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紀年法,竟來自中國,距今已有4717年!

2021-01-09 諸史

所謂「公元紀年」,就是以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按照順序計算年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因此又被稱為「基督紀元」,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今年是2020年,就是距離耶穌降生2020年。

但很顯然,「公元紀年」並非真正的「公元」,而是一種西方宗教色彩很濃的紀年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紀元相當於一個民族國家的文明起始,在歷史學和社會學中都有特殊定義。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也是世界最古老的紀年,至今已有4700多年!

歷史上,中國出現過紀年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帝王紀年」與「年號紀年」。

所謂「帝王紀年」,就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紀年,比如秦昭王五十一年、秦二世元年、漢高祖十二年等。

所謂「年號紀年」,是始於漢武帝。漢武帝十九年,外出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紀年,於是首立「元狩」年號。過了六年之後,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這就叫「改元」。

由於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頻繁更換導致時間記錄上比較混亂,更讓老百姓摸不著頭腦,偏遠地區甚至都來不及更換年號。貧困出身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採用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方式,後來清朝遵循這一規則,比如洪武二十一年、康熙五十八年等。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這兩者之外,中國至少還有三種紀年,與公元紀年一樣都非常簡單。

1,孔子紀年,是以中華先師孔子的誕生之年為元年,即周靈王廿一年、西元前551年為元年,猶如「公元紀年」中以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計算年份一樣。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聖人,孔子誕生的日子,其實也是「聖誕節」,因此無需迷戀西方耶穌生日,中國人有自己的聖誕節。

2,共和紀年,即西周時期,周厲王殘暴無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2年爆發了「國人暴動」,第二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公元前841年,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因此,既是確切紀年之始,又有「共和」之名,所以如今還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應該採用共和紀年。

3,黃帝紀年,是以中華始祖黃帝的即位以及創製曆法的時間開始紀年,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統一天下之後,命人所制定的曆法,如今普遍認可這一時間是在西元前2697年,距今4717年。在目前中國流傳的紀年方法上,黃帝紀年是最古老的紀年。

以上三種都是近代學者提出,但其中黃帝紀年又有所不同,因為古代雖無黃帝紀年的概念,卻有黃帝紀年之實。

黃帝離我們太遠,究竟什麼情況如今難以揭開真相,但從史書記載來看,黃帝的確開創了中國紀年。

《漢書·律歷制上》中,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魯歷。而曆法的出現,必然就存在紀年,兩者密不可分。

三代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歷……傳黃帝調律歷,漢元年以來用之。

司馬遷在《史記·三代世表》裡也提到「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認為自黃帝以來,都是有紀年的,而且還指出「神農以前尚矣。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西晉皇甫謐綜合傳世史料,在《帝王世紀》中記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高辛氏70年,帝摯9年,「自禹至桀,含四百三十二年」,「自湯傳位至紂,凡六百二十九年」……從而讓後人得出黃帝元年為公元前2698年。之所以從黃帝開始記載,就因為從黃帝開始才有曆書與紀年,讓後人有跡可循。

我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使用的「幹支紀元法」據說是從黃帝開始的,《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容成、大橈二人是黃帝的大臣,《尚書正義》解釋說:「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出土的銀雀山漢簡中,就詳細記載了顓頊曆。而歷史上的顓頊,是黃帝之孫,因此顓頊曆的出現,在印證史書記載的之餘,又在一定程度上證實黃帝歷的存在。

總之,黃帝紀年這個概念雖然在古代一直沒有提出,但實際上黃帝紀年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不過,在中國古籍中,黃帝紀年沒有像西方「基督紀年」那樣簡單直接明了,而是使用了「幹支紀年」等記錄,需要一定的計算才能得知距今年份。

二十世紀之初,西方文明大行其道,中華文明跌落低谷,很多文人極力批判中華文明,認為中國落後就是因為文明的落後,我們所知道的「廢除漢字」等諸多怪論,就出自那個「全盤歐化」的年代。這時,另一批救國文人卻已經意識到,「全盤歐化」不可取,一個國家走上現代化的歷程,必須打點它的精神行裝,這種「精神」也必須是「民族」的。

其中,劉師培極力提倡「黃帝紀元」,主張把黃帝誕生的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就是黃帝紀元4614年,1903年在《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反對年號制,同時也反對康有為等變法派主張的孔子紀年,同時還寫過《黃帝紀年論》 等論文,宣傳民族文化思想。劉師培堅持黃帝紀年的理由是:凡是一個民族必須追溯其起源,中華民族之祖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

隨後,使用黃帝紀元的聲浪越來越大,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多,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為首革命派的雜誌採用了黃帝紀元。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也跟著使用。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發布《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後來,由於黃帝是古代帝王,與民主精神不符,後來又改為民國紀年。

1949年之後,中國採用國際通行標準,將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元。但從世界各國的紀年和紀元情況看,除公元紀元之外,不少國家使用自己的紀元,比如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這些國家只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中用基督教紀元——公元紀年。

鑑於此,不少學者指出,採用「基督紀年」既不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與豐富的曆法傳統,又不利於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建議設立黃帝紀年,甚至以黃帝紀年替代公元紀年。

清華大學教授許文勝認為:「中國的紀元實際是全世界最早的,早於埃及、巴比倫,代表著中國人在4700多年前就進入文明時代。」在如今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年代,或許是時候提倡世界上最古老的黃帝紀年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但很顯然,「公元紀年」並非真正的「公元」,而是一種西方宗教色彩很濃的紀年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紀元相當於一個民族國家的文明起始,在歷史學和社會學中都有特殊定義。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 從古至今紀年法的由來?
    該紀年法始於漢朝,與年號紀年法同時並用。如公元184年為東漢中平元年甲子。《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土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
  •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就在杭州,距今已有8000年
    除了造型獨特,博物館的材料選擇同樣別出心裁,其外觀採用了鏽蝕質感的材料,盡顯歷史滄桑感,將八千年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沿著小徑緩緩走向博物館,路邊的跨湖橋遺址格外引人注目,古老的石碑上,刻著幾個偌大的金字,抬頭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尊貴地位不言而喻。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古時候中國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根基,為了發展農業,古代聖賢近取己身,遠取諸物,上觀天象,下察地裡,編出了一套幹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老的紀年方法,早在夏商時期就已使用,若探其淵源,則可以追溯到更早。幹、支原為竹木的主幹和枝條。而天幹、地支的名稱則源於古人居住房屋的柁梁與立柱。
  • 古老的「歲星紀年法」,蘊含了古人對天文物候的觀察和理解
    我國歷史上,在最常見的幹支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紀年法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古老的紀年法,就是「歲星紀年法」。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所以人們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既是星辰,也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祇之一。中國古人何時對歲星開始觀察,我們已經無法詳細知道了,但至少在西周初年就有了對它的確切記載。
  • 2019年黑龍江事業單位備考知識:天幹地支紀年法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地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 【常識備考】天幹地支紀年法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天幹地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 中國紀年法、公曆與農曆、閏年與閏月的區別
    一、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紀年法?1、公元紀年法:這是我國今天採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紀年方法。
  • 公元元年是中國哪個朝代?
    中國古代,通常是天幹地支紀年法和皇帝年號紀年法並用,比如,蘇軾的《前赤壁賦》第一句是「壬戌之秋」,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第一句是「慶曆四年春」,這裡的「壬戌」便是天幹地支紀年,而「慶曆四年」則是皇帝年號紀年。(天幹地支紀年)天幹地支紀年法和皇帝年號紀年法各有各的優點,尤其具有文化意義,但也有著共同的缺點,那就是無法長期連續紀年。
  • 2020年寧夏事業單位備考知識:天幹地支紀年法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年寧夏事業單位備考知識:天幹地支紀年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地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 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紀年法 2018-11-19 14:14:45| 中公教育 天幹地支紀年法在我們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這部分
  • 庚子年?——細說古代天幹地支紀年法
    ,這時,網絡上湧現一種論調說:庚子年必有大亂,所以今年的疫情是大亂輪迴。 庚子年是按照中國舊時曆法計算,每六十年輪迴一次,近代前三次庚子年分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1900
  • 豬年:豬來自西方還是東方?中國最早的家養豬在河南,距今9000年
    豬年,是中國曆法裡面十二生肖年份之一。農曆己亥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也是一個平年,共有354天。那麼,最早的豬來自東方還是西方?以前的說法是它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DNA技術研究分析出豬是多地起源的,古代近東地區的人們大約在距今9500年前開始馴養豬,中國的古代先民大約在9000年前也馴化了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中心之一。這就是說,西方馴養豬的時間要比中國略早一些。
  • 中學歷史用到的幾種重要的紀年法與換算方法
    紀年伴隨著曆法而來,1949年,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同步接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公元紀年法:當今世界通用紀年方法,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曆、西元,原稱基督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是怎麼排序的?
    幹支紀年法在不同的曆法當中,有不同的紀年方式,比如今年是公元2018年,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基督紀元,或者叫西方曆法,是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源自義大利,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成為公元元年,現在是耶穌誕生後的第2018年。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朔風蕭蕭,臘鼓頻吹,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庚子年即將逝去,辛丑年行將起步伊始。「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
  • 歲星紀年法與太歲紀年法
    太歲紀年法中的歲星所在星宿及其數量是按照某種規定安排的,它們既不可以隨意舍取,也與各個年份中歲星晨出時的實際位置沒有直接關係。大家知道,太歲紀年法是在歲星紀年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的行動軌跡會經過一個特定的行動區域,並據以紀年。    黃道,是古人想像中的太陽在空中每年運行的軌道。人站在地球上看太陽,由於地球也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在地球不同軌道上看到的太陽,太陽的運行軌道也不同。這種視覺位置的移動,叫做太陽的「視運動」,太陽每周年「視運動」的軌跡就是「黃道」。    接下來,再說「歲星紀年法」。
  •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紀年方法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幹支紀年、皇帝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等等。由於紀年方法的多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記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體年份和先後順序。因此,認真了解歷史上的一些紀年法是必要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科學紀年方法,其依據主要是天象和農時,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找到相應的規律來理解就可以很輕鬆的掌握計算方法了。
  • 我國最古老的手抄本《古蘭經》首次公開展覽
    新華社西寧2月7日電(記者李琳海)我國最古老的手抄本《古蘭經》目前在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對外展出,這也是該部《古蘭經》首次公開展覽。據循化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系該縣近日啟幕的「一睹世界珍品·品味多彩循化」文化旅遊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