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麗江市寧蒗縣計劃生育協會
楊古落全家福。
家,不僅是讓人一個安居的地方。對於孩子,這個家可以遮風避雨,可以梄身,可以感受到愛意;對於夫妻,這是一個用來安放對方的愛的地方,是一種安全感,也是一種陪伴。在寧蒗縣西川鄉沙力河村小丫口組就有這樣一個家庭。
提起楊古落,認識她的人都會流落出由敬佩而生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楊古落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都是樸實的農民,大女兒在寧蒗縣西川鄉沙力河村委會任大學生村官,二女兒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徐中鄉第一小學當教師,小兒子就讀於寧蒗職高。他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有一個善於打理家務、樂於支持丈夫、長於教育子女的「半邊天」,帶領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營造了家庭幸福、鄰裡和睦的氛圍,深受鄰裡和社會的好評。
互敬互愛 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和丈夫結婚近30年了,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每天都抽幾分鐘討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遇到分歧換位思考,取最佳方案。在日常生活中, 他們還十分注重家庭教育,以身作則、以愛育人、以德樹人。他們在最艱苦的時候,拼盡所有,用最樸實的雙手賺錢供子女完成學業,用最真實的愛引導子女實現夢想。一家人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用愛築成溫暖的家,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愛崗敬業 互相促進
他們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益求精,盡職盡責,「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家庭和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夫妻兩人現在還在家務農,還特意培育了花椒基地,在屬於他們的農業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兩個女兒有工作後也沒有忘記父母的教誨,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努力、盡職盡責。特別是作為一線扶貧工作隊員的大女兒,用四年的青春詮釋了「幹一行愛一行」,受到了村民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多次被坪為優秀駐村工作隊員河優秀大學生村官。因為相互鼓勵、相互促進,他們打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
鄰裡和睦 熱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他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特別是每當村裡有紅白喜事時,丈夫挑起大梁,組織人員辦事,她也是主動挑起煮飯的大任。大女兒更是利用大學生村官身份,結合實際村情,分析貧情,藉助脫貧攻堅政策為民解憂排難,帶領群眾靠自己的雙手種植花椒而發家致富,組織廣大婦女提升家庭環境衛生。
楊古落點電筒取蜂蜜,與圍繞在老人火塘邊的親朋好友分享自家蜂蜜,給艱苦的生活來一點甜蜜。
每當假期來臨之際,她家就是最受歡迎的,大人們總是喜歡帶著孩子讓小女兒輔導作業。小兒子在學校也遵守紀律、樂於助人。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身邊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她的丈夫兩年前被推薦為本村的村小組長,不僅得到了鄰裡和社會的好評,還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去年通過的組織的考察,被接收為預備黨員。
綠色先行 勤儉持家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 這是沙力河村楊古落家五口人的一句響亮的口號。她把營建「綠色家庭」作為家庭建設的主要目標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們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如: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剩飯剩菜給雞當飼料,瓜皮果殼等可降解的拿來當種菜的肥料;購物袋要多次利用,少使用或不使用塑膠袋。環保和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家的附近的荒地種了很多的果樹,她總說種果樹不僅可以收穫果實,還可以保護環境,是個雙贏的行動,鼓勵其他婦女多種植果樹,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愛國守法 廉潔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 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 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只有同心同德,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社會也才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