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是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威寧自治縣開華...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陳永開,是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開華街道開華家園小區的居民,今年47歲,家裡有6口人。

以前,我家的條件特別差。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以前的生活,那就是既沒有「出路」,也沒有「進路」。 在我結婚後沒過幾年,妻子就癱瘓在床,而我們的四個孩子都在讀書,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有病在身,長期需要服用藥物。因為要照顧他們,我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人的柴米油鹽就指望著我種點莊稼維持。我家有12畝土地,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別人家的苞谷都收完了,我家的才收了一小半。更難的是,土地廣種薄收,種點苞谷洋芋,只能勉強夠吃。

陳永開在床邊照顧妻子

我們一家6口人蝸居在一間瓦房裡。我不怕吃苦,因為全家人就指望著我一個人,如果不吃苦,以後的日子沒法過。那時候我就在想,這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2017年,我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了很多好政策。我們一家人都領到了低保,妻子有大病醫療服務和殘疾人補助,孩子上學有補助,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身上的擔子輕了很多。2018年,我還得到了產業扶持資金,買了兩頭能繁母牛。

陳永開

今年,我們搬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有四室一廳一廚兩衛,寬敞乾淨,政府還補貼了一些家具。以前在農村老家,出門就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廁所在室外,照顧妻子上廁所要抱出抱進,很麻煩。現在臥室裡就有乾淨的衛生間,方便多了。現在我在縣第六幼兒園當保安,一個月有1700塊錢,還當上了小區樓組長,一個月有600塊錢,家裡的土地也沒有荒廢,種上了莊稼。我相信多吃一點苦,以後的生活就會多一分甜。

陳永開在幼兒園門口執勤

從今年12月開始,我家由原來的農村低保轉入了城市低保,一個月下來能有6050塊錢的補助。以前為了給孩子看病,自費藥品都花了9萬多塊錢。現在,我們每個月的負擔再一次得到了減輕。我家兩個孩子讀初中,兩個孩子讀大學,都享受到了補助。等他們畢業後參加工作,我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 眼下,我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也有了舒適的房子,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的扶貧好政策|清鎮市王莊鄉...
    我叫楊英龍,是清鎮市王莊鄉塘寨村六組村民。2014年,母親突如其來的一場病,讓我陷入困境,經過申請和評議列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黨的好政策和各級領導幹部的幫助,現在我家已經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在政策扶持和大家鼓勵下,我家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我的生活並不如意。
  •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0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袁陽光,我的「愚公」父親丨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
    袁陽光是我的父親,他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如果說那千百年來的貧困是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那麼我父親就是一個埋頭苦幹、誓除貧困的愚公。說起父親,總能想起他那自信堅毅又深邃的眼眸,那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寫滿了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一年金星人 一世金星情丨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金星村...
    我是威寧自治縣烏撒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管伍星,於2019年8月被組織派駐大街鄉金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8月1日,在去大街鄉金星村的路上,我忐忑不安,我一遍遍問自己,我真的能幫助金星村村民脫貧致富嗎?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當客人,只做群眾的知心人丨威寧自治縣小海鎮卯...
    我叫王文明,是威寧自治縣委黨校一級科員,2019年6月被組織選派到小海鎮卯家社區參與幫扶工作。到村後,我迅速進入角色,入戶開展摸底調查,每走訪一戶就詳細記錄每一戶的具體情況,聽取困難群眾的心聲,記錄下他們存在的困難,主動詢問困難群眾家庭成員信息、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以及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經過一個月的走訪,我的筆記本就已經寫了厚厚的一沓,我詳實記錄了走訪農戶的情況,掌握了卯家社區10個村民小組的基本情況和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 「我的脫貧故事」養牛羊過上了「牛」日子|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
    我叫李永輝,家住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社區。2013年,兩個孩子上了中學,我又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只能放幾隻羊和一頭牛填補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全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那時的日子過得真叫個苦啊!正當我們生計發愁的時候,國家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戰略打響了,我家是首批被評為的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認真做事的日子最充實、最幸福丨務川自治縣丹砂...
    我叫葉義強,家住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珍珠社區葉星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兒結婚了,沒在身邊,是一名孤寡老人。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社區幹部對我的關愛關心,幫助我擺脫貧困,讓我過上幸福而又充實的日子。2013年,我妻子因病過世,我悲痛萬分。
  • 「我的脫貧故事」踏實肯幹,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丨花溪區石板鎮花街村...
    我叫羅仁華,今年55歲,是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花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有兩個女兒,但是妻子王小麗因年幼時生病患有精神障礙,正常生活存在問題,家中收入主要由我一人承擔。這幾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的身體也越來越差,無法承擔重勞力的工作,收入減少了許多。
  • 【我的脫貧故事】馬興梅:挪出窮窩窩 過上好日子
    【我的脫貧故事】馬興梅:挪出窮窩窩 過上好日子 2020-12-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郊納鎮水秧村村民...
    我叫韋小平,是望謨縣郊納鎮水秧村水秧組人。我一直生活在農村,家裡有兄弟四個,我是最小的一個,每當放學回家,能夠吃上一口剩下的冷飯就是最好的零食。  2014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我家被評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地處大山中的村寨,要想脫貧,得先把公路修繕好。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正緩緩向我駛來丨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桃符...
    我叫徐康,1996年8月出生,是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桃符社區文家灣組村民。家裡共八口人,祖孫三代同堂。2017年,因家庭人員年齡結構兩極分化,缺乏勞動力而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2019年,我從湖南城市學院畢業,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剛畢業的我一臉茫然,不知從何選擇。
  • 「我的脫貧故事」沒有好政策,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黔西縣重新鎮三...
    我叫張啟明,今年53歲,是黔西縣重新鎮三重堰社區四組人,家中有妻子李洪群,兒子張毅,雙胞胎女兒張婷和張琳。我於1993年與妻子李洪群結婚,第二年生下兒子張毅,因父母年邁且體弱多病,經常要到醫院抓藥,家中經濟頗為拮据。1995年父母雙雙去世,留下一筆債務,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讓我邁向幸福好生活|記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
    我叫吳明義,家住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村孔納箐組。望著再過一久又要出欄的豬,我感到非常的幸福滿足。這些年,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扶貧幹部的幫扶,我靠著養豬,讓家裡日子越來越好。想到好日子,我就幹勁十足,也越來越有自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
  • 「我的脫貧故事」住上新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丨錦屏縣啟蒙鎮巨寨村...
    因為我們學歷低,又都無一技之長,打工也只能幹最苦最累的髒活,收入還最低,我也想過出去打工,可是文化水平的限制,我只能就近打點零工,將就維持生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楊世豪戶以前的住房2017年初,吳朝玉到我家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我說我家屬於建檔立卡且符合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可以免費搬遷至錦屏縣城龍塘安置小區時,原本我已認命,卻不成想轉機來的如此突然,激動又忐忑的心讓我一晚沒睡著。
  • 「我的脫貧故事」從窮山窩搬到幸福家丨普安縣茶源街道納利社區...
    我叫馬忠華,現在是普安縣茶源街道納利社區的新市民,在納利社區擁有一個幸福家。以前,老家交通極不方便,家裡也沒有交通工具,每次到鄉裡,我都得花費兩個多小時。所以我沒上過學,手裡也沒有什麼技術,全家就靠務農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