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產業扶貧讓貧困戶以勤勞為榮 摒除等靠要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戴家村的漁網編織產業讓村民們人人有事做 李祝海攝

  細長的塑料網腳子套在灌裝筒上,右手用工具鏟起石子片倒入灌裝筒後,左手隨即將裝了石子的網腳子甩在旁邊。11月8日上午,江蘇興化市垛田街道戴家村得勝湖漁具加工廠的場地上,73歲的朱玉建坐在一張小凳上灌網腳子。

  朱玉建單身一人,做這項事務已經4年多了,一年通過這項工作約有2.5萬元的收入。並不喜歡向人伸手的他,憑自己的雙手步出低收入戶的行列。

  在戴家村,像朱玉建這樣摒棄等靠要思想,通過就業自主脫貧的對象並不在少數。村黨總支書毛小松說,目前,戴家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已全部脫貧,村裡沒有一個貧困戶。

  戴家村共有1600多戶、5500多人。長期以來,村民以水產養殖和水上捕撈為主,由此衍生出頗具規模的漁網編織產業,主要生產對蝦籠、螃蟹籠、河蝦籠、百腳籠等四大類數十個規格品種的漁網。目前,全村擁有規模生產大戶30戶,家庭代加工散戶近900戶,從業人員1200多人。去年,全村漁網銷售達億元以上,支付勞務報酬近3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3萬元。

  漁網編織看起來簡單,細細地算下來,共有穿網、裁剪、灌裝、塑形、編織等幾十道工序,除塑形通過半機械化的方式來完成外,其他工序都要人工來做,因此需要大量的用工。

  因為漁網產業,戴家村呈現「人人有事做、天天有收入、戶戶奔小康」的生動局面,其中,不少低收入戶在產業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活計,擁有了「造血」功能,通過雙手甩掉貧困的「帽子」。

  50多歲的蘇四子先天性失明,2016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一個雙眼看不見的人靠什麼法子脫貧呢?她想到了上梭子。編織漁網靠梭子來「穿針引線」,因此梭子的用量特別大,而一些織漁網的人又沒時間做這個零頭碎腦的活。繞一個梭子一角錢,她一天可繞幾百個,閒時還為別人絞網腳子。靠著這些不起眼的零活,蘇四子2016年就順利脫貧。

  這些天,60多歲的李滿鳳在娘家服侍患病的老母親,回娘家時,她還帶去了不少做漁網的原料,利用照料老人的空餘時間加工漁網。因患紅斑狼瘡,李滿鳳長期吃藥,丈夫去世後,她的生活更加拮据,是村裡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之一。現在,她到漁網加工戶家拿來原料,在家做扎架子等一些並不吃力的事,一個月可獲得2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戴家村,家家戶戶做漁網的創業就業氛圍自發形成一個「以勤勞以榮、以懶惰為恥」的村風,只要勤快、想做事,哪怕是80多歲的老人在家裡也能掙到錢。坐在家門口,81歲的吳蘭英老奶奶手中的梭子三套兩圈的就紮好一個漁網龍骨架。扎一個龍骨架幾分錢,吳奶奶一天可扎700個左右。她是一個已有重孫、重孫女的人了,兒孫們過得很好。老人說,做這些活不單是為了錢,扎的是高興,想到這麼大歲數了還能做事心裡很開心。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紮下根,群眾脫貧有底氣。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有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鐵掃把」扶持 為貧困戶增收脫貧
    原標題:國網德安縣供電公司黨委狠抓「黨建+產業扶貧」「鐵掃把」扶持 為貧困戶增收脫貧消費日報網訊「要帶領村民們徹底脫貧,發家致富還是得靠自己動手,想辦法發展產業。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近日,江西德安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滿雙寶在2020扶貧工作會議上說道。
  • 平輿縣李屯鎮:走訪慰問貧困戶 點滴真情在心頭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王海峰)近日,天氣轉冷,溫度驟降,為保障貧困戶生活狀況,平輿縣李屯鎮幫扶責任人開展大走訪活動,看望貧困戶近期情況。「近期生活狀態如何?是否有足夠的保暖衣物?就醫是否能及時得到報銷?」
  • 崔榮華:產業幫扶讓貧困戶甜到心坎裡
    10年來,崔榮華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通過實施「產業培育、精準扶貧、幸福家園」三位一體模式,帶領企業多措並舉探索走出「黨建扶貧共促、村企聯動共建、產業合作共贏、農民農村共進」新路徑。她先後投入近5億元參與產業幫扶,其中,包括投入8290萬元帶動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玉蟬街道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全心全意提升貧困戶幸福感。
  • 【扶貧工作】「認領愛心樹,採摘愛心果,奉獻愛心情」主題採摘活動...
    認領愛心果樹的老師、學生及小朋友等30餘人於10月21日來到線王村(徐村),在駐村工作隊組織和安排下,熱火朝天地進行了愛心果園部分果樹的採摘活動,從封箱到搬運,大家與貧困戶共同勞動,共同交流,不僅讓貧困戶真切地感受到了溫暖和幫助,同時,讓老師們嘗到了原生態蘋果;讓學生們體驗了勞作,增進了友誼;讓小朋友們長了見識,收穫了喜悅。這樣一舉多得的活動再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讚揚!
  • 「我的扶貧故事」把工作做好做紮實 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貴定縣金南...
    精準扶貧必須精準到每個家庭成員,貧困戶家庭增收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勤奮努力。因此,幫助貧困戶必須全面掌握幫扶戶的情況,圍繞家庭增收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個家庭成員。我通過入戶座談,全面細緻地了解、掌握了每家貧困戶的情況,如家庭人口狀況、勞力素質、手藝技能、收入結構、主要收入來源,致貧原因、脫貧發展的意願等,為每家貧困戶制定脫貧發展規劃。
  • 金融扶貧讓邊疆產業興旺 農牧民受益
    五年來,累計投放產業扶貧貸款近1700億元,為36萬戶貧困戶精準發放151億元扶貧小額信貸。前不久,這個名為新疆農村信用社的團隊獲得新疆銀行業協會「支持脫貧攻堅貢獻獎」一等獎。同時,這個團隊還選派972名幹部員工駐村工作「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接力幫扶大漠戈壁邊緣的39個貧困村,7年來累計自投和爭取項目資金3.2億元,帶動1.7萬人脫貧。
  • 鐵嶺:產業扶貧 兩年實施414個項目
    鐵嶺:產業扶貧 兩年實施414個項目 作者:王曉波 2017-10-18 07:59   來源:遼寧日報     兩年來,鐵嶺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措施,著力推動精準扶貧與鄉村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
  • 【邵陽市】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促進全縣產業興旺
    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積極推進「三有三分四到村」戰略,促進了全縣產業興旺,實現了村民穩定增收,提高了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實效。目前,全縣共開發縣級重點扶貧產業9個,建設鄉鎮重點產業基地29個、村級產業基地215個,全縣扶貧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 彭棟清:扶貧路上過三關
    一直以來,村支部班子成員不健全、村主任能力弱不能服眾、黨員幹部文化水平低、黨員隊伍老齡化等因素,導致黨支部軟弱渙散、支部帶動力差、發展辦法不多,幹群關係不融洽,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甚至有人提出「來開會要發點錢」。
  • 【你笑起來真好看】不等不靠 百色人民靠勤勞雙手走上小康路-廣西...
    脫貧不是扶貧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羅朝陽,廣西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黨總支部書記,他所在的新立村60%的範圍是大石山區,土壤貧瘠,是出了名的「窮窩窩」。2010年5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新立村視察,他下稻田,進農家,了解村民的實際情況。當時習近平要求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新立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扶持,他說這樣做新立村會有大變化。
  •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產業扶貧融資新模式探析
    、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為產業扶貧乃至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可複製、推廣的經驗。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產業扶貧作為新時代扶貧開發的重要形式,為小農戶進入大市場提供了平臺,引入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格局。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緊密連結農民的紐帶,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鞏固脫貧成果需要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增強產業扶貧帶動能力,為扶貧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和強大動力。
  • 從2頭到400餘頭 彭水一貧困戶靠養豬走上脫貧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5日6時訊(通訊員 蔡秀)在彭水縣黃家鎮香楠村2組,提起劉得華,當地人都會伸出大拇指,稱其一家「勤勞、肯幹」。幾年的時間,劉得華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政策的扶持,從曾經的建卡貧困戶「成長」為如今的養殖大戶,並帶領周圍的村民一起找到了一條致富的道路。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王軍一行先後深入西川鎮焦山村、姜灣村,詳細了解了兩村的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駐村幫扶工作、危房改造摸底等方面的問題,並走訪了齊躍輝、楊建榮、齊保林、張德喜、姜宏斌等貧困戶,詳細了解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脫貧措施的落實情況。    「今年家裡收入怎麼樣?」「家裡的收入主要靠什麼?」「孩子們在上學還是打工?」
  • 治貧有「藥」 致富有道 ——探尋產業扶貧的羅田九資河模本
    從零星種植、各自為戰,到能人引領、產銷一體,九資河鎮以「藥」治貧,「藥」到貧除,探索出中藥材產業扶貧的「九資河模本」。政府搭臺——變「小打小鬧」為「抱團發展」,「副業」成了「富業」4月14日上午,風和日麗,葫蘆石村天麻種植基地傳來歡聲笑語,一群「娘子軍」麻利地移栽天麻菌種、菌柴,覆土掩埋。
  • 蒙古族女幹部塔娜用赤誠之心幫貧困戶叩開「幸福門」
    圖為蒙古族女幹部塔娜。 張林虎 攝中新網赤峰12月7日電 題:蒙古族女幹部塔娜用赤誠之心幫貧困戶叩開「幸福門」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截至2020年10月底,全旗剩餘140戶285名貧困戶也已全部脫貧。」
  • 延長石油:因地制宜真幫扶 產業造血拔窮根
    為回報全村,他與村委會籤訂了20年的幫扶協議,每年將經營淨收入的10%直接納入村集體統籌管理,按3:7的帶貧益貧機制分配給村集體和貧困戶。老百姓能順利過上好日子,延長石油長期駐守一線的扶貧幹部奉獻良多。「剛來扶貧時,我剛結婚不久,孩子還沒出生,現在娃娃都上幼兒園了。」
  • 【我的扶貧故事】鄭雄文——讓貧困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宣傳產業發展「八要素」的要求,宣講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進入與退出程序,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從而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村民一門心思跟黨走,奔小康。2020,落煙村李子進入豐產期,產量達到3700多噸,為避免群眾種植的李子滯銷,鄭雄文爭取籌措資金3萬元,為落煙村合作社「量身定做」了落煙村專業合作社淘寶店。目前淘寶店店鋪設計、客服聘用、許可證辦理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在5月底待李子成熟後開始在淘寶平臺線上銷售落煙村四月李、蜂糖李,預計為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