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養牛羊過上了「牛」日子|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

2021-01-21 天眼新聞

我叫李永輝,家住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社區。2013年,兩個孩子上了中學,我又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只能放幾隻羊和一頭牛填補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全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那時的日子過得真叫個苦啊!正當我們生計發愁的時候,國家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戰略打響了,我家是首批被評為的貧困戶。

為了我們家早日脫貧,村支兩委領導和幫扶幹部們,多次來到我們家,結合我家實際情況,制定了走養殖脫貧的路子。路子有了,我心裡還是犯難,心想,就憑我這些年散養的幾隻羊和頭把牛的經驗,又沒有資金,能走上養殖致富路?

事實上,我這些想法都是多餘的,村支兩委和幫扶幹部們定好路子後,同時也制定好了實施方案。他們一邊把我的妻子聯繫安排到務川江一生態畜牧有限公司邊打工邊學養殖技術,每月工資2000多元,家庭生活也有一定保障;一邊爭取扶貧資金,籌備建圈舍,買種牛種羊;同時送來了黑木草種、玉米種並指導我們播種上,還安排了專業的防疫員和配種員進行幫扶。

趕牛的我

2015年春,妻子學成歸來,此時,圈舍已修好了,草料已有了,我們買了2頭種牛和8隻種羊,加上我散養的,共有4頭牛和14隻羊。但按照她學來的知識,半個月下來我們算了一下成本和出售牛羊的市場價格,這樣的規模養殖是賺不了錢的,因為投入大、規模小。這該怎麼辦?

正當我們犯愁的時候,村裡領導和幫扶幹部來到我們家一起與我們想辦法。根據我們的能力,結合本地的草山資源,確定走放養和圈養相結合的養殖路子。養料全用天然的草料和玉米進行圈養和放養,從不用飼料。這樣既能降低投入成本,養出來的牛羊肉質又好,價格高,銷路也會不愁。規模定在牛10頭,羊40隻左右。方案確定後,我們就信心百倍的幹上了。

草自己種,玉米自己種,種牛種羊自己選留,成本大大降低,收入大大提高。每隻羊要比那些用飼料養殖的貴300元左右,一頭牛貴700元左右。銷售一點都不愁,不用出門就能賣個好價錢,每年出欄的牛羊還不夠賣。2015年底,賣牛羊純收入近2萬,2016年出欄純收入近3萬;2017出欄純收入3萬多,2018和2019年規模達到了預定養殖規模,出欄純收入每年5萬多,今年的價格更好,出欄純收入將會達到6萬多元。   這些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搞養殖,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兩孩子已在教育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中職畢業並就業,現在我們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編輯梁珍情

編審 田旻佳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認真做事的日子最充實、最幸福丨務川自治縣丹砂...
    我叫葉義強,家住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珍珠社區葉星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兒結婚了,沒在身邊,是一名孤寡老人。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社區幹部對我的關愛關心,幫助我擺脫貧困,讓我過上幸福而又充實的日子。2013年,我妻子因病過世,我悲痛萬分。
  • ...託起我的脫貧增收夢|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丹砂村村民廖小平
    我叫廖小平,今年56歲,家住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丹砂村。以前都是世世代代種地,忙忙碌碌一年也只是勉強餬口,為了生活,我也曾和其他人一樣外出打工,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一年到頭在外打拼,但日子過得仍然很艱辛。
  • 「我的脫貧故事」小賣部裡的大夢想丨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溫泉村...
    我叫申修傑,今年44歲,家住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溫泉村。我患有先天性手腳肢體殘疾,母親早年過世,父親申茂銀患有腦梗塞、高血壓,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只能依靠低保以及少許的親戚救濟過日子。2014年,我們父子倆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正緩緩向我駛來丨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桃符...
    我叫徐康,1996年8月出生,是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桃符社區文家灣組村民。家裡共八口人,祖孫三代同堂。2017年,因家庭人員年齡結構兩極分化,缺乏勞動力而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2019年,我從湖南城市學院畢業,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剛畢業的我一臉茫然,不知從何選擇。
  • ...我用雙手成就幸福日子|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楊村社區居民徐祖強
    我叫徐祖強,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楊村社區新村組,家中五口人。2016年以前,我和家人在縣城內務工,主要做點小工、臨時工,無任何就業技能,無固定收入來源,生活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我通過參與社區召集的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專場招聘會、扶志扶智等座談會,提高了就業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我從思想上認識到,現在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就業技能,肯去奮鬥,沒有「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家庭富起來,最終踏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工作無論大小,我都嚴格按要求去執行、去落實,大力發揚黨辦人「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用心去學、努力去做、力求做好。2017年8月的一天,我與村幹部到何家組走訪貧困戶時了解到,貧困戶李承貴的大女兒讀大學沒有享受到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核實得知,李旭蓮2016年就讀於北方民族大學,由於家裡父母文化水平較低,不了解教育扶貧政策,也沒有去辦理相關手續。
  • 「我的扶貧故事」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洪渡...
    我叫黃強,是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洪渡社區第一書記,在同步小康的路上嚴格要求自己,紮實工作,用真心幫助群眾,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立志當好社區脫貧攻堅的「排頭兵」!一如既往盡我所能為群眾多辦實事,讓群眾生活得更好,踐行我的使命。
  •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0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是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威寧自治縣開華...
    我叫陳永開,是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開華街道開華家園小區的居民,今年47歲,家裡有6口人。以前,我家的條件特別差。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以前的生活,那就是既沒有「出路」,也沒有「進路」。在我結婚後沒過幾年,妻子就癱瘓在床,而我們的四個孩子都在讀書,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有病在身,長期需要服用藥物。因為要照顧他們,我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人的柴米油鹽就指望著我種點莊稼維持。我家有12畝土地,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別人家的苞谷都收完了,我家的才收了一小半。更難的是,土地廣種薄收,種點苞谷洋芋,只能勉強夠吃。陳永開在床邊照顧妻子我們一家6口人蝸居在一間瓦房裡。
  • 務川自治縣洪渡河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20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簡章
    六、公開招聘程序    (一)公開發布招聘信息    通過務川自治縣人民政府網站(《中國.務川》)、務川自治縣洪渡河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網站向社會發布《務川自治縣洪渡河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20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簡章》(以下簡稱《簡章》)。    (二)報名要求    1.報名方式:採取現場報名的方式進行。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見聞⑥】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牧民阿力麻汗·那地爾夏(左)在家裡燒水(攝於4月11日)。  新疆日報訊(記者韓沁言 約提克爾·尼加提攝影報導)6月20日,漫步在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富民村、愛民村,錯落有致的民居,四通八達的柏油路,鬱鬱蔥蔥的小花園,歡聲笑語的小廣場……這裡是貧困群眾搬出大山後溫暖的家。  美好生活夢成真  「深山裡的日子真是窮怕了,苦怕了!」
  • 務川自治縣2020年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和街道面向鄉鎮公開遴選工作...
    (一)發布公告經縣公開遴選領導小組審定後,及時在《中國·務川》門戶網站上發布遴選公告。    (二)報名、資格初審1.報名採取現場報名方式進行,報考人員登錄《中國·務川》門戶網站下載填寫《務川自治縣2020年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和街道面向鄉鎮公開遴選工作人員報名推薦表
  • 務川:丹砂古縣變身新型工業集聚區
    務川,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黔渝邊沿結合部,地處大婁山脈北段東南麓,是仡佬族的發源地,是全國兩個以仡佬族、苗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之一,國土總面積2777平方公裡,資源豐富,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有20餘種,僅汞礦資源儲量就達2.3萬噸,居全省四大汞礦之首,有「仡佬之源·丹砂古縣」的美譽。曾因欠開發,守著「金元寶過窮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袁陽光,我的「愚公」父親丨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
    袁陽光是我的父親,他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如果說那千百年來的貧困是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那麼我父親就是一個埋頭苦幹、誓除貧困的愚公。說起父親,總能想起他那自信堅毅又深邃的眼眸,那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寫滿了故事。
  • 日子越過越好了 | 我的脫貧故事
    日子越過越好了 | 我的脫貧故事 2021-01-1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峨邊彝族自治縣脫貧摘帽後第一個彝歷新年
    11月20日,脫貧摘帽後的第一個彝歷新年。一大早,家住峨邊彝族自治縣的彝家姑娘阿新一家就忙碌開了。「我們脫貧了!殺豬過年了!」忙碌的不只阿新家。彝歷新年期間,峨邊的村村寨寨,都沉浸在喜悅中。「我們脫貧了!這個年,年味特別濃!」新林鎮茗新村的「新村民」沙馬挖古笑得合不攏嘴。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我的扶貧故事」卯足幹勁真抓實幹丨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
    我叫楊興旺,現任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始終牢記宗旨,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堅持幹字當頭,卯足幹勁,下定決心啃下沙子鄉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廣、貧困程度較深、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是困擾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問題。到任以來,我時刻把「沙子鄉的貧困戶脫貧任務清單」記在心上,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和群眾「擺白」,了解群眾面臨的現實困難及想法。通過深入走訪,我掌握了全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群眾願望等第一手基礎資料,經過進一步分析研判,班子一致認為沙子鄉要擺脫窮困的面貌,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的「荷包」鼓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一年金星人 一世金星情丨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金星村...
    我是威寧自治縣烏撒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管伍星,於2019年8月被組織派駐大街鄉金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8月1日,在去大街鄉金星村的路上,我忐忑不安,我一遍遍問自己,我真的能幫助金星村村民脫貧致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