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青春歲月不負使命丨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村民湛喜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湛喜,是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梨樹坪組人,我家共有5人,2016年,因病支出較大,家庭生活困難,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太平村村支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通過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我家於2018年達到脫貧標準後主動申請脫貧。

高中畢業後,因家庭和自身原因我到了貴陽務工,經歷了種種磨礪和艱辛,感覺自身的發展和文化水平不能接軌,對知識的渴望十分強烈。

湛喜在工作窗口接待群眾

之後,幫扶幹部上門走訪,在了解情況時,我把想學習的需求向幹部們訴說後,幫扶幹部積極對接村兩委,並在他們的引導下,我如願通過成人高考進入了大學學習。進入大學後,我在國家政策的資助下,同時勤工儉學順利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後,我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在貴陽居無定所,加之家庭困難,使我人生感到十分迷惑,找不到前進的動力,幫扶幹部在得知我畢業後未就業,到處為我打聽就業崗位,引導我不要放棄,繼續參加招聘考試。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被匯川區團澤鎮招聘為社區幹部,我還寫了入黨申請書,成為發展對象,我要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湛喜在包保的組開展政策宣講

在我縣脫貧攻堅總攻階段,為了夯實我村攻堅力量,我通過人才引進,回到了太平村裡工作,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回村後,村支兩委動員我搞產業,並為我制定扶貧策略,提供政策幫助,給我提供資金幫扶,落實五萬元的「特惠貸」作為啟動資金,我便搞起了養豬產業,還種植白茶40畝,解決周邊在家閒散和弱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帶動群眾發展白茶80畝,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讓腰包鼓起來,也充分利用農村閒置的土地,為下一步做好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湛喜走訪困難群眾

2020年7月,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

我的脫貧故事很簡單,但脫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青春歲月和使命同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將繼續用我的青春奉獻給育養我的這方水土和父老鄉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南皋鄉太平村致富帶頭人莫小富:大學返鄉創業...
    莫小富蛋雞養殖基地一角我叫莫小富,是南皋鄉太平村的一個返鄉創業大學生。2009年大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我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了解到了蛋雞養殖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便辭職返鄉開辦起自己的蛋雞養殖場。回到農村,是夢想的追尋,也是創業嘗試。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石坪村的「班長」丨正安縣土坪鎮石坪村第一...
    我叫班思思,是一名三十來歲的年輕幹部,我從省委網信辦來到深度貧困縣正安縣駐村,被分配在了人口最多、貧困比例最大的土坪鎮,所駐村叫石坪村。石坪村是土坪鎮13個村(居)中條件最艱苦、欠帳最大的村。然而,老人心中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結,不願意與子女共同居住。2019年6月22日,土坪鎮發生暴雨,到處成災,就連村委會的圍牆也被山洪衝刷導致倒塌。我顧不上自己那輛被倒塌的圍牆砸壞的車,借車前往老人居住的大馬坪組牛膀臺,看望老人是否安全,並始終與其子女保持聯繫,希望他們回來看望和妥善安置老人。然而,在沒有找到老人的情況下,我萬分著急。
  • ...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脫貧 實現無憾人生|丹寨縣南皋鄉太平村莫小富
    我叫莫小富,是黔東南丹寨縣南皋鄉太平村的一名返鄉創業大學生。2009年,我大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我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了解到了蛋雞養殖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便辭職返鄉開辦起自己的蛋雞養殖場。創業之初因缺乏技術遇到過困難,但我通過不斷學習和在南皋鄉畜牧站技術員的指導下,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蛋雞養殖方法和技巧,從而讓我自己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順利。   我在太平村有一個蛋雞養殖場,這個蛋雞養殖場是村裡不景氣的養殖合作社的項目,原本都要倒閉了。2017年底,我接過了村裡這個不景氣的合作社,懷揣著夢想與激情,運用自己的蛋雞養殖方法和技巧,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政府的幫扶,蛋雞養殖場逐漸走向正軌。
  • 「我的脫貧故事」輪椅上的我重燃起了生活希望丨正安縣瑞溪鎮尖峰...
    我叫李明群,是正安縣瑞溪鎮尖峰村十組的村民,原本我有一個溫暖的三口之家,卻因為一場疾病夫離女散。事情還得從15年前說起,2005年2月15日,我的女兒宋金霞呱呱墜地,這本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我的雙腿開始慢慢腫脹。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箭頭村地處堯龍山腳下,屬高山峽谷地貌,全村9個村民組,618戶248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25人。村民以外出務工為生,常年在外打工村民在1000人以上,在家的村民以傳統種植、養殖為主。地處大山中的村寨,要想脫貧,得先把公路修繕好。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逆襲人生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村民項成績
    媳婦激動地把我叫過去,指著豬圈裡的豬崽一臉興奮。這段時間正是母豬繁殖的時候,我們兩口子一直守在豬舍旁,昨天又有兩頭母豬順利產下了10多頭豬崽,看著肉嘟嘟的小傢伙,我的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然而5年前,這樣的高興和滿足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  我家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家裡一共7口人。2013年,由於居住環境交通閉塞,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少,家裡人只能外出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負韶華 不忘志願之心丨望謨縣邊饒鎮喜座村...
    2019年8月,剛大學畢業的我,想到自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遇到如此難得去基層鍛鍊的好機會,我便第一時間報西部計劃地方項目服務志願者,被安排到瞭望謨縣邊饒鎮喜座村駐村工作。    初來乍到的我,滿懷年輕人的血氣方剛與雄心壯志,走村串戶,「白+黑」抓政策宣傳提升群眾知曉率,排查「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使命踐行者|三穗縣武筆街道幹部吳先錫
    我叫吳先錫,現在是三穗縣武筆街道的一名幹部。以前我在鎮遠縣農村公路管理局過著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有規律。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變成一名基層幹部,為脫貧路奉獻一份力量,成為大家口中的「小吳」。2018年7月,我調回八弓鎮,成為一名負責易搬和水利的工作人員。
  • 法院青年說丨 流年不負你,歲月正可期
    法院青年說丨 流年不負你,歲月正可期 2020-09-2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民信賴的「耳期人」丨興仁市大山鎮耳期村...
    2017年9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大山鎮耳期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五人小組」組長。駐村三年來,我在扶貧工作中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從一名扶貧幹部變成了耳期村民信賴的「耳期人」。剛到耳期村,村「兩委」班子工作主動性不強,辦公設施差,村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空白等狀況擺在我面前。我沉下身子,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我車子的後備箱裡,始終放著一個能讓我一個月不回家都有換洗衣服的收納箱。每次返回縣城開會或帶領村「兩委」幹部辦事,我都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又匆忙趕回村裡,全面參與到耳期村脫貧攻堅工作中來。
  • 「我的扶貧故事」從「後輩」變「前輩」 我的青春在這裡奉獻丨劍河...
    我叫龍瑋,今年32歲,是劍河縣柳川鎮巫泥村的前駐村幹部、網格員,同時也是柳川鎮林業站工作人員,2016年初,我經過上級安排,來到巫泥村,便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遠看巫泥的風景似畫,而近看卻是髒、亂、差,村道全是垃圾和動物糞便,腳也不知道該踩哪裡。
  • 「我的扶貧故事」把青春的汗水灑在脫貧路上|黎平縣龍額鎮歸養村駐...
    我叫楊亞男,2018年2月被派駐到黎平縣龍額鎮歸養村包村,成為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名排頭兵,也開始了接近三年的扶貧故事。歸養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駐地西5公裡,地處黔桂兩省(區)交界坡旁山谷,海撥370米。
  • 歲月輕狂,青春不負你和我
    見字如面您正在閱讀酒館的第37篇文章全文共1721字序你是我三分之一的青春,年少時最大的勇敢。都說青春是一場盛大的宴會,而你獨佔我的三分之一。從小學五年級你從轉學來到我們班,再到我們一個初中,一個高中,最後在高考結束後各奔東西,相見再難。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駐四村,初心不改情懷依舊丨荔波縣委宣傳部駐...
    2018年3月,我轉戰佳榮鎮威巖村;2018年11月從再次調整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2020年4月底,根據工作需要我又調回聯山灣村繼續開展脫貧攻堅;6月底出任茂蘭鎮堯朝村黨支部書記。五年來,我先後奮戰在四個村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一線。不論在什麼崗位,我服務人民的初心不改,我對荔波山水的情懷依舊如新。
  • 用亮麗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國脫貧攻堅模範...
    用亮麗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摘登(上)張小娟曾獲得的榮譽。編者按:12月14日,追授張小娟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蘭州舉行。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2020-11-2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小故事 幫扶大真情
    記得我剛入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難題。村民們對我這個陌生的外來人並不信任,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為了能夠和群眾打成一片,我總是找各種機會和大家拉家常,想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經常邀約起起支書或主任到每家每戶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