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簡報〔2021〕第2期 總第196期
【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編者按: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等聯合印發了《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為加強典型宣傳,營造狠抓落實的工作氛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開設專欄,專題介紹各地各高校在落實文件要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中的經驗做法,推動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西南大學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牢牢樹立「大思政」觀和「大心理」育人觀,構建「四個貫通」體系,全面推動和深化面向全體學生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品質。
貫通「校院家醫」組織體系,強化一體協同。一是建立「校-院-班-寢」四級預警協同制度。依託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校醫院醫生、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寢室室長等群體,實施學生心理危機即發即報,健全四級預警協同制度。二是建立「一體聯動」研判督導制度。學校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心理異常學生研判會,對心理高危學生逐一研判,制定「一生一策」幹預幫扶方案,並結合「貫通式」心理育人智慧工作系統實時跟蹤督導,對上會個案施行「一案一清」閉環制度。三是構建「中心+」四維協同工作機制。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的樞紐協同作用,構建「中心+家庭」「中心+職能部門」「中心+學院(部)」「中心+醫院」四維協同工作機制。建立重點學生家校會談制度、心理危機學生半月研判制度和即時會商制度。推動「一院一品」,打造「彩虹橋」「心有暖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院級心理育人品牌。協同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學生就醫「綠色通道」,在校醫院設立心理安全屋。四是建強「專兼一體」專業化隊伍。建立一支涵蓋專兼職諮詢師、心理輔導員、專職輔導員、校內外指導專家在內的260餘名專業心理育人隊伍。發揮學校心理學學科優勢,大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能力提升計劃」,構建學習培訓、交流提升、創新研究、審美涵育、骨幹培優「五位一體」培養體系,近三年累計培訓人數達3000餘人次。
貫通專業心理服務與日常教育幫扶路徑,強化綜合施策。一是健全新生心理健康篩查與反饋機制。每年對全校10000餘名新生開展心理普測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3000餘名重點學生開展一對一約談和100餘場專題團體輔導,建立「一生一冊」心理檔案,發布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二是做實常態化心理諮詢服務。從2008年起,開通24小時陽光心理援助熱線,12年來共接聽學生電話20000餘個,實現學生即時即地諮詢預約和危機求助。圍繞學生關切開展個體心理諮詢與團體心理輔導,近三年為3000餘名學生開展個體諮詢11200餘次,為近4000名學生提供團體心理輔導323場。三是建立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針對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全面摸排受影響學生群體,開通網絡預約專線和諮詢郵箱,按專業規範開展線上視頻心理諮詢和雲團體輔導,及時減輕學生心理傷害。
貫通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渠道,強化顯隱並舉。一是推進專業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學校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訓練》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強化專業實踐體認,推進與第二課堂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協同育人。二是實施「五心五育」隱性涵育計劃。注重隱性涵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國學、美育、文藝、體育、勞動教育相結合,開展「經典潤心」「沙盤明心」「舞動健心」「運動強心」「園藝沁心」朋輩輔導活動,培養大學生積極情感和健康心態。三是實施強身健心基石計劃。將強身納入「大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切實推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建立集中軍訓與分散軍訓相結合制度,落實「兩早一煉」(早讀、早自習和1個小時身體鍛鍊)、內務整理、消防滅火與逃生、醫療自救互救等分散軍訓內容覆蓋全體大一學生,持續周期一年。
貫通線上與線下平臺,強化智慧聯動。一是打造硬體平臺。打造1200平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中心,完善20個功能房間,藉助信息化手段及智能化心理輔導儀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體驗與活動場所。二是開發線上智慧平臺。利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幹預、早疏導。開發「『貫通式』心理育人線上工作平臺」,構建全流程心理健康教育智慧工作系統。三是用好微信公眾號平臺。打造「西大陽光心理驛站」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心理服務預約,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自助貼士、在線心理教育資源等,營造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全方位育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