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年紀卻患乳腺癌!為了她們的人生,醫生突破自我

2020-11-24 騰訊網

28歲的她

是一名小學老師,溫柔嫻靜;

31歲的她

是一名醫生,陽光樂觀;

但是她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乳腺癌患者

當疾病來襲

陌生人變成

感同身受的親密朋友

醫護人員變成

修身補心的擺渡人

自己,則變成了

堅強人生的締造者

逐夢年紀 卻被癌症纏身

9月10日下午,河南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二病區裡,兩位年輕女士正在和病區主任李文濤交談著。

如果不是身上穿著的病號服透露出兩人的身份,單從外表看不出有何異樣。

這兩個人一位叫曉敏(化名),今年28歲;一位叫木子(化名),今年31歲。

曉敏是一位小學老師,說話語氣輕柔緩慢,自帶萌感,她說,除了教書,她還喜歡看書,生活自在充實。

木子是一位醫生,每天接診大量患者,讓她養成了果斷幹練的行事作風,除了治病,她每年都會外出旅遊,用「精彩」形容自己的生活。

在8月16日之前,

倆人命運軌跡從未相交。

但在一次

相似的意外發現後,

她們的生活

發生了巨大改變

木子回憶,大概在兩個月前,她睡覺時突然感覺自己的左側乳房疼痛,可以摸到一個腫塊,身為醫生的她立刻敏感起來。

第二天上班,她趕緊為自己做了一個乳腺彩超

當超聲探頭觸及身體、屏幕上顯示出影像時,木子頃刻間淚如雨下。

「腫塊足有一個雞蛋大小,看著像是惡性的。」木子說,為了進一步確定,她又讓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再次檢查,並且做了病理檢驗。

結果不盡如人意。

於是,她在老師的推薦下,於8月16日住進河南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二病區,向李文濤主任醫師尋求幫助。

曉敏也在經歷過相似的遭遇後,於同一天和木子住進了同一個病房。

於是,倆人成了病友。

也許是年齡相仿,也許是經歷相同,兩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感,對待彼此的遭遇感同身受。

木子說——

當確診疾病的時候,她一瞬間失去了所有的知覺,不敢想,不願想,也不知道該想點什麼。

「為什麼是我?」

這個問題就像刻在腦袋裡一樣,繞不開。

她拿起電話,將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自己的老師、知名醫學專家,請求專業幫助。但她卻遲遲不敢再打第二個電話告訴父母。

她說,自己年紀輕輕,人生才剛剛開始,終於可以回報家人了,卻一下成為拖累。

站在窗前,眺望遠方,仿佛整個世界從此自己失去了聯繫,一了百了的念頭時常蹦出來。

曉敏也動過輕生的念頭。

那段時間,她經常把自己窩在沙發裡,一坐就是一天一夜,成宿難眠。

愛情未至,夢想未成,甚至連生活都沒來得及認真體會,人生的終點似乎卻早早到來。

心理身體雙重壓力讓這兩位年輕的姑娘深陷絕望,難道真要與世界說再見了嗎?

修身補心

高難手術降低疾病損傷

在老師、同事、家人的鼓勵下,也懷著一絲不認命的心理,木子和曉敏都找到了在全省乳腺癌治療方面經驗豐富、技術先進的李文濤。

「他每天都面帶笑容,說話辦事雷厲風行,看著很有活力。」曉敏和木子眼中的李文濤無懼困難,遇見多麼棘手的病人,也能從容應對。

專家的自信給了兩個姑娘信心

但她們不知道的是,在認真研究完兩個人的病情後,李文濤一夜未眠。

//////////////////////

他說:

兩個姑娘還都年輕,未來結婚、生子等人生路還有很長,但是出於安全角度,她們必須全部切掉左側乳房組織,進行大範圍的淋巴清掃

//////////////////////

▪如何將損傷降到最低,讓她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如何幫她們重建完整身體、重拾信心……

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他深感自己的責任之重。

「如果這是我的親人,我會怎麼辦?」

這是李文濤考量年輕醫護人員對患者責任心強弱的標準之一,如今他這麼反覆地問自己。

最終,他決定採取高難度手術方案——單孔腔鏡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並一期乳房重建術。

這種手術切口直徑

3釐米

並且位置在乳暈部位

天然隱藏了手術疤痕

最大程度

減輕了對表皮的破壞

為乳房重建做好裝備

但是傷口小意味著手術難度的提升。

李文濤介紹,乳房沒有天然的腔道,需要找準解剖位置建立操作腔道,並且乳房空間相對狹小,手術器械操作起來十分不便。

突破自我,是李文濤團隊對自己的要求。

木子和曉敏先後成功接受了手術。

手術下來,她們兩個——

不僅切除了病變組織

還完成了乳房重建

身體的完整,讓二人的心理稍稍得到安慰。

不僅如此,李文濤及其團隊還專門為他們請來心理輔導,疏通心理障礙,幫助她們走出陰影。

「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分擔,但是感謝一路上有你在身旁。」

如今,回憶起治病前後的經歷,二人很是感慨,她們將這句話贈與彼此,更送給李文濤團隊。

正視疾病 預防自檢早發現

李文濤說,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早期治癒率可達90%

只有20%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後可生存5年。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每年女性乳腺癌發病約24.9萬,位居女性癌症發病之首。

乳腺癌的發病率在我國以3%~4%的速度逐年上升並呈年輕化趨勢。

早期乳腺癌多無明顯症狀,往往使患者喪失警惕,誤認為是炎症或經前期的乳房變化而延誤診治時機,所以早期診斷很有必要。

乳房自我檢查:

01

對鏡自照法

首先,面對鏡子,兩手叉腰,觀察乳房的外形。

然後,將雙臂高舉過頭,仔細觀察兩側乳房的形狀、輪廓有無變化;

乳房皮膚有無紅腫、皮疹、淺靜脈怒張、皮膚皺褶、橘皮樣改變等異常

觀察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是否有抬高、回縮、凹陷,有無異常分泌物自乳頭溢出,乳暈顏色是否有改變。

最後,放下兩臂,雙手叉腰,兩肘努力向後,使胸部肌肉繃緊,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皮膚有無異常。

02

平臥觸摸法

首先,取仰臥位,右臂高舉過頭,並在右肩下墊一個小枕頭,使右側乳房變平。

然後,將左手四指併攏,用指端掌面檢查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腫塊或其他變化。

一是順時針環形檢查法,即用4根手指從乳頭部位開始從內向外檢查。

二是垂直帶狀檢查法,即用4根手指的指端自上而下檢查整個乳房。

三是楔形檢查法,即用4根手指的指端從乳頭向外呈放射狀檢查。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左側乳房,並比較兩側乳房有何不同。

最後,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擠捏乳頭,如有透明或血性分泌物,應及時報告醫生。

03

淋浴檢查法

淋浴時,因皮膚溼潤更容易發現乳房問題。

方法是用一根手指的指端面慢慢滑動,仔細檢查乳房的各個部位及腋窩是否有腫塊。

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間通常是月經來潮後的9~11天

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容易發現病變。

同時,注意胸罩穿戴得當。

胸罩過緊、過厚、透氣不良,會影響乳房淋巴液的正常循環,導致不能及時清除有害物質,久而久之易使乳腺細胞發生病變。

文:崔冰心

相關焦點

  • 手臂上痣多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或更高
    但是現在,兩項新研究表明,一個人身體上所帶有的黑痣也可能能決定他們患乳腺癌的風險。  痣是相對常見的,大多數孩子的皮膚上都有痣,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痣的顏色會變淡或加深。美國皮膚病學會稱,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幾個痣,在身體周圍的各個地方有10 – 40個痣是相當普遍和正常的。然而,身體上的痣超過50個的人,身上長出黑素瘤的風險就會增加。黑素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癌。
  • 女子30歲患乳腺癌 原是基因突變作怪
    福州新聞網1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戴軍)女子小玲(化名)的母親和外婆都是乳腺癌患者,年僅30歲的小玲近日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原來,小玲體內有一種名叫BRCA1/2的遺傳基因存在突變。最近,小玲去體檢,B超檢查顯示她的左側乳腺有個不良腫物。
  • 又一女藝人患乳腺癌,乳腺癌成世界第一大癌!女性如何自救?
    雖然大部分乳腺癌與基因無關,但她自己身上攜帶大幅度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基因BRCA1,所以她進行了預防性治療。 年齡 年齡不僅限於乳腺癌,很多疾病的患病率都隨著年齡增長,數據顯示,12.5%的乳腺癌發生在45歲前,67%的乳腺癌發生在55歲後,但乳腺癌患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無論哪個年齡段都要引起重視。
  • 胖子更容易得乳腺癌?有依據嗎?醫生忠告:3類人乳腺癌會偏寵
    疾病對於胖子實在是不太友好,醫生看到最近網絡上又出現了一條消息,胖子更容易得乳腺癌。醫生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句話比較片面,肥胖會引起身體激素的變化,從而成為了導火索。肥胖的人群無論男女,體內的激素變化都會和正常人不太一樣。身體的代謝能力比較緩慢,熱量的轉化就會減緩,癌細胞就有了生長的機會。飲食長期沒有控制,內分泌紊亂就會成為乳腺癌細胞生長最好的條件。
  • 24歲女孩常喝參雞湯患上乳腺癌 因刺激雌激素分泌
    更不幸的是,女孩小美(化名)患上了乳腺癌。9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接診了這樣一個患者,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沒結婚、更沒對象的小美為什麼會遭遇這樣讓人惋惜的事情?在聽到小美的日常敘述後專家分析,常喝參雞湯是患病誘因。   才24歲,體重就超過了150斤。更不幸的是,女孩小美(化名)患上了乳腺癌。
  • 海寧大伯胸部長了一顆「痣」 一查是乳腺癌
    王劍飛從醫24年,算上這次的徐大伯,才碰到過3個男性患乳腺癌的病例。「乳腺癌在人群中的發病概率大約是每年十萬分之三十,其中女性乳腺癌佔99%以上,而男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極低,佔比1%都不到。也就是說,在人群中,每年男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大約是百萬分之一!」
  • 【貼心醫生】乳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有哪些?
    乳腺癌是指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變異增生,以至於超過細胞的自我修復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以乳房腫塊為主要表現。
  • 黑痣過多或致乳腺癌風險增高 可定期摸腋窩自查
    有研究發現,人們有可能從外表體徵觀察出患乳腺癌的危險和徵兆。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黑痣」。據報導,黑痣的數量和外觀或可作為一項指標。  黑痣與乳腺癌的關係  美、法兩國公布的研究成果來看,黑痣數越多,患乳腺癌的風險也可能越高。
  • 得了乳腺癌,是運氣不好?事實上,乳腺癌偏愛這5類人
    乳腺癌嚴重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並且還有很大的可能使女性在治療過程中失去乳房,所以女性都是談起乳腺癌而色變。很多人認為之所以得上乳腺癌是因為運氣不好,其實乳腺癌還是有偏愛人群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女人長痣多 提防乳腺癌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和癌症研究專家進行的兩項大規模長期研究發現:女人皮膚上痣的數量會揭示出她患上乳腺癌的風險。與擁有較少痣或沒有痣的女性相比,皮膚上痣數量較多的女性更有可能患上乳腺癌。
  • 當心乳腺癌來襲
    2014年7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根據發表在本周PLOS Medicine雜誌上的新研究證實:皮膚色素痣,俗稱痣,可能是乳腺癌一種新的預測因子,研究人員Jiali Han和印第安那大學、哈佛大學以及法國INSERM同事報告說,擁有更多數量痣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 針對5萬人的調查:每天一杯牛奶,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0%嗎?
    但現在對牛奶有很多看法,如果你在網上查詢有關牛奶的問題,你會發現一些文章,說如果女性朋友每天都喝一杯牛奶,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針對5萬人的調查:每天一杯牛奶,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0%嗎?喝牛奶真的會導致乳腺癌嗎?根據調查報告的顯示,調查了女性朋友的飲食,還調查了牛奶、豆漿和其他乳製品。發現經常喝以上提到的飲品的女性朋友,患乳腺癌的是少之又少的。
  • 乳房有小腫塊,隱隱作痛,是得了乳腺癌嗎?趕緊聽聽醫生怎麼說
    「乳房老是痛,自己都能摸到腫塊,不會是得了乳腺癌吧?」「聽說乳腺增生會發展成乳腺癌?」「醫生讓我做乳腺鉬靶檢查,輻射會不會很大?不做行嗎?」對於乳腺增生,人們總是有數不盡的疑問。  懷疑乳腺增生,應找專科醫生進行相關診查。首先要排除乳腺癌可能,其次要合理選用多種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常用的檢查有乳腺彩超、鉬靶X線、乳腺MRI等。你了解這些檢查嗎?
  • 乳腺癌怕什麼?重活一次就是了
    面部抬頭紋、魚尾紋、法令紋特別深,手部的疲勞線也很深,黑眼圈很大,頸椎、腰椎也不好,而且經常頭疼,失眠多夢。 她第一次來我們養生館就非常大手筆,要求從頭到腳做全套,由於花費高,這在養生館是不多見的。
  • 乳腺癌發病率倍增 早期防治是關鍵
    核心提示: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上海每年新髮乳腺癌的病人已經超過4500人,在全國名列前茅;換句話說,每300名上海女性中,就可能有1名患乳腺癌。就全國來說,女性乳腺癌也以每年2%-3%的比例在上升。
  • 一天一杯牛奶,乳腺癌患病機率會提高,是這樣嗎?
    不過現在牛奶也並非萬能的,很多人的意見不一,網上查詢相關牛奶的話題,就不難發現,一些文章中提到,每天喝一杯牛奶,女性的乳腺癌機率就會增加。一天一杯牛奶,乳腺癌患病機率會提高,是這樣嗎?喝牛奶真的能夠影響乳腺癌的患病機率嗎?調查研究顯示,從女性的飲食習慣還有牛奶、豆奶等其他的奶製品入手開始調查。
  • 阿司匹林能治療乳腺癌嗎?聽聽哈佛教授Wendy Y. Chen怎麼說
    阿司匹林是否能幫助患有乳腺癌的女性避免復發並延長壽命?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和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已從美國國防部國會指導醫學研究計劃辦公室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突破獎,來測試這一結果。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對阿司匹林進行該疾病測試的隨機試驗,將影響超過300萬患有乳腺癌的美國婦女。
  • 大醫生 | 東方神手:手比機器還精確 手術做成藝術品
    湯院士作為外科醫生,自然感到這不是好東西,但仔細檢查乳房沒有捫到腫塊,便請自己的一位老師捫診,同樣沒有異常發現,診斷一時難以定奪。於是去找沈鎮宙教授體檢,體檢後沈老又帶她去做了「鉬靶」。結果很快出來:雖然乳房沒捫到腫塊,但確實患了乳腺癌。於是馬上辦理住院。儘管沈鎮宙已是蜚聲中外的乳腺外科權威,但還是和他的接班人邵志敏教授共同上臺,術中作了乳腺切除和腋下淋巴結清掃,為了術後手的功能,保留了胸肌。
  • 乳腺癌躍居全球第一大癌症 四川每年新增乳腺癌16000人
    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則為乳腺癌,每10萬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我省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6000人,死亡率達到25%左右。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是否有預防的辦法?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華西醫院乳腺外科副教授杜正貴、以及華西醫院院長、呼吸內科專家李為民。
  • 醫生:父母患上3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別大意
    父母患上這三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要做到心裡有數。 乳腺癌,女性健康殺手之一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5%-10%的乳腺癌是家族遺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