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的時候,我開始循環播放奶茶的《一輩子的孤單》,這似乎是一種儀式感,可以激發出我更多的靈感。奶茶本就是我喜歡了很多年的歌手,聽著喜歡的歌碼字,想想就美。
說回正題,第一眼看到《一個人就一個人》這個書名,我莫名感覺作者有一種賭氣的成分在,就好像是說,你們不陪我就算了,我一個人就一個人。
但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我完全誤讀了,作者的本意或許是這樣,我等著你們,如果你們不來,那我就享受一個人的世界。
一個人的世界是享受還是折磨?人們對此的理解更多認為是折磨,所以我們看到那些形單影隻的人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湧起一股同情,當然也有可能是嘲笑:看,那個人孤單得像鬼一樣。
殊不知那個「孤單得像鬼一樣」的人正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快活得不知天地為何物。
我坦白,我就是那個「孤單得像鬼一樣」的人,但我更是那個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快活得不知天地為何物的人。
01.我的圈子越來越小了
我自認為我並非是善於交際的人,但上學的時候也還是有一群處的好的朋友,但我前一段時間突然發現,我的圈子似乎越來越窄了。
那些我可以隨時給他們發消息而不會覺得不妥或尷尬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有點兒慌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我的人格魅力直線下降了?朋友都不想和我玩了?
後來我反思了很久,終於想明白了,不是我的人格魅力下降了,是我的勤勞指數下降了。
我真的越來越懶了,特別是懶於交集。我現在就是那種如果別人不主動給我發消息,我絕對不會主動去聯繫別人的那種人。
問題就在這,懶就是罪過,懶讓我的圈子越來越小了。所以看到這篇文的朋友們,我不聯繫你們不是我不喜歡你們了,只是單純地因為我懶。
更絕望地是,我明明知道我懶,但我卻不想著去改變,我越來越發現,我這樣的人,或許不適合交往,活該孤單。
但孤單很慘嗎?一點兒都不啊!天知道我多麼享受孤單,享受一個人的世界。這並不是嘴硬,而是真的享受。
一個人的世界可太爽了,不用合群,不用遷就,我每時每刻只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自己。
當然,我難道就沒有覺得孤單很難捱的時候嗎?覺得很寂寞的時候嗎?肯定是有的,而且有人把我所感受到的孤單描繪得淋漓盡致:
是的,就是這種感覺。很多次我下午睡著,傍晚醒來的時候,是最容易孤單的時候,孤單到仿佛我都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既然這麼孤單,為什麼還要一個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反問:難道兩個人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孤單了嗎?或者在精確一點兒,難道戀愛中的人就不會感覺寂寞了嗎?
02.人是不是必須結婚
終於說到戀愛了,楊笠真的是我的偶像,我們就連喜好都很像,她喜歡說談戀愛,我也喜歡說談戀愛。
雖然我沒談過戀愛,但架不住我會紙上談兵啊。
畢業之後,我就開始想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時候結婚?我和我的同學、朋友也有意無意會談到這個問題。
但其實我疑惑的不是什麼時候結婚,而是人是不是必須結婚?
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會有人這樣說:人肯定是要結婚的啊,就算你不為你自己打算,也得為子子孫孫打算啊,不結婚哪來的孩子?沒孩子國家怎麼發展下去?
這種論調一開始說得我有些無地自容,甚至讓我感覺我很自私。但聽得多了,我慢慢回過味來了,不結婚怎麼就自私了呢,怎麼就阻礙國家發展了呢,這怕不是一種畸形的愛國綁架。就好像你只有生孩子才是愛國,不生孩子就不愛國一樣。
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我特別想說一句,請你在站上道德制高點之前,先戒菸戒酒戒掉一切不良嗜好,因為它們都不利於你的身體,你沒了好身體還怎麼發展國家?
人總愛有一些特別遠大,甚至有些假大空的理想和說辭。這些理想和說辭未必是為了去實現,或許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高瞻遠矚。
越是假大空的說辭,我們越是能輕易說出口,而越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我們卻很難做出切實的保證。因為我們骨子裡相信,那些假大空的說辭永遠都不會輪到自己來實現,而那些息息相關的事情,做不到可是會丟臉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譴責那些不婚不育的人,但他們在譴責的同時也在肆無忌憚地揮霍著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邊的綠水青山。這個時候他們怎麼不想想子孫後代和國家未來了呢?
說到這裡,我的觀點其實已經很鮮明了,現在的我越來越覺得人並不是非得結婚不可。你可以說這種行為是不想承擔責任,但你不能說這種行為是不負責任。不做父母,總好過做一個不稱職的父母。
03.不能辭職的職業
之前演員秦嵐被問及催婚催生的話題,有人說不結婚就是不負責任。
我腦子裡的血一下就上來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很難相信他在家庭、在婚姻中會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
伊坂幸太郎在書裡寫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我忘記這是那本書了,但這句話用來形容《雙子星》在貼切不過了。
原生家庭這種可怕的情節在小說裡簡直太常見了。所以我一直覺得,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職業,這種職業沒有專業課,沒有實習期,更重要的是,不能辭職。
你永遠無法想像,一個不負責任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所以那些不結婚的人,或許只是沒有準備好為人父母,是對婚姻的慎重。
肯定又有人會說,大家都沒有準備好,怎麼人家能結婚你就不能?正是因為這種觀點的盛行,離婚才變得越來越常見。
我們不能因咽廢食,恐懼婚姻,但也不能趕鴨子上架,以為生活和經歷會教給我們一切。不會的,為人父母從來就不是一件可以觸類旁通的事。
《奇蹟男孩》裡面說,為人父母就意味著一刻不得閒。這樣的職業,難道不應該慎重一點兒嗎?
04.婚姻不是交代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是不是有點兒跑題了,怎麼從婚姻就談到父母了?如果婚姻和父母聯繫在一起,很容易讓我們忽略婚姻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但其實兩個人要想在一起,首先該考慮的是婚姻本身,到底適不適合在一起。
《傲慢與偏見》裡面,簡奧斯汀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沒有愛情,可不能結婚。
我看到很多人將《傲慢與偏見》當做自己的愛情聖經,當做是自己的初心。但最後我們往往會背叛我們的初心。
我們經常嘲笑古人封建,嘲笑封建婚姻,但其實從某種角度上看,現代人的婚姻和古人有些相似,婚姻和愛情都是涇渭分明的。我們為了父母結婚,為了孩子結婚,甚至為了房子結婚。
唯獨不是為了愛情,我並不是在譴責什麼,只是在表達一種遺憾,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作為一個母胎solo在為賦新詞強說愁。
現代人的婚姻被附加了很多東西,這些附加物讓婚姻變得不再純粹,也讓更多的人恐婚。
一直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結婚?但很少會有人考慮,你為什麼不想結婚?不結婚不代表不想結婚,或許只是身邊的環境讓人恐懼婚姻。
這個時候我們不該再問為什麼你不結婚,我們該反問為什麼他們不能讓我們相信婚姻,不能提供一個讓人相信婚姻的環境?
舉一個或許有些極端的例子,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孩子往往會對婚姻產生恐懼,這個時候催婚不再是「為你好」,而是旁人的一廂情願。
我特別喜歡科學家顏寧的一句話,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交代。
或許有人會覺得顏寧這話有點兒鼓吹不婚了,我並不這麼想,因為從顏寧的話裡面我們還能讀出另一層含義,結婚,不是為了給誰一個交代。
05.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劉同的這本書名字叫做《一個人就一個人》,但其實書裡面寫的全都是他和朋友的故事,即便是他創作的小說,其中也是關於朋友,而不是孤獨。
我一開始覺得這樣寫是不是跑題了,但後來看到這句話,才明白其中的深意:我說特別像一條賤狗,待在角落可以一動不動,你喊我就過來,不喊我也不覺得落寞,不覺得自己了不起,能適應一切環境。
這本書並不是在鼓吹單身萬歲,一個人真是太爽了。相反,從劉同的那些經歷來看,我們會覺得有一些知心朋友真是太好了。
但關鍵在於,你可以有朋友,你可以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但你應該時刻保有一個人的世界。
這句話其實和奶茶的《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不謀而合。
在這本書裡,奶茶提到了一位英國心理學家的觀點,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最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的懷裡孤獨」。意思是說,即便兩個人沉默沒話說,但靜靜躺在對方懷裡也依舊感覺很美好,這是兩人相互信任的極致表現。
擁有對方,同時也保有自我,這樣的關係實在是太妙了。而且只有這樣,當有人從我們生命中離開時,我們的人生才不會因此坍塌,因為我們始終擁有一個人的世界。
一個人不是難捱的寂寞,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世界,一個人就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