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卯足幹勁真抓實幹丨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楊興旺,現任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始終牢記宗旨,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堅持幹字當頭,卯足幹勁,下定決心啃下沙子鄉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

  沙子鄉土地總面積131.8平方公裡,轄12個行政村均為貧困村,其中8個村為深度貧困村,共有79個村民小組、91個自然村寨,有4423戶15641人。  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廣、貧困程度較深、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是困擾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問題。到任以來,我時刻把「沙子鄉的貧困戶脫貧任務清單」記在心上,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和群眾「擺白」,了解群眾面臨的現實困難及想法。通過深入走訪,我掌握了全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群眾願望等第一手基礎資料,經過進一步分析研判,班子一致認為沙子鄉要擺脫窮困的面貌,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的「荷包」鼓起來。

沙子鄉沙包村產業發展圖

「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建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影響脫貧攻堅成效的決定性因素。通過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在全體戰友的共同努力下,沙子鄉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13條47.3公裡,實現79個自然組「組組通」公路全覆蓋;完成庭院硬化10000平方米、扶貧產業機耕道29.22公裡,鄉內入村主幹道全面完成硬化提升改造;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9處,集鎮供水工程1個,村級文化廣場全覆蓋。

楊興旺到中箐村查看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

立足沙子鄉的實際情況,我們把發展產業作為頭號任務,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農戶」「村企+貧困農戶」「鄉國有公司+合作社+貧困農戶」等模式盤活土地發展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成立鄉級國有企業1家、村級非公企業黨組織33個、村級公司9家、規模養殖戶8家,深度貧困村村級公司100%全覆蓋。建成沙子鄉辣椒產業化種植項目、沙子鄉生態畜牧養雞項目、蜂糖李種植等9個產業項目,建設沙子鄉蔬菜種植產業帶及中箐村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弄染村300畝規模生態蔬菜種植基地、樂紀村150畝蔬菜種植基地、落窪村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和頂洪村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初步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的發展格局。

楊興旺查看沙子鄉中箐村蔬菜種植產業

未來,我將帶領沙子鄉幹部群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人物小傳】

楊興旺,現任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元媛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鎮五指山...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一年金星人 一世金星情丨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金星村...
    我是威寧自治縣烏撒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管伍星,於2019年8月被組織派駐大街鄉金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8月1日,在去大街鄉金星村的路上,我忐忑不安,我一遍遍問自己,我真的能幫助金星村村民脫貧致富嗎?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當客人,只做群眾的知心人丨威寧自治縣小海鎮卯...
    我叫王文明,是威寧自治縣委黨校一級科員,2019年6月被組織選派到小海鎮卯家社區參與幫扶工作。到村後,我迅速進入角色,入戶開展摸底調查,每走訪一戶就詳細記錄每一戶的具體情況,聽取困難群眾的心聲,記錄下他們存在的困難,主動詢問困難群眾家庭成員信息、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以及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經過一個月的走訪,我的筆記本就已經寫了厚厚的一沓,我詳實記錄了走訪農戶的情況,掌握了卯家社區10個村民小組的基本情況和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我叫鄭小嬋,曾經是關嶺自治縣農村後備幹部培養工程的重點培養對象之一,經過嚴格的考核和檢驗,於今年4月被組織任命為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寧河村黨支部書記。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和扶貧幹部的艱辛和不易,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幹部看齊的決心,2016年7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順利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需用真情駐丨威寧自治縣東風鎮末倮村第一書記馬祥龍
    我叫馬祥龍,是威寧自治縣第三中學的一名老師,2017年9月,組織選派我到東風鎮末倮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我來自大山,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於我而言,駐村就像回到家一樣,鄉親們就像我的家人。去年冬季,我看著老人的床上用品較單薄,便拿出工資中的360元購買被子給這位老人送去;村裡的貧困戶吳永忠戶,危改後,家裡缺少生活物資,我墊資3000元幫助補齊短板;而貧困戶孔銀子家沒有電錶,我帶他到供電所申請,並聯繫工作人員到他家安裝……身為教師的我,在駐村幫扶工作中也不忘時刻關注村裡的學生,支持本村教育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擔當攻貧困,勵精圖治拔窮根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還記得2017年9月,我以科級支部書記身份來到檬子村(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及其他統籌工作,從那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檬子村廣大群眾對我的期望。初到檬子村,整個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非常嚴重,村裡無任何產業,很大部分群眾住房不安全、透風漏雨,飲水無保障,大部分群眾房前屋後及室內外還是泥土鋪就,連戶路全部為泥土和石頭,全村256戶1026人中有117戶502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41.7%,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面對如此多的問題,我沒有退縮,我和其他駐村幹部、村幹部一道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難並逐一解決。
  • ...脫貧致富「三部曲」——記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
    用情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記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 發布日期:2021-01-13 08:24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從回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現富民強村,到扶貧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再到創辦農村幹部學院培訓輸送致富帶頭人,11年來,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用心譜寫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第一書記的「扶貧經」丨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
    自2015年受組織委派擔任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第一書記以來,我充分發揮勤懇細緻、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以一名共產黨員的真切情懷和為民服務本色,情系貧困群眾,用實際行動念了一句又一句駐村幫扶工作「真經」。2019年,麼扒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時功強(右一)入戶走訪農戶要想精準幫扶,必須先了解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的「書記哥」丨...
    我叫李永春,2017年9月,組織安排我到貴州黔南州甕安縣中坪鎮水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從對鄉村基層的事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也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群眾的「書記哥」。2018年春節前,為了讓水耳村的困難群眾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 「我的扶貧故事」盡職盡責為群眾辦好實事|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土坪村...
    是我踏入扶貧路一直踐行的座右銘。我叫劉倩,現任職貴州省印江自治縣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2017年,我成為了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土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土坪村位於纏溪鎮東南面,距集鎮14千米,平均海拔850米,距印江縣城42千米。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屬二類貧困村。該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多半依靠傳統的種養殖業維持生計。
  • 「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工作無論大小,我都嚴格按要求去執行、去落實,大力發揚黨辦人「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用心去學、努力去做、力求做好。2017年8月的一天,我與村幹部到何家組走訪貧困戶時了解到,貧困戶李承貴的大女兒讀大學沒有享受到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核實得知,李旭蓮2016年就讀於北方民族大學,由於家裡父母文化水平較低,不了解教育扶貧政策,也沒有去辦理相關手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心永遠和群眾在一起丨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安鎮...
    我叫石元品,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縣委組織部一名普通幹部。2018年6月,我主動報名下沉,離別剛滿六個月的兒子,來到三都縣最南面鄉鎮九阡鎮水昔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這一幹就是兩年多。石元品(左二)帶動群眾發展早熟蔬菜駐村期間,有過多少艱辛和困難,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始終用行動詮釋了一名組工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包保的貧困村成功脫貧出列了、自己的兒子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但我又一次作出重要抉擇,積極響應縣委號召,從南轉到北,主動投身到三都鄉村振興大業中去。
  • 「我的扶貧故事」宣紙上的畫中人丨習水縣三岔河鎮獅子村第一書記...
    「吳書記,紅糧種子什麼時候到?花椒苗還有沒有?生豬哪兒能買上欄?我的房子因下雨山體滑坡牆體被打倒了怎麼辦……」我叫吳朗,201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習水縣經濟貿易局工作,於2019年9月到習水縣三岔河鎮獅子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
  • 「我的扶貧故事」袁陽光,我的「愚公」父親丨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
    袁陽光是我的父親,他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如果說那千百年來的貧困是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那麼我父親就是一個埋頭苦幹、誓除貧困的愚公。說起父親,總能想起他那自信堅毅又深邃的眼眸,那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寫滿了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認真做事的日子最充實、最幸福丨務川自治縣丹砂...
    我叫葉義強,家住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珍珠社區葉星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兒結婚了,沒在身邊,是一名孤寡老人。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社區幹部對我的關愛關心,幫助我擺脫貧困,讓我過上幸福而又充實的日子。2013年,我妻子因病過世,我悲痛萬分。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堅持不懈尋富路 真抓實幹促發展
    2017年被忻州市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市農村優秀第一書記」稱號,2018年被山西省第十屆大眾科技論壇組委員會授予「山西十佳產業扶貧優秀第一書記」稱號,2020年被忻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駐村幫扶工作模範第一書記」稱號。「燃一盞明燈,亮一方水土」。忻州市神池縣太平莊鄉宋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晉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執著奉獻,通過三年多的辛勤工作,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