們有些意外。
(2)你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嗎?
我跟兒子說,如果你真覺得學習有壓力,或者感到疲憊之類的,也不用太緊張。就算你最後普普通通,只要你能接受,我就能接受。但是兒子並沒有順著我的意思。他明確地告訴我,不能接受自己這個樣子。
2、父母的態度很重要,一念之間就有可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自從那次測試之後,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都處於矛盾和糾結之中,不停地反思、復盤。
我深深感到,任何想法都在一念之間。
我可以努力去發掘孩子的積極能量,不斷地引導、放大,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也可以放大測試反饋的問題。比如說,有時我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念頭。感覺脾氣好、有包容心,不愛計較這些兒子曾經的優點,都像是自信心弱、能量低的表現。這讓我很容易掉到消極的坑裡。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真的很關鍵。不同的態度會生發出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會讓孩子的未來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還好,我結識了一撥很懂教育心理學的朋友。當我和一位專家朋友交流想法的時候,她反問我,考拉寶寶不夠嚴謹、細心。但是什麼才叫嚴謹?犯低級錯誤就叫不嚴謹嗎?那什麼才叫低級錯誤?
她說,「我在學校教英文,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都帶過。我發現很多孩子b、d不分,f寫得不規範。我講了很多很多遍,還是容易出錯。這算不算低級錯誤?但是很多孩子都這樣,甚至到了六年級還出現這樣的問題,你還會把它定義為是低級錯誤嗎?還是說,這只是孩子身心發展這個階段的正常現象?又或者是為人師者沒有用孩子的語言讓孩子很好地領會呢?」
我深受啟發。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性格是可以改善的,自信心也是可以培養的。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糾結孩子有什麼問題,而是應該平衡自己的心態,用更有益的方式去看待問題。既不迴避,也不過分悲觀。
3、又一個意想不到:不積極的測試結果反而激發了兒子的積極表現
在我還在試圖平衡心態的時候,兒子已經在悄悄發生改變。
PDP性格測試反饋兒子能量值比較低。的確是這樣,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按理說應該是精神氣特別足的。但是兒子卻總有種蔫塌塌的感覺。比如,進電梯總喜歡靠著,平時走路腰總是挺不直,看書的時候喜歡窩在沙發裡。總之,怎麼舒服怎麼來。
此前,我們也經常提醒他,但他總是顯得不在意。而這次測試讓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發現,當我再提醒他要站直了、寫作業姿勢要端正時,他會很快地調整。有時候還主動跟我說:「媽媽你看,今天這個事情是我主動想到要這樣去做的。」
兒子的潛臺詞是:看,我在改變。我看到了「他想證明自己」這種積極的信號。這讓我很意外,又很欣慰。深感驅動孩子最強大的力量就是自我覺醒。
那段時間正值期末考試複習階段。我比以往更關注他的複習,帶他梳理整個學期的知識點。我想表達對兒子的關心,幫助他構建自信。日子過得很快。兩周過去了,兒子期末考試。又過了幾天,他到學校拿成績單。
拿成績那天,他一見到我就滿臉得意。他洋洋自得地跟我說:「我總成績全班第四,男生第一。你看,上學期期末自評時我說這學期要進前五,我就進前五了吧?」
嗯,我想起之前評價手冊上,兒子寫的那行小小的字:爭取下學期進前五名。那行字比其他字都小,顯得那麼心虛、沒底氣。我當時也沒把它當回事。畢竟在我看來,男孩子小學階段,能有個前十名的成績就已經不錯了。
但是這一回,我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自信。我開始反思:難道考拉性格的孩子真的一定會掉進23名(一個關於考拉性格孩子的經典案例)的魔咒嗎?或者說,也有改善的空間?如果有,那有效的方法又是什麼?
4、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深度剖析孩子的壓力源
為什麼短短兩周,孩子的自信表現差異會那麼大?我再次回顧了測試結果,希望從中確認一些積極的因素。同時對那些看起來不太樂觀的信息做反思,探尋問題的根結。
覺察1:考試前兩周老師和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都明顯增加
像兒子這種並不算細心的孩子,稍有不慎,多錯幾道題,成績就有可能下滑。所以大考之前,老師通常都會重點關注這類孩子。多批評一些,多給點壓力,希望他們能認真對待考試。而這些,多少都會影響到兒子的自我認知和情緒。從前後的狀態差異看,很明顯,兒子沒能客觀地看待老師的批評。他因此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覺察2:父親的光環給兒子造成了壓力
我家爸爸是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的,一路讀到博士都跟數學有關,算是絕對的數學學霸。而兒子給自己的自信心打分,數學卻只給了1.5分。回想起平時家人和朋友的聊天,大多數人都會很自然地認為我兒子數學肯定會很好。可事實情況是,我家的學霸爹幾乎不怎麼管兒子的學習,也不贊成孩子上奧數輔導班。在娃爸看來,小學數學很簡單,不需要怎麼學。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刷題不夠,嚴謹度不夠,就會經常出錯。答題也容易出現不規範被扣分的情況。
父親的光環並沒有成為兒子的榮耀和動力,反而造成了壓力。我想,當別人說「你爸數學那麼好,你肯定也不會差「的時候,兒子內心一定是不自信,而且焦慮的。他不知道好的標準在哪裡,他只覺得爸爸的那個「好「似乎那麼的遙不可及。他不明白只關注自己就好。能不能把上課內容理解,能不能認真地把作業做完。
覺察3:過於放大「考大學「的難度
讓兒子產生壓力的還有「考大學「。一次,我跟兒子聊天,他問我,萬一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我當時半開玩笑地回答:」哎呀,那這個有點兒難辦啊。你服務意識不強,溝通能力又不好,又不愛出力幹體力活。也就只能上大學,搞點技術、研究什麼的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兒子應該自此認為自己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了。但是他卻偏偏把考大學這件事想得難如登天。
後來又有一次聊天,我提到二八定律。我說,別看你們班現在50多個孩子,到最後能考個還不錯的大學的,最多只有十來個。兒子驚訝地說,「還能有十個上大學的呀,我還以為只有三個嘞!」
當時我瞬間就意識到,兒子把上大學這個事情想得太難了。小孩子思考問題不成熟,過於樂觀和過於悲觀都是極為常見的。很顯然,兒子是過於悲觀了,放大了一些事情的難度。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關心孩子,多溝通,覺察到壓力真正的根源。也許真相併不像我們通常理解的那樣。
5、復盤:如何培養考拉型寶寶的自信心和自驅力?
(1)等待與接納,不施壓,不傷害
考拉寶寶響應速度比較慢,行動力也比較弱,因此等待和接納是必須的。但我更想說的是:不給壓力,不帶情緒,不傷害。
父母常常會因為無意識的言語打擊到孩子。對此,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覺察。想想為人父母真的挺不容易,要情緒穩定,又要活得通透,真的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但對於孩子來說,這真的很重要
(2)所謂改變,在於孩子自己能意識到他想要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的改變並不來自於父母的要求,而是來自於他們自身的覺醒。尤其對於比較安於穩定狀態的考拉寶寶,更是這樣。
在沒有做這個測試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兒子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有什麼問題。反而是這次性格測試,讓他有了一次深刻剖析自己的機會。他開始發現,原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態度和他想要的生活並不匹配。他必須要做一些調整和改變。
我能看到這是他發自內心的驅動力。雖然不見得改變得多徹底,但他真的在努力了。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對於父母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孩子每一點的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認可,強化他內心的力量感。
(3)所謂改變,在於孩子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復盤整個過程,我發現兒子體現出來的負面情緒,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對自己的認知不夠。有時是信息不對稱,有時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太高,行動力達不到要求等等。
如果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行動力和目標有效地結合起來,一點一點去實現,不斷拿到成就感,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也很重要。比如說,兒子雖然性子慢,節奏感不強。但是他也有持之以恆的耐心,而且他的記憶力非常好,理解力也不錯。這些對於學習來說,都是很好的優勢。
父母應該懂得放大孩子的優勢,從中獲得一些積極的成功經驗。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來說,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我從這次PDP性格測試中拿到的經驗與心得,希望能對你有借鑑意義。
(文章內容整理自課程學習分享)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