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切實構建「貫通式」心理育人體系

2021-0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簡報〔2021〕第2期 總第196期

  【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編者按: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等聯合印發了《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為加強典型宣傳,營造狠抓落實的工作氛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開設專欄,專題介紹各地各高校在落實文件要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中的經驗做法,推動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西南大學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牢牢樹立「大思政」觀和「大心理」育人觀,構建「四個貫通」體系,全面推動和深化面向全體學生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品質。

  貫通「校院家醫」組織體系,強化一體協同。一是建立「校-院-班-寢」四級預警協同制度。依託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校醫院醫生、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寢室室長等群體,實施學生心理危機即發即報,健全四級預警協同制度。二是建立「一體聯動」研判督導制度。學校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心理異常學生研判會,對心理高危學生逐一研判,制定「一生一策」幹預幫扶方案,並結合「貫通式」心理育人智慧工作系統實時跟蹤督導,對上會個案施行「一案一清」閉環制度。三是構建「中心+」四維協同工作機制。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的樞紐協同作用,構建「中心+家庭」「中心+職能部門」「中心+學院(部)」「中心+醫院」四維協同工作機制。建立重點學生家校會談制度、心理危機學生半月研判制度和即時會商制度。推動「一院一品」,打造「彩虹橋」「心有暖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院級心理育人品牌。協同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學生就醫「綠色通道」,在校醫院設立心理安全屋。四是建強「專兼一體」專業化隊伍。建立一支涵蓋專兼職諮詢師、心理輔導員、專職輔導員、校內外指導專家在內的260餘名專業心理育人隊伍。發揮學校心理學學科優勢,大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能力提升計劃」,構建學習培訓、交流提升、創新研究、審美涵育、骨幹培優「五位一體」培養體系,近三年累計培訓人數達3000餘人次。

  貫通專業心理服務與日常教育幫扶路徑,強化綜合施策。一是健全新生心理健康篩查與反饋機制。每年對全校10000餘名新生開展心理普測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3000餘名重點學生開展一對一約談和100餘場專題團體輔導,建立「一生一冊」心理檔案,發布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二是做實常態化心理諮詢服務。從2008年起,開通24小時陽光心理援助熱線,12年來共接聽學生電話20000餘個,實現學生即時即地諮詢預約和危機求助。圍繞學生關切開展個體心理諮詢與團體心理輔導,近三年為3000餘名學生開展個體諮詢11200餘次,為近4000名學生提供團體心理輔導323場。三是建立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針對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全面摸排受影響學生群體,開通網絡預約專線和諮詢郵箱,按專業規範開展線上視頻心理諮詢和雲團體輔導,及時減輕學生心理傷害。

  貫通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渠道,強化顯隱並舉。一是推進專業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學校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訓練》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強化專業實踐體認,推進與第二課堂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協同育人。二是實施「五心五育」隱性涵育計劃。注重隱性涵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國學、美育、文藝、體育、勞動教育相結合,開展「經典潤心」「沙盤明心」「舞動健心」「運動強心」「園藝沁心」朋輩輔導活動,培養大學生積極情感和健康心態。三是實施強身健心基石計劃。將強身納入「大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切實推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建立集中軍訓與分散軍訓相結合制度,落實「兩早一煉」(早讀、早自習和1個小時身體鍛鍊)、內務整理、消防滅火與逃生、醫療自救互救等分散軍訓內容覆蓋全體大一學生,持續周期一年。

  貫通線上與線下平臺,強化智慧聯動。一是打造硬體平臺。打造1200平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中心,完善20個功能房間,藉助信息化手段及智能化心理輔導儀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體驗與活動場所。二是開發線上智慧平臺。利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幹預、早疏導。開發「『貫通式』心理育人線上工作平臺」,構建全流程心理健康教育智慧工作系統。三是用好微信公眾號平臺。打造「西大陽光心理驛站」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心理服務預約,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自助貼士、在線心理教育資源等,營造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全方位育人氛圍。

相關焦點

  • 福建農林大學:「一主三輔」模式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十年磨一劍,不斷改革創新,探索思政課「一主三輔」教學模式。「一主」即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建設,「三輔」即以系列人文選修課程、系列讀書活動、網絡學習平臺等三種模式拓展思政課的時間和空間。 「主渠道」以三結合把握課堂育人主渠道 在思政課主渠道建設中,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做到三結合。
  • 千裡求學路 西南大學:杏壇育人 勸課農桑
    「這裡原有一堵牆,2005年院校合併時,牆一推,原西南師範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便合併成了現在的西南大學,但這兩所大學又是同根同源的,前者是原教育部直屬高校,後者直屬國家農業部。」學校招辦的王彪老師邊走邊向我們介紹西南大學的前世今生。西南大學起源於1906年4月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經過百年發展,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
  • 心理測試、講座……重慶一街道與西南大學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來自南岸區政府消息,近日,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在海棠溪街道辦事處舉行。據悉,根據《重慶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授牌海棠溪街道為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育實踐基地、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實踐基地、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實踐基地,海棠溪街道為該校心理學部的學術研究、社會調查、實習實踐提供支持。
  • 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掛牌西南大學附屬心理醫院
    6月27日,西南大學附屬心理醫院掛牌儀式在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歌樂山院區門診部廣場舉行,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西南大學副校長崔延強、市衛生健康委科教處副處長丁國富、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主任池詳波、西南大學相關領導以及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相關領導、中層幹部、職工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萬盛與西南大學籤訂社區心理服務合作協議
    近日,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共同籤訂了城市基層黨建「和諧社區」項目協議。這是心理學部、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首次在區級層面上開展的和諧社區建設合作項目。本項目將發揮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在心理服務、教育培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支持萬盛經開區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輔導、人才培訓、業務督導、理論研討等工作,為認真落實國家關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及重慶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做出積極的貢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高雪梅教授、楊東教授、呂厚超教授、張仲明教授參加本次活動。
  • 內蒙古民族大學構建「三位一體」誠信教育 體系塑造學生誠信品格...
    多年來,內蒙古民族大學以大學生誠信價值塑造為目的,將誠信教育有機融入課程、考試和生活之中,構建了課程一考試一生活「三位一體」誠信教育體系,完善了教學、管理、思政三方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落實落地,對長期以來高校誠信教育路徑少、協同差、落實難等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究和解決,誠信教育得到師生和社會的廣泛認同並收到良好效果
  •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面向社會開通心理援助熱線
    今天(1月2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從西南大學獲悉,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開通心理危機幹預熱線。熱線電話均由有豐富經驗的諮詢師接聽,適用於急需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的人群。
  •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成都師範學院心理學院籤訂結對幫扶協議
    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成都師範學院心理學院籤訂結對幫扶協議。雙方教師代表等20餘人參加了會議。  記者了解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充分發揮全國心理學科建設水平較高教學和科研單位的優勢,將在學科發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幫助成都師範學院心理學院快速發展。
  • 寧波大學:探索地方高校「塔式」創業課程體系
    多年來,寧波大學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上不斷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高校「塔式」創業課程體系,也正是得益於該體系的支撐,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高校第一方陣。築牢塔基:「為實為新、應濟時需」的課程理念寧波大學是一所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高校,從建校時起便攜帶著改革創新的基因。
  • 王軍:堅持系統觀念 健全「六個體系」 切實加強稅務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四、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切實增強政治功能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把完善制度、構建機制貫穿始終,形成系統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機制保障體系。一方面,構建「條主責、塊雙重,縱合力、橫聯通,齊心抓、黨建興」的新「縱合橫通強黨建」工作機制,力求把稅務系統黨建工作抓得更實,把同地方黨委及其工作部門的協同搞得更順;另一方面,發揮績效考評「指揮棒」作用,構建數字人事知事識人體系,打造「金字塔」式人才梯隊,加強基層建設,厚植幹事創業氛圍,從而探索構建並不斷完善了「縱合橫通強黨建、績效管理抓班子、數字人事管幹部、人才工程育俊傑、嚴管善待活基層
  • 西南大學教授黃希庭:讓心理學走出書齋
    不時,他還會接到學生的電話,向他請教戰「疫」期間心理援助的問題,分享心得體會。黃希庭是中國知名心理學家、西南大學首位資深教授。執教近60年,從青絲到銀髮,他在心理學領域一路深耕,領銜建設西南大學心理學學科,啟發培養一大批心理學人才,在時間與人格心理學領域做出獨到貢獻,始終奔走一線,用心理學為社會服務。
  • 【治學】人民日報點讚西南大學教授黃希庭:讓心理學走出書齋
    此時的黃希庭,已經工作一個多小時了,散步中還時常接到學生的電話,一起討論疫情期間心理援助的問題。黃希庭是中國知名心理學家、西南大學首位資深教授。執教近60年,從青絲到銀髮,他在心理學領域一路深耕,不僅領銜建設西南大學心理學學科、在時間與人格心理學領域作出獨到貢獻,還奔走一線用心理學知識為社會服務。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
    《指導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改革任務:第一,構建全面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四項內容:一是突出德育時代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體系。二是強化綜合素質培養。針對育人的薄弱環節,就改進科學文化教育、強化體育鍛鍊、加強美育工作、重視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目標措施和要求,著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拓寬實踐渠道。
  • 高校分類體系構建的依據、框架與應用
    如何通過分類管理把高等學校發展的內驅力引向重特色和內涵發展上來,迫切需要構建具有資源配置指向功能的高校分類體系。  當前我國高校分類的根本問題在於如何淡化、消除類型歧視,構建明確具體、細化且可操作的分類體系,以調整高等教育結構,引導高校未來發展的方向。大學對分類標準的期待,就是對自己「身份」和價值的期待,也是對獲取經濟資源的期待。
  • 西南大學:參加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
    會議以「心理健康與社會心態」為主題,旨在交流社會心理學研究成果,促進市民心理健康,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來自全市200餘名社會心理學工作者與會。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潘勇出席並講話,充分肯定學會成立以來所做的貢獻,希望學會堅持正確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久久為功,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積極社會心態的建設。西南大學校長助理王進軍教授、學會理事長張大均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召開2020年度考核述職大會
    1月13日至14日,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召開2020年度考核述職大會,對教學單位、行政業務部門與黨總支進行述職考核工作。1月13日下午,行政業務部門與黨總支開展年度考核述職報告大會。學院20個單位分別進行部門述職。
  • 全員育人澆灌德育之花
    「要實現『三全育人』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就要敢啃『硬骨頭』。如果我們能把好方向盤,精準施策,引導城鎮、鄉村學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揚長補短,就能營造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惠州市教育局局長袁清山為做好「三全育人」工作的頂層設計,帶隊深入展開調研。2018年3月,《惠州市「三全育人」示範校指標體系》(試行)出臺。
  • 深化改革 繪就育人新篇 銳意進取 譜寫杏壇華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國雄:體教融合加速學校體育工作變革學校體育工作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審議通過,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高度重視。為此,我校重點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體系,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 已有8月身孕的她沒有絲毫猶豫投入「戰鬥」西南大學開通心理熱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有衝鋒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也有眾多奮戰在幕後的無名英雄,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心理援助熱線電話諮詢團隊就是其中之一。今(2)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心理學部積極為此次疫情提供心理防護,1月29日面向學生及社會的心理熱線正式開通,以引導大家理性認識疫情,科學參與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