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脫貧先立志。」這句話在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興蒙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楊長青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面對丈夫病故,自己身患重病的不幸,楊長青不等不靠,用勤勞的雙手和婆婆相互扶持,創造著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在通海縣興蒙鄉白閣中村的一個大棚內,建檔立卡貧困戶楊長青和婆婆王楊英在田裡忙著給正值開花期的葡萄揚花、掰叉。今年楊長青家的葡萄長勢喜人,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把這些叉掰掉,葡萄才會長高,才會長大,葉子才會厚,以後葡萄就大串大串的了,價格好可以賣3萬塊錢。」王楊英說。
看著眼前滿臉笑容的婆媳倆,很難想像幾年前這個家庭遭遇的不幸。2013年7月,楊長青的丈夫因病去世,兩個月後,30出頭的楊長青被查出身患腎衰竭,曾被醫院斷言無法醫治。後來經過輾轉治療,又堅持每天四次透析,病情才算穩定下來。面對高昂的醫藥費,因病致貧似乎成為了這個家庭無法改變的局面。
2013年底,楊長青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鼓勵幫助下,楊長青家的生活有了好轉。女兒上學可以享受營養餐和「三免一補」,楊長青和女兒被納入低保,楊長青每月到醫院開透析液和藥品的費用大部分也得到了減免。
「我一個月醫病需要6000來塊錢,報銷以後,自己出600來塊。減輕了很多家裡的經濟負擔。」楊長青說。
幾年來,身患重病的楊長青並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樹起信心、鼓起生活勇氣,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和婆婆相互扶持,用勤勞的雙手,堅定地走在脫貧致富道路上。
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楊長青每天要做四次腹部透析。做透析之餘,她既做家務,又幹農活,樂觀面對生活的不易。年過六旬的婆婆身體硬朗,和楊長青默契配合。
「我早上起來就去田裡幹活,兒媳婦起來做透析,煮煮飯,再騎車來田裡接我回家。做完這些,娘倆兒中午休息一下,晚上天涼點了,娘倆兒又一起去大棚裡幹活。我有伴,她也有伴。」王楊英笑著說。
王楊英告訴記者,楊長青是個孝順的孩子,嫁到他家19年,從來沒和她拌過嘴,情同母女、相親相愛。
這個家,沒有多餘的金錢,卻有著良好的家風。家中雖然沒有高檔家具,卻乾淨整潔,井井有條,牆上貼著很多孩子的獎狀。
「她家的女兒在桑園中學讀書,學習成績也很優秀。」興蒙鄉扶貧專幹期應傑說。
在結對幫扶、醫療救助、教育扶貧等各項扶貧政策的幫助支持下,楊長青家於2016年實現了脫貧。不久前,楊長青還在鄉裡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上擔任了保潔員,既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也使家裡多了一筆穩定的收入。
「我家現在栽著1.5畝的葡萄,還有0.5畝的苞谷田,還有政府安排的工作崗位,加起來一年有3萬左右的收入。」楊長青說。
「這幾年改善得多了,領導也關心,黨的政策也好,以後,我家孫女長大了,生活會更好。」王楊英說。
「學一門手藝,家裡就可以多有一份收入。」最近,楊長青每天下午都到白閣中村村委會學習滇式風箏製作。「做人要有志氣,大家都有志氣,有病也不怕,現在國家政策好,會支持我家,各級領導經常來看我家呢!對現在的生活,我還是挺滿意的。」楊長青說。
原標題:《脫貧她力量 | 楊長青: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