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韋開典,2015年8月,我從貴州黔南州荔波縣委宣傳部主動請纓回到家鄉荔波縣小七孔鎮聯山灣村擔任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轉戰佳榮鎮威巖村;2018年11月從再次調整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2020年4月底,根據工作需要我又調回聯山灣村繼續開展脫貧攻堅;6月底出任茂蘭鎮堯朝村黨支部書記。五年來,我先後奮戰在四個村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一線。不論在什麼崗位,我服務人民的初心不改,我對荔波山水的情懷依舊如新。
經韋開典(中)牽線,荔波海爾總代理蒙怡情女士(左二)給立化村困難戶歐引久贈送洗衣機
無論在聯山灣村,還是在威巖村和立化村,走到哪裡,我都是始終對群眾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真摯細膩,自然流露,很快就融進群眾當中。我始終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永遠把鄉村當成自己的家,走進鄉村,我感到很自然、很親切、很溫馨。
我經常走進各個村民小組,走進各家各戶,與村民聊聊天、說說話,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想法,掌握他們的動態,與村民零距離互動,收集掌握基本信息,從中尋找開展鄉村工作的突破口。
韋開典(右)慰問威巖村老人歐貴炳
在聯山灣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村裡的工作中,關心群眾冷暖,思考農村發展。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之外,我喜歡找事做,給自己加壓,包括主動為村民額外爭取到救濟物資,解決許多困難群眾燃眉之急,主動邀請外地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向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開展捐助活動;規劃修建通組公路,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推動聯山灣小學規劃建設,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開展以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為代表的一系列群眾性民族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對接旅行社和導遊,推出聯山灣鄉村體驗旅遊產品,吸引遊客進入聯山灣帶動消費,增加村民收入;加大對外宣傳,讓聯山灣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贏得發展機會。最終,聯山灣在2016年底搭上了荔波景區提質擴容改造的「晚班車」,政府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對聯山灣進行整體包裝建設。
韋開典(右二)走訪立化留守老人,了解群眾的發展願望
到威巖村以後,走訪調研並因地制宜幫助威巖村啟動編制旅遊規劃文本,大膽提出威巖「溝改河」設想,並開始啟動威巖寨地段河溝改造部分開挖,努力給威巖創造更好的鄉村環境,得到威巖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普遍認同。同時,我積極推動拉吾下河山旅遊道路開挖和威巖文化廣場建設,發動群眾的力量舉辦了2018年威巖村思想扶貧大會暨「六月六」布依歌節和首屆豐收節、重陽節等系列節慶活動,凝聚了民心,形成了廣大村民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加大對外宣傳,圍繞威巖村脫貧攻堅中湧現出來的貧困戶飼養孔雀、佳榮牛及威巖村民在荔波縣城經營「牛肉館」品牌特色餐飲系列、布依民族文化資源等進行新聞宣傳策劃,先後把名不見經傳的威巖村推上中央電視臺《鄉土》欄目及各省級、地區級、縣級的多家媒體,提高了威巖村的名度,增強了威巖人的自信。
轉戰立化村後,我又從零開始,虛心向其他隊員請教,主動走進岜昔布依寨和老礦區,了解立化村情和歷史,與群眾交流,傾聽村民回憶和講述立化故事,引導村民展望未來,鼓勵群眾的士氣,增強村民的發展信心。我四處化緣,多地尋找幫助,為當地群眾安裝路燈,積極努力爭取縣交通部門和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投資300萬元於2019年7月28日正式啟動開挖建設瑤寨至廣西馴樂鄉大吉村公路並硬化,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最後一公裡」,實現兩省區兩個鄰村村民期盼40多年的心願,努力為立化村打開一條脫貧致富的新出路。我從縣裡面多家部門爭取到13.3萬元資金,為村裡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治理,春節群眾性文化活動、村委食堂建設補助、瑤寨公共文化活動場地等,為群眾辦了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深得群眾的喜愛。
韋開典組織的第六屆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活動盛況
到堯朝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我努力工作,主動串寨入戶,了解村情民情,從陌生到慢慢了解,與群眾溝通順暢,打成一片,贏得廣大村民的擁護和支持。
在今年疫情嚴重、災情疊加的惡劣環境下,鼓勵全村群眾更加勤勞致富,搶抓農時,發展生產,確保獲得豐收,自給自足,不給黨和政府添亂,不讓黨和政府操心。同時通過走訪群眾,了解茂蘭一些傳統習俗和民族文化、美食特色,結合茂蘭旅遊資源優勢,極力向中央電視臺《味道》欄目推薦,2020年10月4日,關於堯朝村的節目分別以國慶特別節目《豐收中國》(第3集)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和《國慶有味道》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兩個央視頻道播出,為提升堯朝村乃至茂蘭、荔波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央視《味道》欄目拍攝堯朝村民慶豐收
目前,我又通過向茂蘭鄉賢和社會愛心人士募集建設物資,補助堯朝村拉夥片區群眾建設文化活動場所和鄉村舞臺,改善鄉村環境,挖掘鄉村文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積極爭取縣民宗局支持,安裝全村公共廣播系統,努力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家家戶戶、田間地頭,讓村民了解政策,幹活更加有勁。同時積極推動建設堯朝村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堯朝村黨支部書記韋開典(左二)在拉夥片區指導文化廣場建設
五年來,我始終堅守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牢記使命,不管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和委屈,都坦然面對,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努力把工作做好。我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時刻為群眾著想,努力為民辦事,思考農村發展,在這四個村都留下了自己踏實為民辦事的足跡,也留下了許多村民對我的牽掛和眷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