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勤奮的雙手讓生活越來越紅火|貴定縣雲霧鎮茶山村...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柏家彪,以前是貴定縣雲霧鎮茶山村擺朗組村民。6年前,我在家附近打臨工,家中有母親、妻子和兩個孩子,家庭負擔重。2014年,我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擺朗組地處邊遠,離縣城有上百公裡。我自己雖然家庭條件差,但吃穿還是能解決的,覺得精準扶貧和我沒有什麼關係,自己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以前還嘗試過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但最終都失敗了。2017年,駐村幹部到我們擺朗組開展志智雙扶,感覺整個寨子乾淨了,大家的精氣神也出來了。隨後,駐村幹部鼓勵我種植中草藥,我選中了在屋後種植了5畝獨角蓮。第二年,收入就達到了1萬多元。大家看我種獨角蓮有收入,都跟著種。2018年,幫扶幹部帶來許多愛心人士到我們擺朗組觀摩,又發動愛心人士給寨上捐款,幫助我們發展產業。現在寨上60多戶人家有40多戶種植了獨角蓮,大家對駐村幹部、工作隊都由衷地感謝。2019年,受市場影響,我注意到豬肉價格一直上漲。在自己有了點積蓄後,我就想著能不能養豬。於是,就和駐村工作隊的幹部進行商量。

柏家彪發展的養殖廠

知道我的想法後,駐村幹部帶我到鎮上各個村的養殖大戶那裡去參觀,又幫我查看具體選址地點,給我選中了離寨子一公裡的背後山作為養殖點,又幫我在信用社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信貸。現在,我的養殖場有肥豬25頭,母豬2頭。養殖場慢慢壯大起來後,我又在養豬場旁邊開挖了3個魚塘,發展養魚。

養殖廠內的肥豬

如今,我的年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還獲得「脫貧攻堅先進示範戶」稱號。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現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感謝黨的政策,我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虞思滔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田旻佳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把工作做好做紮實 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貴定縣金南...
    我叫楊正惠,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金南街道金山村駐村工作隊的隊員。精準扶貧必須精準到每個家庭成員,貧困戶家庭增收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勤奮努力。因此,幫助貧困戶必須全面掌握幫扶戶的情況,圍繞家庭增收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個家庭成員。
  • 「我的脫貧故事」向著更好的日子奮鬥丨貴定縣昌明鎮鐵鎖巖村村民...
    我叫劉葉飛,家住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鐵鎖巖村大寨組。由於我有五個孩子,最大的讀四年級,最小的兩歲,加上父母年老體弱,妻子要照顧孩子,自己也沒有什麼技術,一個人不能到外地務工,一家人基本上沒有什麼經濟來源。2014年,由於家庭困難,我向村裡面寫了申請,爭取得到幫助。
  • ...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 好日子蒸蒸日上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茶山村...
    我叫雷國芬,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茶山村人。因為黨和政府的關心,現在我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移民搬遷新房,孩子讀書相關問題在各級政府、脫貧攻堅隊幹部的關心下也得到了解決,現在大兒子在貴陽讀大學,兩個孩子在讀高中,兩個孩子在讀初中。
  • 【我的扶貧故事】索玉鴻: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我叫索玉鴻,是黔南州貴定縣工會服務職工中心主任。3年前,我被選派到貴定縣雲霧鎮燕子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 茶山村的春天
    今年3月18日,重慶巫溪紅池雲鄉旅遊區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作為「紅池雲鄉」組成部分的紅池壩鎮茶山村搭上農旅融合的發展「快車」。這是3月25日航拍的重慶市巫溪縣茶山村全景。新華網發(王強 攝)茶山村是重慶市巫溪縣最邊遠的村落之一。
  • 「我的脫貧故事」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的扶貧好政策|清鎮市王莊鄉...
    我叫楊英龍,是清鎮市王莊鄉塘寨村六組村民。2014年,母親突如其來的一場病,讓我陷入困境,經過申請和評議列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黨的好政策和各級領導幹部的幫助,現在我家已經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在政策扶持和大家鼓勵下,我家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我的生活並不如意。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每個孩子享受陽光雨露 丨貴定縣金南...
    我叫柳成美,今年54歲,是貴定縣金南街道勝利村巫仰小學教學點教師,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巫仰組一組至八組扶貧專幹。從事教育工作35載,我經歷了「提著煤油燈」上夜校的高標準掃盲,「一個也不能少」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如今「脫貧先扶智」的脫貧攻堅,最感懷的還是歷經三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柳成美(左二)與同事一起開展走訪,向村民宣傳扶貧政策「教育資助不漏一人,6—16周歲無一人輟學」,是教育扶貧的核心任務,要做到這兩個「一人」,要摸排、走訪、勸返、扶貧,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廖元勳養羊脫貧記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國家、省、市、區相關脫貧政策的支持下,保華鎮二道坪村村民廖元勳憑著勤勞的雙手,依靠養羊一舉摘掉貧困帽,如今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讓我邁向幸福好生活|記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
    我叫吳明義,家住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村孔納箐組。望著再過一久又要出欄的豬,我感到非常的幸福滿足。這些年,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扶貧幹部的幫扶,我靠著養豬,讓家裡日子越來越好。想到好日子,我就幹勁十足,也越來越有自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日子會越過越紅火|黔西縣花溪鄉興...
    我叫楊明亮,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花溪鄉興民社區花溪組人。這幾年,我家的變化很大,生活變了個樣。房子修得大氣、美觀;媽媽80多歲了,身體健康;兩個兒子一個在外務工,一個在讀大專;我和妻子一個是護潔員,一個在學校食堂做飯,收入穩靠,比起6、7年前好很多。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逆襲人生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村民項成績
    媳婦激動地把我叫過去,指著豬圈裡的豬崽一臉興奮。這段時間正是母豬繁殖的時候,我們兩口子一直守在豬舍旁,昨天又有兩頭母豬順利產下了10多頭豬崽,看著肉嘟嘟的小傢伙,我的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然而5年前,這樣的高興和滿足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  我家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家裡一共7口人。2013年,由於居住環境交通閉塞,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少,家裡人只能外出務工。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窮山窩搬到幸福家丨普安縣茶源街道納利社區...
    我本以為,我們只能在老家種田種地,過一輩子苦日子。但是在2017年,依託脫貧攻堅惠民政策,我了解到了易地扶貧搬遷的好處,便根據自家情況主動提交了申請書。易地搬遷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挪出窮窩,搬到茶源街道納利社區,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與原來的舊面貌相比,這裡的新生活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生活質量的變化,更多的是幸福生活指數的提高。
  • 「我打算買車了」!女村支書牽線,貧困戶過上了好日子,特意打電話...
    繼湖南省婦聯開展的「巾幗初心耀三湘」——「紅色湘女故事匯」和「傳承篇·尋訪三八紅旗手」系列專題報導後,我們推出巾幗初心耀三湘•奮鬥篇——「脫貧攻堅她力量」專題報導。為此,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村莊,講述脫貧攻堅中的巾幗故事,展現她們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責任和擔當、智慧和力量、柔情和美麗,彰顯新時代湘女的新作為。
  • 脫貧她力量 | 楊長青: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脫貧她力量 | 楊長青: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2020-05-08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輕小說名字越來越獵奇-「繼母的拖油瓶是我的前女友」破百萬閱讀
    漫改動畫+真人劇「辣妹與恐龍」將於10月重新開始播出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真人劇「辣妹與恐龍」宣布將於10月3日開始從第一話重新播出。新的宣傳圖也一併公開。「辣妹與恐龍」講述了辣妹楓借著酒勁讓恐龍進了自己家後所發生的喜劇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
    我一直都相信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我叫謝代剛,家住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村,家有7口人,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2014年,年邁又殘疾的父親患上了高血壓,妻子也生病了,光是醫藥費一年也要花不少錢,再加上3個孩子上學需要花錢,沉重的負擔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一個人掙的錢完全不足以支撐家庭的支出。最難的時候,我賣掉了家裡6000斤稻穀,連電費都是借的。在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駐村工作隊找到了我,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幫助。
  • 「我的脫貧故事」小鍋酒釀出好生活丨安龍縣灑雨鎮格紅村村民韋文魁
    我叫韋文魁,今年69歲,是安龍縣灑雨鎮格紅村格紅組人。2013年的時候,我兒子韋昌甲在青島黃海學院讀書,家庭困難。後來經本人申請、群眾評議、上級批准,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國家教育資助的大力扶持,減輕了經濟負擔。
  • 「我的脫貧故事」五年努力,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丨貴陽市烏當區新...
    16歲,我初中畢業,看到父親因慢性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決定不再繼續學業,打工掙錢養家。我叫郭應梅,今年29歲,家住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2016年,我從外地返鄉結婚。得知家裡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心裡五味雜陳。為了早日摘掉「窮帽」,我和丈夫商量放棄外出打工,在家從事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