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當局要廢「民國紀年」搞「去中國化」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終止國統」引發的風暴還未平息,臺灣當局近日又一再找碴兒拿「民國紀年」說事,宣稱「為了與國際接軌」,要把在島內一直使用的「民國紀年」改成「西元紀年」(公元紀年)。 ·臺當局評估「民國改西元」的可行性 臺灣島內最近的這波「民國改西元」風暴起源於一次聽起來幼稚可笑的質詢。據TVBS電視臺報導,2月24日,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稱臺灣同時使用「民國及西元紀年」,容易造成混淆,他還與蘇貞昌裝模作樣地進行了一段小學生回答問題似的對話。
-
臺灣「獨派」團體鼓動臺公文日期從「民國」改為「公元」
昨日,島內「獨派」團體「臺灣國」創辦人王獻極提議,將臺當局公文書的日期從「民國」改為「公元」。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向在野黨、藍營人士喊話稱,不要再有人聯想到「去中國化」,因為中國大陸也使用公元紀年,「和世界、也和中國(大陸)接軌」。
-
清末民初時期,為什麼有公元紀年,還有黃帝紀年呢?
這些不同意識形態的存在,造成了當時各種媒體所發出的不同「聲音」,關於紀年問題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造成「黃帝紀元」,「孔子紀年」,「大漢」,「辛亥」等等紀年共存,後來最終經過談論決定採用民國紀年和國際通行的「公元紀年」同時使用。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而在民國時期,是同時採用兩種紀年方法。一種是公元紀年法,一種是民國紀年法。
-
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紀年以前,都叫公元前, 那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那個時候中國正是什麼朝代?
-
「公元」作為紀年體系是怎樣確定的?
公元紀年是國際公用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的誕生年為公曆元年。公元532年,義大利僧侶狄安尼西提出,把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這個建議得到教會的認可,公元紀年法逐漸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地區傳播開來。
-
為何如今要使用「公元紀年」?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紀年方式就明白了
要相信,人類的發展在整體上是進步的,所以,公元紀年法現在是最方便的紀年方式。公元紀年源自西方,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的時間稱為公元前,此後未公元XX年。要知道為什麼公元紀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國曾經還採用過什麼樣的紀年方式。我們可以倒溯一下,來看看一些常見或冷門的紀年法。
-
幹支紀年曆與公元紀年
1、天幹地支 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 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 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所謂「公元紀年」,就是以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按照順序計算年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因此又被稱為「基督紀元」,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今年是2020年,就是距離耶穌降生2020年。
-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幹支紀表」。那麼,公元1644年則為農曆「甲申」年。即滿清入關的年份。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為0,則取天幹中的第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0位「申」。如:公元120年,尾數0則取天幹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0位「申」。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
公元紀年到底什麼曆法?公元和西元之間有啥不同?
「公元紀年」也叫「西元紀年」或「基督紀念」,是今天世界上最常用的紀年方式,周杰倫有一首歌叫「愛在西元前」,這裡面的「西元」就是指公元。紀年是人們記錄年代的一種方法,中國古代主要使用「帝王紀年法」或者「天幹地支紀年法」。天幹地支紀年法據傳起源於黃帝,這種紀年法是將天幹和地支相組合而形成地一種紀年方式。
-
何為軒轅紀年?
本文選字張其成先生於2015年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上關於設立軒轅紀年(XY)的提案 一、現狀1、目前我國採用的公元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方法所謂公元紀年的歷史並不很長,在8世紀以後才開始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採用,公元紀年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我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紀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但紀年仍採用民國紀年法。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將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元。
-
公元紀年這樣換算成幹支紀年
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天幹、地支 中國古代為方便農時,常以天幹地支來紀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的十二屬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那麼,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
「公元」其實是「西元」!你支持恢復「黃帝紀年」嗎?
紀年,作為一種計量年代的方法,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為公元紀年法。這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即公元元年。在耶穌誕生之後,稱為「主的年份」(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為A.D.)
-
中國古人如何紀年,為什麼現在使用西曆紀年?
因為不同於西方人對時間的理解,中國古人的紀年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既然時間不是單獨的存在,那麼我們要如何記住呢?當然是以發生的那些大歷史事件(眾所周知)來作為相對應的標誌。而這些事件連續不斷地發生,就好像改年號——這也是大事——通過一些大事的發生來循環變化年號,方便我們記憶時間和發生的事情。我們一聽那個年號,就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在秦漢以前的紀年方式有兩種。
-
公元紀年與天幹地支的換算
公元紀年與天幹地支的換算 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天幹: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相對應。
-
中考歷史紀年的換算法
一、公元紀年 (1)100年為一個世紀,其計算辦法是百位數加1。 例:公元前221年,百位數2加1等於3,為公元前3世紀;60年,百位數0加1等於1,為1世紀。 (2)10年為一個年代; 一般世紀的前20年稱為早期或初期,20—29年成為20年代,其餘以此類推; 一個世紀的前50年稱為上半期,40—60年稱為中期,後50年稱為下半期,80—90年稱為晚期; 注意:公元前的年份是倒著算的,與公元後相反。
-
中學歷史用到的幾種重要的紀年法與換算方法
紀年伴隨著曆法而來,1949年,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同步接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公元紀年法:當今世界通用紀年方法,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曆、西元,原稱基督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
不是吧,最完整的公元紀年與幹支紀年的換算!
1 、換算幹支紀年首先,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
-
如何快速實現公元紀年向幹支紀年轉換
幹支紀年是我國獨有的民族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十天幹部十二地支蘊藏無限的東方文明和智慧有許多特長是現代數字不可替代。了解一點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識還是很重要。依次排列,六十一個周期,周己而復始,這樣幹支紀年,紀月,紀日都是如此循環往復。比喻今年是公元2019年,幹支紀年便是己亥年。這樣近的我們容易知道,如果隨便說一個年份你能說出它的紀年嗎?比喻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的幹支紀年是多少?我們查詢便知是己丑年。通過長期觀察和思考我們發現了快速轉化公元年為幹支紀年的方法,我們發現,你只要把公元年的後兩位數字把握住就很好推算。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一、公元紀年法 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