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鎮西土河村位於澤州縣西南40多公裡偏遠山區,曾為晉南、晉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是澤州縣老區重點村。2017年澤州縣政法委扶貧工作隊進駐西土河村扶貧攻堅以來,西土河村每年都在發生明顯變化。
圖為晉南、晉沁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西土河村關帝廟)
傾情貧困戶
西土河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22人。駐村工作隊為了不影響西土河村的村務工作,不打擾村民生活,自帶米麵、自購蔬菜,起灶做飯,常駐在村。四年來,駐村工作隊與幫扶責任人下鄉入戶、摸底調查、因戶施策、制定方案,經常入戶了解民情民意,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收到了良好效果。
圖為駐村工作隊陳三軍主任到醫院看望幫扶戶王開林
五保戶王開林,因二級傷殘而致貧,工作隊在走訪中發現他的住房很不安全,房頂上還蓋著塑料皮防漏水。了解到這一情況,工作隊立即向主管部門反映,民政下撥資金為王開林新修了30多平米的小瓦房,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但王開林入住不久,當年冬季又遭煤氣中毒而住院搶救。出院後,王開林基本處於癱瘓狀態,生活無法自理,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多次與王開林的兄長、嫂子商議,請他們負責照顧其弟的日常生活。在照顧伺候王開林一年之後,哥、嫂二人又因病相繼離世。沒有親戚照顧,敬老院不接收。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向山河鎮扶貧辦進行了匯報,又與澤州縣民政局協商,整整跑了十多天,才將王開林轉往澤州縣康復醫院安排妥當。王開林感動地說:「謝謝政法委,感謝黨,感謝政府!」
圖為澤州縣政法委副書記田海進走訪幫扶戶
貧困戶衛忠海,女兒剛從學校畢業,父女二人都是殘疾。衛忠海父母在世時就修起了新房,但沒有起樓房,頂部是預製板。在入戶調查中,工作隊的同志發現屋內漏水,房頂沒做防水,而且院內堆放的東西亂七八糟,地面沒有硬化,大門也沒有安裝。看著這些情況,工作隊的同志想到了「1+5」保險,立即給保險公司打電話聯繫。第二天,保險公司就來人考察,立即立項,並和衛忠海選定時間,確定方案,儘快施工。完工驗收後,按補給標準給予補償。中棚做了防水防護,院內地面進行了水泥硬化,屋內牆壁做了裝修,安裝上了大門,一個溫馨舒適的小家呈現在大家面前。衛忠海逢人就說,「為了裝修屋子,政法委的駐村幹部隔三差五上門進行督促,還幫助我幹活、聯繫物料,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圖為駐村工作隊長劉軍請來縣康復醫院醫生入戶做殘疾鑑定
貧困戶王反紅,妻子患病癱瘓在床多年,但因為未辦理殘疾證,不能享受殘疾人有關權益。辦證需要到醫院進行鑑定,而病人又不便走動,工作隊的同志與澤州縣康復醫院聯繫後,請醫院派大夫下鄉到西土河貧困戶家中就診,經確診後為王反紅辦理了相關手續。王反紅老兩口握著工作隊員的手說:「扶貧工作隊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工作隊員們說:「我們下鄉,就要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拭亮紅色村
工作隊常駐西土河村,成為村民最信賴的「主心骨」。他們把村裡的事掛在心上,積極為老區發展出謀劃策:為西土河村辦起了老年活動中心;爭取上級資金用於硬化龍江生態園耕作路;為西土河村多次爭取公益事業資金;將工作隊連續三年的工作經費6000元,全部轉給村委使用;對村裡建設晉城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澤州縣廉政教育基地全力支持等。
澤州縣委常委、縣政法委書記安旭敏(中)多次率工作隊到西土河村調研走訪。為解決該村乾旱時的吃水難問題,為村裡籌資興建了蓄水池。圖為安旭敏深入引水工地現場督導。
今年,聽說西土河村後有一股泉水白白流失,為了增加村裡的用水保障,工作隊現場考察後,爭取到專項資金,在葦地邊興建了約40平方米的蓄水池。在施工過程中,工作隊員多次到工地上進行監督,再三要求施工隊注意質量,讓村民滿意。村民們高興地說:「政法委為我們村又增加了一股泉水,吃水問題徹底解決了。飲水思源,我們永遠也忘不了工作隊的真情實意。」
圖為西土河村圖書室一角
為了改造紅色文化大院,工作隊積極爭取資金,對舞臺進行了全面整修,對北樓進行改造裝修,建起文化室、活動室、圖書室等,使其成為綜合性的文化活動中心。今年8月,工作隊又為西土河村聯繫了一臺三天的下鄉扶貧戲。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為村裡聯繫安排唱戲了。從城裡回村看戲的鄉親紛紛說,「大院變得靚麗起來了,看戲的心情也更舒暢了。」
圖為晉城市文聯組織藝術家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展覽館
圖為參加朝鳳山庚子重陽筆會的攝影家連連捕捉美景
在西土河建成晉沁縣革命歷史展覽館及廉政教育展覽館的基礎上,工作隊又幫助村裡謀劃擴展紅色文化優勢,初步規劃建設晉沁英烈紀念園和晉沁英雄步道。基於朝鳳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先行安排疏通了西至白龍頂、南至牛洞河的道路,便於尋訪古建群遺蹟和抗戰勝跡。還支持村裡承辦了《晉沁抗戰勝地行》採風、《朝鳳山庚子重陽筆會暨<晉沁行>詩詞朗誦會》等活動,為進一步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澤州縣政法委駐村工作隊以飽滿昂揚的精神狀態在西土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全村父老鄉親的交口稱讚。
責任編輯: 馮慧敏
相關文檔 【展扶貧成效】現代化養殖,助農增收新引擎 (12-24)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12-23) 【展扶貧成效】雲首村:抓好種植養殖 走好「三條路」 (12-22) 【講扶貧故事】侯二虎:鄉村「泥瓦匠」 致富帶頭人 (12-22) 搭網絡快車 促農民增收——我省積極推進電商扶貧見聞 (12-21) 【來源:晉城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