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輪椅上的我重燃起了生活希望丨正安縣瑞溪鎮尖峰...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李明群,是正安縣瑞溪鎮尖峰村十組的村民,原本我有一個溫暖的三口之家,卻因為一場疾病夫離女散。

事情還得從15年前說起,2005年2月15日,我的女兒宋金霞呱呱墜地,這本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我的雙腿開始慢慢腫脹。

我走上了四處求醫的道路,花光了所有積蓄,病情卻沒有好轉,我只得靠坐輪椅代步,這一坐就是15年。

醫生為李明群查看腿疾

我長年累月坐在輪椅上生活,丈夫常年在外遊蕩,不管不問,女兒也於今年3月離家出走。

雖然在村「兩委」的關心下,給我全家辦了低保,解決了生計問題。但是夫離女散,留下我一人孤苦伶仃地生活著,我一度感到生活絕望。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今年4月27日,新來的第一書記馮雄勇到我們家裡訪問時,了解到我的情況後對我說:「我幫你找一個醫生來給你看看,你願不願意。」

我一下像拉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感動不已。第二天,馮書記便帶著衛生院的醫生來給我抽血,做檢查。第三天,和馮書記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人——在縣醫院當副院長的上海援黔醫生鄭羽翔。

醫生為李明群查看腿疾

鄭醫生給我詳細檢查之後,第一時間聯繫了上海的幾家大醫院,諮詢手術和治療的相關事宜。最後,他們決定送我去遵義醫學院治療。

由於我家庭貧寒,沒有積蓄,手術需要花錢,我一下又犯了難。馮書記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事,看著我沮喪的臉,急忙安慰我說:「你不用擔心,錢的事我們來想辦法,你在家等我們的消息就行了。」

沒過多久,馮書記就高興地對我說:「李明群,找到錢了,你的病可以做手術了。」

我很開心,真的很開心!

李明群到醫院醫治腿疾

後來,我才了解到原來是馮書記回縣扶貧辦給我申請了5萬元的治療費。在政府的安排下,6月1日,我坐上了衛生院的救護車,前往遵義醫學院治療。鎮政府還給了我一萬元的生活費。

如今,我雖然還是坐在輪椅上生活,但也不用每天拖著水桶大的兩隻腿爬來爬去,減輕了許多負擔。

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今年5月26日晚上,瑞溪鎮黨委副書記羅運勇、駐村第一書記馮雄勇、村支部書記姚磊和派出所等一行人把我的女兒從浙江接回來,送到了家裡,還給她在學校報了名,讓她回到課堂。

每天看著孩子去上學的背影,我覺得我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青春歲月不負使命丨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村民湛喜
    我叫湛喜,是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梨樹坪組人,我家共有5人,2016年,因病支出較大,家庭生活困難,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太平村村支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通過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我家於2018年達到脫貧標準後主動申請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石坪村的「班長」丨正安縣土坪鎮石坪村第一...
    我叫班思思,是一名三十來歲的年輕幹部,我從省委網信辦來到深度貧困縣正安縣駐村,被分配在了人口最多、貧困比例最大的土坪鎮,所駐村叫石坪村。石坪村是土坪鎮13個村(居)中條件最艱苦、欠帳最大的村。我顧不上自己那輛被倒塌的圍牆砸壞的車,借車前往老人居住的大馬坪組牛膀臺,看望老人是否安全,並始終與其子女保持聯繫,希望他們回來看望和妥善安置老人。然而,在沒有找到老人的情況下,我萬分著急。打聽到老人去了就近的親戚家,處於安全狀態,方才離開。班思思帶領村民進行人居環境改造之後,老人走進村委會,找我談了很多心裡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雖然2018年實現了脫貧出列,但是仍然有幾戶重病重殘家庭的脫貧重任讓我寢食難安。石堂文戶就是其中之一。    石堂文,豆洞村八組,家庭人口4人。戶主石堂文2015年因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經鑑定為重度二級殘疾;其兒子石錦嶽天生智力缺陷並伴有全身肌肉萎縮,為重度一級殘疾;女兒石錦蓉剛上幼兒園;全家所有重擔都落在妻子龍光必身上,既要為家庭開支操勞,又要照顧二殘一小,十分辛苦。
  • 別克青少年復工第一桿的「冰與火之歌」:重壓之下,重燃希望
    「第一場賽事,所有眼睛都盯著我們,而且這種(疫情後)狀況從來沒有前例可參考和經驗借鑑。」別克青少年賽事組在收官日終於露出了一絲輕鬆,開始聊起幕後的艱辛。「我們在籌備賽事過程中,幾乎研究了所有能夠找到的防疫工作相關的文件,每天要把賽事每一個環節都模擬無數次,以防止有任何一絲絲可能存在的風險。」
  • 「我的脫貧故事」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丨開陽縣雲開街道溫泉村...
    我叫何坤,50歲,家住開陽縣雲開街道溫泉村龍元組。2013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實現脫貧,如今的生活好了,但我還是會時常回憶起以前。我和結髮妻子生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智力障礙,好在小兒子身體健康,無論如何,作為一名父親,我必須擔起這個家的重擔。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2020-11-2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地處大山中的村寨,要想脫貧,得先把公路修繕好。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風雨三年路,幾多心血幾多情丨湄潭縣復興鎮...
    小劉楊長期與不能言語的母親生活,性格孤僻。她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村委會幾個同志將她父親母親的姓氏連起來叫劉楊。我一直關注劉楊一家生活狀況,除現金、衣物外,特地送她一臺千多元的學習機,提高語言能力。2016年9月,小劉楊該上小學時沒戶口,由於父母沒有結婚證,也沒有準生證,辦理戶口是件很棘手的事。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扶貧重燃生活希望丨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村民...
    我叫吳大高,是永從鎮六衝村九組村民,現搬遷到黎平縣德鳳街道六塘衝安置點居住。家裡4口人,我和老婆的文化程度不高,一輩子未外出務工,家裡祖祖輩輩都待在大山裡面生活,因交通不便,信號閉塞,與外界接觸少,大半輩子的生活靠種家裡面的幾畝薄田和山上放鬆油維持生計,加上家裡面還有兩個讀書的孩子,經常入不敷出,家庭困難。我家的情況得到了村裡的重視,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踏實肯幹,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丨花溪區石板鎮花街村...
    我叫羅仁華,今年55歲,是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花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有兩個女兒,但是妻子王小麗因年幼時生病患有精神障礙,正常生活存在問題,家中收入主要由我一人承擔。這幾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的身體也越來越差,無法承擔重勞力的工作,收入減少了許多。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正緩緩向我駛來丨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桃符...
    但自始至終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告誡我「父母在,不遠遊」。於是我放棄外面紛擾繁華的世界,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  剛開始我一心在家備考,可看著年過花甲的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實在於心不忍。於是,我開始找渠道謀發展,藉助大學生開展脫貧攻堅志智雙扶活動,在桃符社區找到了自己的起點,逐漸熟悉了社區工作、了解更多政策。   2020年,在社區黨支部的關心關懷下,榮幸參加了由縣委組織部舉辦的第一批鄉村振興人才培訓。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組織的召喚讓我堅定信念2016年,我32歲,也是我打工回鄉創業開超市的第三年,生意在我與丈夫的精心打理下逐漸步入正軌。當年1月份,駐村幹部陳明松找到我說,「小嬋,我看你不僅致富能力強,團結婦女群眾也很有號召力,現在咱們寧河村缺一個人口主任,希望你能夠加入隊伍補充力量。」
  • 「我的脫貧故事」勤奮的雙手讓生活越來越紅火|貴定縣雲霧鎮茶山村...
    我叫柏家彪,以前是貴定縣雲霧鎮茶山村擺朗組村民。6年前,我在家附近打臨工,家中有母親、妻子和兩個孩子,家庭負擔重。2014年,我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擺朗組地處邊遠,離縣城有上百公裡。我自己雖然家庭條件差,但吃穿還是能解決的,覺得精準扶貧和我沒有什麼關係,自己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逆襲人生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村民項成績
    媳婦激動地把我叫過去,指著豬圈裡的豬崽一臉興奮。這段時間正是母豬繁殖的時候,我們兩口子一直守在豬舍旁,昨天又有兩頭母豬順利產下了10多頭豬崽,看著肉嘟嘟的小傢伙,我的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然而5年前,這樣的高興和滿足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  我家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家裡一共7口人。2013年,由於居住環境交通閉塞,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少,家裡人只能外出務工。
  • 「我的脫貧故事」養牛羊過上了「牛」日子|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
    我叫李永輝,家住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社區。2013年,兩個孩子上了中學,我又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只能放幾隻羊和一頭牛填補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全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那時的日子過得真叫個苦啊!正當我們生計發愁的時候,國家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戰略打響了,我家是首批被評為的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
    我一直都相信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我叫謝代剛,家住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村,家有7口人,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2014年,年邁又殘疾的父親患上了高血壓,妻子也生病了,光是醫藥費一年也要花不少錢,再加上3個孩子上學需要花錢,沉重的負擔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一個人掙的錢完全不足以支撐家庭的支出。最難的時候,我賣掉了家裡6000斤稻穀,連電費都是借的。在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駐村工作隊找到了我,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幫助。
  • 姑娘的一句話讓我對人生重燃希望
    前段時間我有幸看到一則故事說有一個男人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一個手臂。從此他就自暴自棄,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了了,感覺生活對他已經毫無意義。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無意中撞到了一個小女孩,並踩到了小女孩的腳,踩得很重。導致穿在腳上的鞋子凹了進去,於是他趕緊給對方賠了不是,並詢問對方有沒有受傷,可是對方的回答讓他很驚訝,她說「沒事,沒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