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2021-01-09 騰訊網

所謂「公元紀年」,就是以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按照順序計算年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因此又被稱為「基督紀元」,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今年是2020年,就是距離耶穌降生2020年。

但很顯然,「公元紀年」並非真正的「公元」,而是一種西方宗教色彩很濃的紀年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紀元相當於一個民族國家的文明起始,在歷史學和社會學中都有特殊定義。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歷史上,中國出現過紀年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帝王紀年」與「年號紀年」。

所謂「帝王紀年」,就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紀年,比如秦昭王五十一年、秦二世元年、漢高祖十二年等。

所謂「年號紀年」,是始於漢武帝。漢武帝十九年,外出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紀年,於是首立「元狩」年號。過了六年之後,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這就叫「改元」。

由於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頻繁更換導致時間記錄上比較混亂,更讓老百姓摸不著頭腦,偏遠地區甚至都來不及更換年號。貧困出身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採用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方式,後來清朝遵循這一規則,比如洪武二十一年、康熙五十八年等。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這兩者之外,中國至少還有三種紀年,與公元紀年一樣都非常簡單。

1,孔子紀年,是以中華先師孔子的誕生之年為元年,即周靈王廿一年、西元前551年為元年,猶如「公元紀年」中以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計算年份一樣。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聖人,孔子誕生的日子,其實也是「聖誕節」,因此無需迷戀西方耶穌生日,中國人有自己的聖誕節。

2,共和紀年,即西周時期,周厲王殘暴無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2年爆發了「國人暴動」,第二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公元前841年,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因此,既是確切紀年之始,又有「共和」之名,所以如今還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應該採用共和紀年。

3,黃帝紀年,是以中華始祖黃帝的即位以及創製曆法的時間開始紀年,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統一天下之後,命人所制定的曆法,如今普遍認可這一時間是在西元前2697年,距今4717年。在目前中國流傳的紀年方法上,黃帝紀年是最古老的紀年。

以上三種都是近代學者提出,但其中黃帝紀年又有所不同,因為古代雖無黃帝紀年的概念,卻有黃帝紀年之實。

黃帝離我們太遠,究竟什麼情況如今難以揭開真相,但從史書記載來看,黃帝的確開創了中國紀年。

《漢書·律歷制上》中,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魯歷。而曆法的出現,必然就存在紀年,兩者密不可分。

三代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歷……傳黃帝調律歷,漢元年以來用之。

司馬遷在《史記·三代世表》裡也提到「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認為自黃帝以來,都是有紀年的,而且還指出「神農以前尚矣。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西晉皇甫謐綜合傳世史料,在《帝王世紀》中記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自禹至桀,含四百三十二年」,「自湯傳位至紂,凡六百二十九年」.......從而讓後人得出黃帝元年為公元前2698年。之所以從黃帝開始記載,就因為從黃帝開始才有曆書與紀年,讓後人有跡可循。

我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使用的「幹支紀元法」據說是從黃帝開始的,《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容成、大橈二人是黃帝的大臣,《尚書正義》解釋說:「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出土的銀雀山漢簡中,就詳細記載了顓頊曆。而歷史上的顓頊,是黃帝之孫,因此顓頊曆的出現,在印證史書記載的之餘,又在一定程度上證實黃帝歷的存在。

總之,黃帝紀年這個概念雖然在古代一直沒有提出,但實際上黃帝紀年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不過,在中國古籍中,黃帝紀年沒有像西方「基督紀年」那樣簡單直接明了,而是使用了「幹支紀年」等記錄,需要一定的計算才能得知距今年份。

二十世紀之初,西方文明大行其道,中華文明跌落低谷,很多文人極力批判中華文明,認為中國落後就是因為文明的落後,我們所知道的「廢除漢字」等諸多怪論,就出自那個「全盤歐化」的年代。這時,另一批救國文人卻已經意識到,「全盤歐化」不可取,一個國家走上現代化的歷程,必須打點它的精神行裝,這種「精神」也必須是「民族」的。

其中,劉師培極力提倡「黃帝紀元」,主張把黃帝誕生的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就是黃帝紀元4614年,1903年在《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反對年號制,同時也反對康有為等變法派主張的孔子紀年,同時還寫過《黃帝紀年論》 等論文,宣傳民族文化思想。劉師培堅持黃帝紀年的理由是:凡是一個民族必須追溯其起源,中華民族之祖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

隨後,使用黃帝紀元的聲浪越來越大,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多,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為首革命派的雜誌採用了黃帝紀元。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也跟著使用。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發布《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後來,由於黃帝是古代帝王,與民主精神不符,後來又改為民國紀年。

1949年之後,中國採用國際通行標準,將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元。但從世界各國的紀年和紀元情況看,除公元紀元之外,不少國家使用自己的紀元,比如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這些國家只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中用基督教紀元——公元紀年。

鑑於此,不少學者指出,採用「基督紀年」既不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與豐富的曆法傳統,又不利於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建議設立黃帝紀年,甚至以黃帝紀年替代公元紀年。

清華大學教授許文勝認為:「中國的紀元實際是全世界最早的,早於埃及、巴比倫,代表著中國人在4700多年前就進入文明時代。」在如今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年代,或許是時候提倡黃帝紀年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古老的紀年法,竟來自中國,距今已有4717年!
    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也是世界最古老的紀年,至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上,中國出現過紀年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帝王紀年」與「年號紀年」。所謂「帝王紀年」,就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紀年,比如秦昭王五十一年、秦二世元年、漢高祖十二年等。
  • 為何如今要使用「公元紀年」?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紀年方式就明白了
    要相信,人類的發展在整體上是進步的,所以,公元紀年法現在是最方便的紀年方式。公元紀年源自西方,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的時間稱為公元前,此後未公元XX年。要知道為什麼公元紀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國曾經還採用過什麼樣的紀年方式。我們可以倒溯一下,來看看一些常見或冷門的紀年法。
  •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 公元2020年從何而來:追溯公元紀年法的歷史變遷,剖析東西方差異
    時間作為價值的衡量尺度,公元紀年法自誕生以來,就承載著人類歷史使命的大運程,按照十年一個年代,百年一個世紀的計算方法,公元2020年,由此就可以稱之為21世紀20年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此一來,現如今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史,無疑與這2000多年的歷史密切相關,使用公元紀年法,有利於讓我們更好的與世界歷史契合,了解整個人類文明史的進程
  • 幹支紀年曆與公元紀年
    1、天幹地支 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 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 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一、公元紀年法 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 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紀年以前,都叫公元前, 那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那個時候中國正是什麼朝代?
  • 為什麼公元紀年沒有公元零年?背後原因實在是荒唐!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確切歷史紀年,即共伯和執政。再後來還採用過封建帝王年號與天幹地支紀年法。幾乎在同一時期的西方,採用的則是公元紀年法,從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目前公曆紀元已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古時候中國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根基,為了發展農業,古代聖賢近取己身,遠取諸物,上觀天象,下察地裡,編出了一套幹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老的紀年方法,早在夏商時期就已使用,若探其淵源,則可以追溯到更早。幹、支原為竹木的主幹和枝條。而天幹、地支的名稱則源於古人居住房屋的柁梁與立柱。
  • 從古至今紀年法的由來?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產生最早。以帝王即位之年為元年,以後依次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現。新帝即位當年或次年改元。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再如周平王元年(770BC),漢高祖二年(206BC),魯隱公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等等
  • 清末民初時期,為什麼有公元紀年,還有黃帝紀年呢?
    剛剛推翻滿清統治時,中國社會各種黨派,社會團體湧現,產生各種思潮,有進步的要求接受西方文化,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也有保守的反對西化,宣揚傳統文化。還有中立的主張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有條件地吸收一些西方文化。
  • 「公元」作為紀年體系是怎樣確定的?
    公元紀年是國際公用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的誕生年為公曆元年。公元532年,義大利僧侶狄安尼西提出,把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這個建議得到教會的認可,公元紀年法逐漸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地區傳播開來。
  • 「公元」其實是「西元」!你支持恢復「黃帝紀年」嗎?
    紀年,作為一種計量年代的方法,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為公元紀年法。這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即公元元年。在耶穌誕生之後,稱為「主的年份」(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為A.D.)
  • 中國古人如何紀年,為什麼現在使用西曆紀年?
    這也是為什麼佛教的輪迴理論和道教的下一世投胎理論最為契合中國人想法的原因——當然,他們其實也是入鄉隨俗,為了契合中國古人心態,為了傳教(弘法),對自己的宗教理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之謂「入世」。因為不同於西方人對時間的理解,中國古人的紀年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既然時間不是單獨的存在,那麼我們要如何記住呢?當然是以發生的那些大歷史事件(眾所周知)來作為相對應的標誌。
  •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紀年方法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幹支紀年、皇帝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等等。由於紀年方法的多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記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體年份和先後順序。因此,認真了解歷史上的一些紀年法是必要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科學紀年方法,其依據主要是天象和農時,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找到相應的規律來理解就可以很輕鬆的掌握計算方法了。
  • 何為軒轅紀年?
    所謂公元紀年的歷史並不很長,在8世紀以後才開始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採用,公元紀年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我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紀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但紀年仍採用民國紀年法。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將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元。
  • 公元紀年到底什麼曆法?公元和西元之間有啥不同?
    「公元紀年」也叫「西元紀年」或「基督紀念」,是今天世界上最常用的紀年方式,周杰倫有一首歌叫「愛在西元前」,這裡面的「西元」就是指公元。紀年是人們記錄年代的一種方法,中國古代主要使用「帝王紀年法」或者「天幹地支紀年法」。天幹地支紀年法據傳起源於黃帝,這種紀年法是將天幹和地支相組合而形成地一種紀年方式。
  • 公元紀年這樣換算成幹支紀年
    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天幹、地支  中國古代為方便農時,常以天幹地支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的十二屬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那麼,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 幹支紀年法和取值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記錄時間的方法。在幹支紀年法裡,年月日時都用兩個字來記錄,一個字是天幹,一個字就是地支。如:2020年8月15日10點52分,用幹支紀年法來表示就是庚子年 甲申月 庚寅日 辛巳時      幹支紀年傳說出自黃帝時代,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殘片,可見幹支紀年至少起源於夏代,商周沿襲。
  • 中國紀年法、公曆與農曆、閏年與閏月的區別
    一、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紀年法?1、公元紀年法:這是我國今天採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紀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