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時間是一把歷史的刻刀,記載著歲月流逝的印痕。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確切歷史紀年,即共伯和執政。再後來還採用過封建帝王年號與天幹地支紀年法。
幾乎在同一時期的西方,採用的則是公元紀年法,從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目前公曆紀元已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公允而論,用公元來記敘歷史事件十分方便可是,公元中卻沒有0年,如公元前1年與公元1年乃是相鄰的兩年,而不是相差2年。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現在人們常用的公曆俗稱陽曆、太陽曆、格里曆,這是人們經過一千多年的摸索、改進,才由教皇格裡高利13世於1582年頒定實行的,至今也不過4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的雛形則是古羅馬的儒略曆,是凱撒大帝於公元前46年頒定的。
格里曆的方法比較科學,如平年取365天,閏年取366天,每4個世紀有97個閏年等等。但其起點(公元開始的紀元)卻完全是人為的,甚至是荒唐的。原來在公元525年,敘利亞有個名叫埃克西的僧侶,他為了推算耶穌「復活」的日期,認為耶穌誕生在距他那時525年之前,於是,他建議把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起始第一年一公元1年,在此之前的時間稱為「公元前」。
由於當時宗教勢力十分顯赫,甚至比一國之君還有威望。在教皇的支持下,埃克西的建議被作為命令貫徹了。格裡果裡13世也就把它記進了格里曆中,使這個規定一直流傳至今,通行於全世界。
但是也有些國家是公元紀年與本國紀年並行,如日本,除公元紀年外,還存在著黃道紀年,以日本神武天皇即位為元年開始算起;在位天皇年號紀年,如現在的平成天皇在位,他於1989年即位,乃平成元年,今年是平成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