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老愛親是責任,是情感,也是行動。2020年12月25日,省文明委在太原舉行「榜樣山西——第八屆山西道德模範頒獎典禮」,對第八屆山西道德模範進行隆重表彰。其中,給婆家撐起一片天的衛中親,16年悉心照顧丈夫的劉翠珍,30多年照顧癱瘓母親和重症妻子的劉喜成,替天下兒女盡孝的馮玉堂,為母分憂為愛堅守的李瑋獲得「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稱號,他們注重傳承文明家風,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子女,關愛親人,在家人或扶助對象有傷病、殘疾等困難時,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為全省人民樹立了榜樣。
真心真情 柔肩撐起千斤擔
她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卻用瘦弱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連續照顧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丈夫25年,守在植物人婆婆床前6年不離不棄;作為孫媳婦,她悉心照顧丈夫的爺爺活到104歲。面對家庭的苦難和不幸,她沒有被壓垮,而是用善良和堅強書寫了人間大愛,也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她,就是夏縣廟前鎮史家村的衛中親。
1995年10月,衛中親的丈夫張茂榮經醫院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左髖股骨頭壞死,生活不能自理,那年她28歲,為了給丈夫治病,她除了幹農活、到鄰村的鞋廠計件做工、到石料廠幫灶做飯外,還要悉心照料年事已高的婆婆和爺爺,家庭的重擔壓在了衛中親一個人身上。20多年來,她對丈夫不離不棄,用無盡的愛意維繫著家庭的和諧。
2011年,衛中親的婆婆突發腦溢血,不幸成為植物人,衛中親辭去工作全天候全心照顧。在突發變故後的幾年裡,每天早上7點給婆婆洗臉、擦身、拍背;8點餵飯;10點第二次拍背;11點餵第二頓飯;下午1點,把麵條加青菜用榨汁機加工成流食充進婆婆胃裡;下午3點第三次拍背;下午4點打掃衛生;下午5點餵奶粉;下午6點第四次拍背;晚上9點第五次拍背。這就是婆婆成為植物人後衛中親每天的生活縮影,她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愛心、熱心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2015年,衛中親的爺爺和婆婆相繼去世,衛中親的大嫂把全家20多口人召集在一起,恭恭敬敬地對衛中親說:「咱媽臥床6年,就沒生過一次褥瘡,我們都知道這其中飽含你多少辛勞,我代表咱們全家給你鞠一躬!」大嫂說著已是泣不成聲。衛中親卻憨厚地說:「家和萬事興,只要我們全家能和和睦睦地過日子,我就知足了。」
一諾千金 播撒人間真情
劉喜成是晉城市陵川縣的一名普通農民。在他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獨自把他們兄妹六人拉扯長大。然而,在孩子們相繼成家後,母親卻患上了腦梗,導致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隨後,劉喜成的大哥、二哥也相繼因病去世。頂著巨大的悲痛,劉喜成毅然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他在村裡開了一個小賣鋪,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維持生計。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劉喜成盡力照顧母親的時候,2011年的一天,妻子王長俊卻突然睜不開眼睛,無法吞咽,患上了重症肌無力。出院後,妻子生活不能自理,劉喜成從照顧一個人,變成了照顧兩個人。劉喜成說,照顧妻子和母親是自己的責任,再苦再難也要挺過去。劉喜成的孝心和善行不僅贏得村民們的交口稱讚,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孫們的一言一行,傳承著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說,對自己父母盡孝是責任、是義務,那麼以平常心去關愛別人,一般人卻很難做到。蒲縣紅道養老院院長馮玉堂就是這樣一個心中有大愛的人。
馮玉堂因家庭條件差,自小受盡苦難,初中輟學做了泥瓦工,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組建了建築隊。生意雖然不錯,但馮玉堂的腦海中總是出現遠在家鄉的父母,便痛下決心:改行,回鄉開敬老院,替天下兒女盡孝!選址、借錢、動工、辦審批手續……蒲縣紅道養老院終於在2008年8月8日開張運營。沒錢僱廚師,妻子來做飯;請不起護理員,自己親自做……有一位患有癲癇的夏章成老人,醫院斷言他最多還能活7個月,很多人都勸馮玉堂別管這「閒事」。「只要他活一天,我就照顧他一天!」倔強的馮玉堂硬是把老人留了下來,日夜守在老人身邊。誰知,老人竟慢慢地好了起來,並且看起來年輕了好幾歲。12年間,馮玉堂為了眾多老人,熬出了一頭白髮、一身疾病,但他從不言悔。從他欣慰的笑容中,流露出的是奉獻後的幸福、付出後的富足。
不離不棄 把愛與責任扛在肩頭
劉翠珍與愛人郭宏偉都是朔州市朔城區人民醫院B超室主治醫師,工作中,夫妻二人刻苦鑽研、齊頭並進;生活中,舉案齊眉、和睦恩愛,膝下一雙兒女更是俊俏可愛、品學兼優。然而,2004年4月18日,愛人郭宏偉突發腦出血深度昏迷,打破了這份寧靜與和諧。經全力救治、精心陪護,45天後,劉翠珍的愛人終於甦醒,但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身體左側偏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會說話更無法交流,不得不常年臥床。劉翠珍毅然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一邊上班一邊陪伴愛人,開始了漫長的康復之旅。至今16個年頭中,劉翠珍每天早上堅持給丈夫做針對性按摩,下班後便和婆婆一道攙扶著丈夫一步一步地做恢復訓練,在小區的花園裡、在醫院的樓道裡、在高壓氧艙的病房裡,隨處可見他們夫妻不離不棄的身影。16年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不離不棄,對整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是劉翠珍對「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守。
2006年11月,剛剛在太原科技大學參加工作的李瑋忙碌在學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說父親身體不適,需要到太原檢查身體。經過檢查,結果為胃癌晚期,這對於一個25歲剛剛參加工作,正準備回報父母的年輕人,就是個晴天霹靂。父親在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做了全胃切除手術後,李瑋為了照顧方便,在學校附近租房,與母親一起悉心照顧父親。2011年10月,父親體內癌細胞擴散,不幸離世了。在父親患病的5年間,李瑋肩負起了大部分同齡人不曾面對的重擔。此外,李瑋的愛人溫郎芳因脊髓內膜瘤術後影響運動神經,長期坐輪椅。李瑋始終對愛人生活上關愛有加,幫助她康復鍛鍊,最終愛人重返了工作崗位。李瑋說自己的「初心」其實很簡單,照顧父親和妻子就是自己的責任。
本報記者李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