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宣講團收集了212個戰「疫」故事
馬雙雙是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研究生,也是學院研究生理論宣講團隊——「青年馬克思主義宣講團」的一名成員。面對疫情的突發、開學的延期,她和宣講團成員開始思考,「宅」家的日子,怎麼才能讓宣講發揮作用呢?
受線上教學的啟發,宣講團決定搞「雲」宣講,力圖運用好抗疫這個題材,講好英雄故事、勵志故事、擔當故事、青春故事。他們彙編整理先進典型和英雄人物故事,一共涉及14個行業,共212個故事、24萬餘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次次被深深感動。
2019級研究生秦娜、李程收集整理了近1萬字的教師戰「疫」故事。「對於教師而言,『停課不停學』最大的挑戰,就是學生的學習環境從學校轉移到家庭,教學方式從現實的班級教學轉變為虛擬的網上教學。」秦娜感動地說:「坐在電腦前的一刻,所有老師都抱有同一個樸素的願望:教好屏幕前的每一位學生。」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會的各個部門還組成了突擊編輯部,將各行各業的視頻素材歸納、剪輯成8個「最美系列」微視頻。
「許團,咱的片子再加點素材唄……」這個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許團」的女孩叫許薇,是2019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班團支書。她剪輯的人物類型是這次抗擊疫情的主角——醫護人員。在看到ICU病房裡與死神搶奪生命的醫護人員,看到得知好兄弟被感染後崩潰大哭的胡明醫生,看到90後護士孫青被患者當作自己的孩子,許薇的眼眶一次又一次溼潤,觸動一次比一次強烈。
16場「雲」宣講讓愛國情懷紮根青年學子心中
3月底,「戰『疫』時刻同行有我」系列宣講正式上線,山西財經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宣講團」45名成員紛紛化身正能量「小主播」,根據校內各學院實際,通過釘釘、騰訊等平臺,與同學們分享了精心準備的抗疫故事,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
「面對災難,人類雖然渺小,但全國上下同舟共濟,世界人民勠力同心,堅信人類終會渡過『寒冬』,迎來『春』的到來。希望同學們都能為我們最美的國添磚加瓦!」馬雙雙作了一場在線直播宣講,題為《奮鬥的我最美的國》。文化旅遊學院學生田佳昕在聽完宣講後感慨:「通過團課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團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希望下次學姐還來給我們宣講。」
聽了秦娜以「中國之制彰顯之時」為主題的宣講,財政與公共經濟學院學生楊浩然留言:「學姐講得很有感染力,平淡而又鏗鏘有力的話語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新聞與藝術學院的馬曉琪與同學們聽了王豔霞以「敬佑生命共擔使命」為主題的宣講,課後她寫下自己的感悟:「我們應該尊重野生動物,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爭當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每一次宣講後,學生們也都紛紛留言,激動地寫下他們的認識與感慨。
王夢雪的宣講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在試講的時候,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網絡直播,無法面對面互動,總感覺自己是在自言自語,擔心宣講內容無法獲得同學們的認同,害怕同學們會中途退出直播。」為此,她看了很多熱門的網絡直播,琢磨主播們是如何與觀眾進行互動的,並有選擇地應用到自己的線上宣講中來。
宣講過後,她難掩激動:「看到同學們的積極反饋,我覺得所有的努力與嘗試都是值得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會通過『雲』宣講,努力讓愛國情懷紮根青年心中。」
截至目前,宣講團已向校內各個學院「雲」宣講16場,輻射人數約1500餘人。
20天10分鐘視頻展現青年學子責任擔當
宣講團成員續子懿負責剪輯最美系列的新聞工作者部分。但對於視頻剪輯,他是「小白」。接到任務後,他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將文稿內容在視頻中體現?如何將畫面比例不同的視頻做到一致?如何讓各個情節過渡流暢自然?每一個畫面都仔細斟酌,每一個細節都用心處理。從最初的文案策劃到最終的剪輯合成,耗時近20天,最終短短10分鐘的成片可謂「心血的結晶」。
與續子懿一樣,宣講團成員都在這一過程中收穫頗豐,迅速成長。
陳婧、劉敏敏是「青年馬克思主義宣講團」負責人,此次負責彙編廣大青年學生在疫情中做出的貢獻。在收集和記錄的過程中,他們也備受鼓舞,積極加入到了防疫志願者隊伍中。陳婧參加了家鄉河北省遵化市尤山口村的防疫志願者工作,「雖然不能到一線抗擊疫情,在家門口也可以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青年人不是時代的觀眾和看客,我們要用行動表達熾熱的愛國情感。」
「我一定要通過視頻《最美逆行者》,將疫情防控中湧現的案例轉化為現實的、鮮活的思政課,將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自信傳達出去。」許薇表示,「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擔當!」
「研究生們生動形象地講好戰『疫』故事,講出知識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正能量,讓更多的青年學生接受思想洗禮、厚植愛國情懷、激發昂揚鬥志、強化責任擔當,是學院培養思路的生動體現。」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二芳對這次「雲」宣講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
本報記者李林霞 本報通訊員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